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影片欣賞語文教育教學積極作用
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創設,巧妙的情境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而且能創造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教學內容、學生生活體驗與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強化學生、文本、教師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借助影視作品能創設一定的語文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更易于激起情感上的共鳴,體驗會更加深入;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影視的特點是圖文聲像并茂,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愿學、會學和樂學。因而優秀的影片整合融入語文教育系統中,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失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因此,影視作品可以成為語文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對語文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優秀的影片對于學生的審美情趣、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魯迅曾說過:“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成為這樣的。”在語文教育中,突破“靜態”的課堂教學模式,而用“動態”直觀的,融文化和生活深刻性為一體的影視藝術欣賞,使學生們始終處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高才智,這種形式對于審美情趣和人文素質的提升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影視作品生動的藝術演義,勝過萬言的說教。影視藝術的傳播具有認知、“塑型”和社會輿論導引功能,因而優秀的影片對于語文教育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1.有利于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
影視藝術在審美與文化內涵上往往具有豐富和多層次的特點:倫理道德、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語言學等等。優秀的影片通過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所體現的對真善美的追求,使學生在可見可聞的影像世界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影片《生死抉擇》成功地塑造出李高成、楊誠等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優秀領導干部形象,他們在金錢、親情,友情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浩然正氣令人振奮和鼓舞,具有很強的思想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
2.有利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影視藝術往往借助影像的視聽直覺,對社會生活進行真善美的褒揚和假丑惡的針砭,或啟迪智慧,或升華思想,或陶冶性情,產生道德教化作用。對中學生來說,影視作品是他們文化接受的重要窗口。面對日趨競爭激烈的現實生活,影視藝術是讓學生心情得以放松與舒緩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在一些講述普通人的故事中,學生可以在親切普通的日常生活里感受的人與人之間怎么和諧相處,遇到矛盾該怎么化解,感受形象而非抽象的人生智慧,培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學會寬容,學會珍惜,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我在教習電影劇本《一個都不能少》時,特意放映了影片的部分的片段,讓學生了解的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艱苦,學生幼小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憾了,被那個執著的小魏老師而感動,好幾位學生盯著熒屏的雙眼卻被淚水模糊了,他們懂得了責任和堅守。
二、優秀的影片對于語文教育中生命意識與人文關懷的滲透具有積極的作用。
新課程突出地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學生發展最重要的目標列在首位,并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的課程改革目標。優秀的影片,傳達著人類的憧憬和理想,凝聚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通過這些影視作品,學生不但積累了知識,增長了智慧,陶冶了情操,情感還得到了熏陶、升華,進而與自身生活、生命聯系起來,使其呈現出一種鮮活的生命態。而具有內在生命態的知識,最能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和提升他們的主動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從而達到了育人的目的。生命意識在文學中常常集中體現在對生命的眷戀、對死亡的恐懼、對命運的困惑、對情感的深摯等等方面。對于學生而言,這種生命意識就是優良的品格、聰慧的悟性、豐富的情感和敏銳的感覺。
語文學科先天的生命意識與人文關懷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語文教學理應自覺擔負起生命教育的職責。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充分利用優秀的影片進行生命意識與人文關懷的語文教育。如在這個學期的以“生命的故事”的主題活動課上,我由今年熱映的3D版《泰坦尼克號》,談到這個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義,正是因為有了死亡。因死亡的存在,才告誡我們要珍惜這唯一一次生命、珍惜生活、珍惜自己。劇中的女主人公羅斯在面對杰克死亡的時候,并沒有選擇與心愛的人一同結束生命,她答應杰克會勇敢地活下去,她體會到了生命的真諦在于愛,在于愛自己、愛別人。在欣賞電影主題曲《我心永恒》了,讓學生細細品味劇中精典對話:“答應我,羅斯,活下去啊,不要放棄……”;再讓學生討論怎樣對待死亡,正確認識革命烈士的慷慨就義與社會上某些人的輕生自殺有什么區別。討論發言之后,我播放了《百年情書》影片的推介短片,又結合課文《與妻書》談到了革命烈士林覺民在國家存亡與個人幸福如何進行抉擇,我們該正確如何看待理想、愛情和親情。最后布置學生在周末利用網絡觀看影片《百年情書》,并要求學生寫觀后感,同時也推薦一些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優秀影片如《80'后》、《雞排英雄》,以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靈、樂觀的心態和頑強的意志。應用電影的藝術在不知不覺中對他們滲透了主流的生命意識和人文的關懷,我完成了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影視文化空前繁榮的今天,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優秀的影片,語文教師應抓住這大好的契機,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重視和利用這塊寶貴的教學資源,占據了教育的先機,把有益的優秀的影片巧用到語文教學中去,采用靈活的教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突破傳統教學的制約,充分發揮優秀影片形象生動、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作用,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質,注重滲透主流的生命意識與人文關懷,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注入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最終打開語文教育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韋志成,《語文教育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萬福、于建福《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和平出版社,2000年。
[3]韋志成,《語文教育情景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唐曉杰,《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