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黃河頌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學生分析:實習所在班級為初一3班。由于是村鎮(zhèn)中學,學生基本來自農(nóng)村,所以無論視野、知識層面,還是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都很簡單狹窄。與小學相比,在語文這個科目上,整體難度加大,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與能力大大增多。學生正處于小升初的過渡階段,對此仍然不適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自覺性較低,學習語文的習慣養(yǎng)成差。學生語文基礎素養(yǎng)較差,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同學仍然存在,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不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缺乏自己的見解。但令人欣慰的一點是,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高,大多數(shù)學生不怯堂、不抵觸,積極質(zhì)疑、踴躍發(fā)言。課后背書情況良好,在老師的建議下積極主動的背誦所有文言文篇目,不懂就問,學習態(tài)度端正,對學習語文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在原語文老師黃華忠老師及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努力按照語文教學要求,根據(jù)語文教學三維度,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爭取做好語文教學工作,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勁頭更足、熱情更高、成績更好。
二、主要任務
1、了解學生語文整體成績、語文素養(yǎng),根據(jù)學生特點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2、 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3、結合自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學
1、聽課、備課、寫詳案,并進行課后教學反思。
2、批改學生作業(yè)、讀書筆記、作文及隨堂聽寫、小測試,并及時仔細評講。
3、檢查學生課堂筆記,并抽背,針對掌握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找學生了解語文學習情況,結合課外讀書活動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并激勵其寫讀后感。
四、具體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語文老師黃老師了解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和語文教學實習工作。
2、結合班主任實習工作盡快認識學生。
3、聽課并仔細做好聽課記錄,創(chuàng)造性模仿學習。
第二周
1、提前備好講授篇目教案并請黃老師指導,及時作出修繕。
2、請學校領導聽課,講授第五課《傷仲永》。
3、結合指導老師對上課效果的點評,吸取經(jīng)驗教訓。
第三、四周
1、提前備好第二單元課文的教案,講授第二單元所有課文。
2、根據(jù)老師點評指導、學生反饋,及時總結授課效果。
3、結合班主任工作,陸續(xù)找學生聊天,了解學習情況和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看法評價。
4、結合主題班會,學習第二單元綜合性練習。
第五周
1、自我總結整個單元上完后的教學經(jīng)驗教訓,聽各個年級不同語文老師的課,集思廣益,化為己用。
2、準備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教案。
第六周
1、講授《孫權勸學》,語文組各聽課老師給與評價。
2、填表、總結。
一、語文有效教學的理解
“有效教學”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和空間內(nèi),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
二、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探究
(一)備課的有效性――游刃有余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精彩的課堂離不開事先的精心準備。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需要語文教師解讀教材,查閱資料,制定計劃,形成教案。
其次,要舍得花足時間寫出詳細的、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新課程呼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心中有人”,不僅鉆研教材,還要深入了解學生,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全面調(diào)查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有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該重點進行輔導,哪些可以略講或不講,從而抓住教學的真實起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導入的有效性――引人入勝
特級語文教師于漪老師曾經(jīng)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強化第一印象,對后續(xù)學習至關重要。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導入,顧名思義就是“引導”、“進入”的意思。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對文本的學習。即找準學習的切入點,給予鋪墊、相機誘導。迅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喚醒學生的真實體驗,激發(fā)后續(xù)學習的濃厚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可以根據(jù)不同文本特點,設計精彩導入內(nèi)容。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引進,更為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三)朗讀的有效性――身臨其境
朗讀有不同的層次,較低層次是讀準――讀通――讀懂。 中高層次是:讀通――讀懂――品讀(誦讀)。最高層次是品讀(誦讀)層次,要求能讀出思想,讀出情感,讀出形象,讀出韻味來。
想達到有效朗讀,教師自身要愛朗讀,用聲音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使他們身臨其境。設置早讀課。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朗讀欣賞。培養(yǎng)有感情朗讀的習慣。鼓勵放聲讀,投入地讀,注重消除學生膽怯、害羞的心理障礙。安排多種層次和形式的朗讀:自讀、齊讀、范讀、引讀、接力讀、分角色朗讀。細化朗讀層次,在多形式、多層次朗讀訓練中,讓學生體會文章的神韻、風格。
教師要依據(jù)不同文本特點,指導朗讀。如:《黃河頌》的慷慨激昂。《濟南的冬天》的溫婉柔和。指導學生學習朗讀知識;訓練朗讀技巧,討論朗讀體會
(四)閱讀的有效性――瓜熟蒂落
《語文課標》中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認為第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看到,學生才初讀一遍課文,有的字音還沒讀準,句子還沒讀通順,詞語沒理解,課文還不熟,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對話,交流。有的直奔重點、中心,談感悟,有的急著用大屏幕出示重點句段或抓住一兩句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感悟、體會、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低。
深入閱讀、比較揣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把握語言的方法。比如《天上的街市》中“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現(xiàn)”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如果不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很可能讓它輕易滑過去。把它換成“亮”讓學生加以對比揣摩。便可顯出三個層面的意蘊來:1.從詩歌情境角度看,“現(xiàn)”更能體現(xiàn)出夜幕的慢慢降臨;2.從事實層面上看,“現(xiàn)”字更符合實際情況:因為星星沒有從暗到亮的過程,只有由隱到現(xiàn)的過程;3.從語言運用角度看,既然稱為明星,再用“亮”字就重復了。在這一對比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本措辭的嚴密性:詞語的運用不僅要注意符合客觀實際、符合文本語境、還要講究句子內(nèi)部的搭配。
(五)提問的有效性――有的放矢
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思考,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能啟發(fā)學生自省,從而引起學生的活動。而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多半是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教師在提問時,往往就是把課前備課時準備好的問題一個一個地向?qū)W生發(fā)問,出現(xiàn)“一問到底”的現(xiàn)象。學生看似在回答老師的問題,可實質(zhì)上還是老師在講授,學生只是在揣摩老師的意思,如何回答,回答的更準確些等等。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問呢?
(1)發(fā)問:準確把握提問的時機,發(fā)問態(tài)度要自然,問題盡量說一遍。注意問題的層次性,一個問題尚未做出明確結論之前,不能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以免干擾學生。(2)對象:向全體學生發(fā)問,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廣,努力使全班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對固定的少數(shù)同學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請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學生再提問。(3)對待:提問之后要停一會兒,讓學生有時間思考。(4)啟發(fā):教師為不能回答問題或回答錯誤的學生提供線索,打開思路,啟發(fā)他們正確的回答問題。(5)追問:當學生的回答正確卻不充分時教師要給學生補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學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不正確后,引出更深層次的問題。
(六)評價的有效性――恰如其分
教學即時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評價者對評價對象的具體表現(xiàn)所作的即時的表揚或批評。它以教師的口頭評價為主,并且輔以適當?shù)捏w態(tài)語言。教師看似平常的話語,有助于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鼓勵誘導,適時給以恰如其分的肯定或表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為學生的不斷發(fā)展提供新的空間。
(七)掌控的有效性――準確定位
從教師自身來看,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自己少講,多給學生朗讀和表達的機會和時間。每節(jié)課都給學生一種新奇,一種學習的沖動,讓他們感受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富有激情和相像的。充滿激情的課堂,是導入有效教學的先導。營造教學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
(八)作業(yè)的有效性――溫故知新
孔子在《論語》中指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作業(yè)是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為讓各類學生的作業(yè)達到實效,就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差異化布置作業(yè),這就要求老師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堅持精當、適度、適量的原則。同時,要想全面落實鞏固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還必須要有適度的訓練與考試。
有效作業(yè),要求語文老師要從大量的參考資料中精選作業(yè),“剪貼”出真正適合學生特點的作業(yè),以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后訓練的效率。還需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分層留作業(yè),爭取不同層次學生都學有所得,不斷提高。
(九)教師合作的有效性――齊心協(xi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