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務日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商務語言運用能力含義分析
商務語用能力的界定
語用學是研究人們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如何表達和理解話語的一門學科,是一門與社會、文化、信仰、價值取向、心里等復雜因素密切相關的學科,所以語用能力應是如何得體比達和理解話語的能力,它是隨著語用學研究的深入和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概念。根據著名語言學家杰佛瑞利奇(Geoffrey Leech)的語用學理論,語用能力可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語用語言能力是指以語法規則為基礎,將語言組織成話語或篇章;社交語用能力是指遵循語言的社會背景及文化知識,包括身份、地位、信仰、價值取向等,成功實現溝通的能力。
(二)商務日語中郵件往來的應用
1.格式
郵件的格式沒有書信那么麻煩,主要就以下幾點
a.收件人的名字:寫清對方稱謂,外部客戶一定要加「様
b.開頭問候:
先日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はじめまして。
いつもをご利用くださ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初めてメールをお送り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突然のメール、失禮いたします。
ご無沙汰しております。
お忙しいところ、恐れ入ります。
c.自報家門:自我介紹
d.正文概要提示:推薦正文前放一個起頭
本日のお打ち合わせの結果について、ご報告申し上げます。
先日のお禮を申し上げたく、ご連絡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の件についてお詫び申し上げたく、メールをお送り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e.正文:字體:MS Pgothic 10或者12,我推薦10,這個字與字之間間隔較大,日本人用得比較多。
語法:對客戶用敬語,一般用です型。
格式:多空行,每行不超過35個字,多用標點,或用記號、劃線和顏色。
f.結束問候:お手間をかけますが、ご確認を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今後と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ご協力のほど、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ご検討くださいますよう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とり急ぎご連絡(ご報告)まで。
以上、用件のみ申し上げます。
何卒よろし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g.簽名:姓名、職位、公司、地址、聯系方式。
2.需注意事項
a.郵件名稱和發件人名稱
在這個垃圾郵件橫行的年代,如果諸君的郵件名稱與發件人名稱看起來很囧。即使你真的有重要的消息,即使你只是山寨的垃圾郵件,收件人也基本會將其判定為spam而按下X鍵,讓你的郵件再也見不到太陽。
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需要使用明確的郵件名稱和正統的顯示名稱。
①郵件名:常被便當的郵件名往往是這樣的:
「お問い合わせ
「こんにちは
「はじめまして
「ご連絡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看上去煞有介事,其實是垃圾郵件的常見標題。
所以我們需要在主題中寫清郵件的大致內容,比如「番號サンプルの送付について「見積の件「製品の本番進捗「春節休みのお知らせ。盡量具體點,只要讓對方想起來還有這么回事就沒問題。
②另外一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地方,“顯示發件人名”。
這是指我們給對方發信時,在對方電腦上顯示出的我們的名字。
可以在outlook的工具電子郵件賬戶中,通過更改“我的名字”來實現。發給日本人最好用漢字。
b.寫信和回信的時機
寫信的時機
①與客戶開會完畢后馬上發郵件
「今日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然后跟郵件一起把會議記錄發給客戶。しっかり
②隨時報告工作進度
細かい進捗報告をメールで入れる。丁寧
③被推薦去看某書
「本を読みましたよという感想メールとお禮を送る。素直
④看到客戶可能會感興趣的報道
「さんにいち早くお知らせしましたと転送する。気が利く
回信的時機
商務中的時間是非常關鍵的,迅速地回復郵件是最理想的狀態。
二、日語郵件往來的實訓方法
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都是針對以后在工作中用的上的。學習了相關的日語知識,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都想到日企工作。在學習的課程上也有關于如何在日企工作相應的介紹。在日企工作中主要擔當的還是如何應付用郵件與日本客戶的貿易磋商和在公司內部如何用郵件來進行工作上的匯報這些方面的工作。特別是對一家從事外貿日企來說,用郵件進行貿易往來是必不可少的。接下來本人將對在實際工作中會發生的一些需要運用到日語商務郵件的一些相關模擬。
(一)公司內部郵件往來
1.新進員工用郵件向企業內部員工打招呼
日本公司與國企公司不同,在日本人看來,不管做任何事與任何人是否有關系,但必要的禮節還是要做好的。日本人是很注重禮節的,進入日企,向同事打招呼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這為以后的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例:小陳是XX公司的總務處的一名新進職工,擔當內部員工的考勤工作。
郵件名:出勤の件
お疲れ様
私は総務部の新入社員、陳と申します。みんなの出勤を擔任する仕事をします。これから、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総務部 陳XX
2.上級一天行程的工作匯報
在日企,上級常常會讓下級做他一天來的行程報告,并通過郵件的方式傳達給他。
例:早上8點半,古田產業公司企劃部的田中來我們公司進行訪問。在第二會議室關于新產品的開發進行磋商。
下午3點半,和木下一起到山崎公司進行第一次的訪問。因山崎在關東地區的銷售能力是業界最高的,想與其進行貿易往來。
下午5點回公司。
郵件名:仕事の報告
××さん
お疲れ様。
今日の仕事の報告をします。
午前8時30分に、古田産業株式會社計畫部の田中さんは本社に來た。新製品の開発について第二會議室で會議をした。そのうち、新製品開発の締め切り日を確認した。
午後3時30分に、木下と一緒に山崎商事に初回訪問へ行った。山崎商事は販売能力が関東地域で成績は一位である。その商事と新規をとりたい。
午後5時に會社へ戻りました。
陳XX
3.公司內部的通知
例:總公司的佐藤社長要在9月19日的星期六來我們公司視察。請大家屆時全部上班,要求一律穿制服。
郵件名:會社からのお知らせ
お疲れ様。
本社の佐藤社長は9月19日(土曜日)にうちの會社に視察をします。
そのため、全員で制服をきって、出勤をお願いします。
陳XX
例2:旅游行程的變更通知。
郵件名:旅行スケジュールの変更のお知らせ
お疲れ様
昨日、旅行會社から電話があったんですが、私たちの旅行のスケジュールが一部変更になったそうです。
変更前10月25日(月)午前中:ドゴール美術館見學
変更後10月25日(月)午前中:マルシェ通り散策
陳XX
(二)公司外部的郵件往來
1.因工作的調動,對相應業務來往公司的打招呼
例:因工作的變更,本來擔任與XX公司貿易往來的小王轉職了,由我來接手與XX公司的聯絡。并對于此次商品的相關變更所作出的相關郵件內容。
郵件名:擔當者変更と商品に関する件
××株式會社の××様
初めまして、私は ××株式會社の陳と申します。
これから、李さんの代わりに、貴社を連絡する新しい擔當者です。
9月30日の商品は、9月25日上海港から出発する予定です。
その前、パッキングリスト、インボイスと運送許可証は9月24日にFAXで送ります。
どうぞ 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陳XX
2.對有業務往來的公司進行貨款催收
例:貨物已交到XX公司,但貨款還未到,催貨款以及我公司對貨物中的不合格品所進行的處理的說明。
郵件名:商品代金の件
××株式會社の××様
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8月15日のT2商品は8月20日に屆けました。契約によって、30日のT/Tで代金を支払い決めましたが、まだ屆けないです。お早めにお願いします。
8月1日のT1商品の中に15件不良品があります。その分の代金は9月30日前に支払いあげる予定です。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陳XX
關鍵詞:商務日語能力;商務日語聽力能力;商務日語聽力問題點;實施策略要點
一、商務日語能力要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來到中國,學生商務日語能力培養有了新的需求,更需要注重學生的商務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是商務內容開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要素。溝通能力中包括基本的聽說能力。據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Rivers的統計,成人在進行語言交際活動時,40%~50%的時間用于聽,25%~30%的時間用于說,11%~16%的時間用于讀,只有約9%的時間用于寫。
下面以近年來頗受日本企業好評從而成為評價商務日語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的BJT商務日語考試為例來分析,考試分聽力、聽力與閱讀、閱讀三個部分,其中與聽力相關的題數占全部題數的65%。在時間的分配上,與聽力相關的題型占全部的三分之二,從這兩個比重就可以看出聽力能力在商務日語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鑒于“聽”在日常生活交流以及商務日語能力中如此重要,在商務日語教學改革中應當注重對聽力能力培養。
二、商務日語聽力的問題點
比起日常生活所需的聽力能力,商務日語對聽力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影響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多也是影響商務日語聽力能力的因素。在此嘗試分析商務日語聽力的問題點。
1.日語商務語言特征
(1)語言環境要求
和中國語言習慣不同,日語的最大特點是動詞后置,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在商務日語中,原本后置的動詞又會有尊敬語、自謙語、鄭重語的變化,還會有表示尊敬、自謙等句型的轉化,甚至有些平時使用的詞語會用表示更鄭重的詞語來替代,這些都對商務日語聽力帶來相當的難度。
(2)由于漢字的影響,中國學生聽到日語后必須要在大腦中反映出對應的漢字才能理解其含義。這樣一來聽力的理解速度就必然會下降。商務日語中使用的單詞更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太使用或涉及的,所以沒有一定的單詞知識儲備是沒有辦法應對的。
(3)商務環境的要求
在實際進行商務日語教學時,很多學生缺乏商務日語中對商務意識的理解。比如,公司內部與外部的區分。當被公司外的人詢問到自己上司的情況時,因為有內外區分意識,所以這種場合對自己的上司是不使用敬語的。
2.日語學習習慣
(1)學生只用“眼睛”學習而忽略用“耳朵”學習,所以對于大多數學生并不是聽不懂,而是沒有聽習慣。商務場合更是如此,其實有很多固定模式,聽習慣了自然就不會覺得難了。
(2)日語語速普遍比中文快。正常情況下,日語語速是中文語速的1.5倍。這對于學習者的聽力能力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聽力的瞬時記憶本身就較短暫,學生在聽力時很容易感到疲勞、無趣。商務日語中的語速更是如此,而且為了表達敬語,句子會變得比普通的句子更長,這樣一來就更會對學生造成困擾。
三、商務日語教學中的聽力教學實施策略要點
針對以上商務日語聽力的問題點,嘗試提出以下三點教學實施要點。
1.以聽說為主的商務日語教學方法的導入
以溝通為主的商務日語教學方法,勢必要將教學重點放在以聽說為主的教學方式上。只有通過實際的聽說練習才能真正讓學生掌握商務日語溝通能力。溝通本身就是聽和說的結合,聽說不應該分家。通過“聽”來為“說”輸入信息,通過“說”來為“聽”加強記憶。只有將“聽”與“說”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對商務日語中聽力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2.將商務禮儀貫穿教學始終
商務日語中任何能力的培養都不能缺少商務禮儀的指導。日本商務禮儀是商務日語的重要載體,沒有商務禮儀的商務日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可以說,只有理解了商務禮儀才能夠學好商務日語。商務禮儀的教授應多和實際情景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深的體會,從而學好商務日語。
3.問題解決型教學法導入聽力訓練
以往的教學方式中,聽力訓練只有讓學生不斷地練習聽。在進行商務日語聽力訓練的時候,不妨導入問題解決型教學法。在聽力前進行單詞、句型、語法的知識儲備,然后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聽力過程中自己找出答案。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練習聽力的興趣,又做到實際有意義的聽力訓練。
對于商務日語能力培養,國內外專家、學者都提出不同的見地。適應新時代的商務日語能力需求中,聽力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以聽說為主的教學方法的教材使用、日本商務禮儀教學方法以及問題解決型教學法中問題的設置和對學生的引導等等,這些都對商務日語教師提出了一個個新課題。
參考文獻:
[1]熊燕,王君.元認知知識與元認知策略在日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6(4).
[2]方萍.探討高校日語專業聽力教學策略及聽力教材[J].高等教育,2011(10).
[3]王琳.論商務日語課程教學改革[J].日語學習與研究. 2011(3).
關鍵詞:日本企業文化;“和”精神;整體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894(2006)04-0066-04
當今時代,隨著中日兩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頻繁與加深,社會上對具有從事國際貿易等商務活動的日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勢必會越來越大,而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才兼備、懂得商務禮儀及習慣,且有一定商務活動交際能力的商務日語人才自然便成了各院校培養的主要目標。不過,筆者認為在商務日語教學中,學校除了重點抓日語語言基礎知識及有關商務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外,還應該重視日本企業文化的教育。只有了解日本的企業文化,才能讓學生對日本社會及日本人的思維方式有進一步了解,才能盡快地熟悉,適應日本企業的工作環境,更好地與日本人交流溝通。
戰后日本經濟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主要原因得益于日本的企業文化。日本企業文化包容面很廣,但主要內容是有關“和”精神。“和”是日本企業管理范疇中的哲學概念和行動指南。其內涵是指愛人、仁慈、和諧、互助、團結、合作、忍讓,它是日本高效能團隊精神的基礎。
一、日本企業文化的“和”精神
日本國俗稱“大和國”。日本民族稱為“大和民族”。日本民族精神就是“大和精神”、“和”精神。“和”精神就是指與自然共存,給家庭,國家及世界帶來共存共榮的一種和諧的精神。自古以來“和”精神已廣泛地滲透到了日本人的內心深處。日本企業文化的主要精神,即團隊精神則是凝聚著以“和”精神為主導的企業精神。
日本把家的概念推廣為企業和組織,強調企業是一個大家庭,職員和管理人員之間有一種親屬式的團結。倡導以和為貴的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和為貴”的思想可以說是日本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從觀念上保證了職員在企業中與他人合作,和諧相處,使日本企業減少人際關系的內耗,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精神成為日本企業高效能團隊精神的主導和聯系紐帶。企業為職員提供各種福利待遇和學習培訓的機會,職員則忠于企業,“愛社如家”,職員之間也必須互相關照,團結協作。
“以人為本”的思想是日本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終身雇傭”和“年功序列”是兩個最為明顯的標志,被稱為日本企業經營管理的兩大法寶。日本企業所表現出來的團隊精神和國際競爭力,與這兩個法寶有著根本的關聯。新職員一進企業就接受企業的經營理念,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學習,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團隊的和諧運作。日本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大多采取終身雇傭制。終身雇傭制使職員有了自我實現需要的保障,獲得了安全感。解除了后顧之憂,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此外,日本是一個縱向結構的社會,一個論資排輩的社會,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年功序列”的文化背景來自日本傳統社會“尊重長者”的習慣。日本人部下對上司的服從可以說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有一種心理上的天生的敬畏。一個社會人總是處于各種關系之中,日本人對縱向關系的重視明顯高于對橫向關系的重視。因此,敬語在商務社會里非常重要。日本的商務社會可以說是敬語的社會。它是順利進行商務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油。準確地把握好敬語是做社會人的第一步,是在商業社會保持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由此可知,敬語學習在商務日語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日語教師自身不僅要重視敬語教學,在課堂上對學生強調學習敬語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培養訓練學生習慣敬語的表達形式,在課堂上有意識地使用敬語。
二、日本人的整體性思維與“和”精神
日本人的“和”精神還體現在經驗綜合型的整體思維傾向與重視和諧統一的思維趨勢。人們注重共同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并時刻約束自己,所有日本的企業都依循“和”精神行事。“和”的觀念其實源于中國的儒家思想,但在日本又發展了儒家思想。儒學在日本的長期傳播,對日本人整體性思維方式的形成與延續,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說儒學已融入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人具有一種多維價值觀的思維模式,而“有用性”則是其對待不同文化、價值、思想的判斷與取舍的標準。當代日本人里持有多種的人不少。一個日本人一生中,出生后要去神社拜神,結婚時又去基督教堂或神社舉行婚禮,而死后卻在佛教寺院舉行葬禮。由此可見,日本人以寬容和諧的精神包容任何思想。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具有“包容性”。這種“包容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和”精神。
有的日本學者認為歐美人與日本人的行為方式的差異,其歷史根源在于歐洲人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而日本人則以稻作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畜牧業生產是逐草而居經常移動的,需個人經常進行主體選擇,確定何去何從,因此,從事畜牧生產的人們更具主動性與自律性。而稻作農耕生產是定居,且經常需要團體成員的共同協作(如建設與維護灌溉設施、防洪、建堤壩等),因而從事稻作農耕生產的人們必須注意遵守團體(主要指村落)決定的計劃或規范,從而形成行為的他律性。日本民族具有明顯的農耕民族的文化特征。
日本長期處于封建制度下的身份等級制度社會,士民工商之間很少流動。人們過著與各自身份相符的生活,且各種階層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因此,他們慣于“類型化”交往,人人循規蹈矩,安分守己。“身分相”“分際”“身の程”“分をわきまえた”等詞語都由日本歷史長期處于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而產生的。相反,如果作出與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則會遭受家族或部落的恥笑、孤立,甚至懲罰。日本人處事特別小心謹慎,生怕自己的行為遭他人恥笑,丟面子,因此,日語中表達類似知恥語義的詞匯很豐富。如,“みっともない”,“きまりい”,“ずかしい”,“外聞がい”,“體裁がい”,“みばがい”,“見苦しい”,“ばつがい”,“照れくさい”,“まずい”“面はゆい”“ろぁたい”“格好がい”等,都是表示與知恥有關的“不好意思,難為情, 害羞,不體面”之類的意思。相反,若是不顧及別人的評價,看法,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行事的話往往會被人指責為“厚かましい”“ ”“ぶてぶてしい”“露骨な”等,都是帶有貶義的“厚顏,目中無人,毫無顧忌”等之類的語義。
說到恥,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者露絲?本尼迪克特對日本文化進行了犀利的解剖。她認為日本文化是“恥感文化”,“恥感文化”是他律性的,是靠外部的約束力來行善的。注重外部評價,介意別人怎樣理解自己的行為。而西方文化則是“罪感文化”。“罪感文化”是自律性的,是靠內心的服罪來行善的,注重內心感受和反思。
傳統的整體性思維方式還表現在人際關系領域中。按照日本人的整體性思維方式,個體是不能脫離整體而存在的。行為主體的個人是受人際關系制約的個人。在個人與整體(團體或社會)的關系中,當代日本人仍表現出強烈的團體意識,歸屬意識。例如,在日本商務社會中,初次見面作自我介紹時,日本人習慣說上自己的所屬企業、單位。
三、從日本人的整體性思維方式看日語特點
眾所周知,日本人崇尚朦朧、曖昧、婉轉的日語表達方式。為了避免與他人發生矛盾沖突,日本人一般不善于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采用婉轉的表達形式陳述自己的意見或想法。例如,日本人常用“~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考える)/~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等不確切的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日本人的整體性思維方式與語言的模糊性更不利于精密而準確地思維表達。日本學者中村元認為:日語的表現形式更適于表達感情的,情緒的細微差別,而不那么適于表達邏輯的正確性。從日語詞匯方面看,古代和語詞匯用來表示感性的或心靈感情狀態的詞匯很豐富,而用來表示能動的,思維的,理智的和推理作用的語匯卻非常貧乏。和語詞匯絕大部分都是表達具體的和直觀的詞匯。但表達抽象哲學思考的“抽象名詞”則一般是用漢字構成的漢語詞匯。
了解日本人對人類社會整體性認識的這一思維特點,對我們正確理解日語語言現象有很大幫助。如日語的自他動詞的區分問題一直是日語學習者常常頭疼的語法難點之一。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該用他動詞(及物動詞)的場合,日語卻習慣用自動詞(不及物動詞)。日語語言學者影山太郎在比較日語與英語的特點時指出:日語語言重視事態的狀況,即,影山太郎(1996)稱“狀況重視型”,而英語語言則重視動作行為的施事者人,即“人間重視型”。 影山太郎解釋道:當一個丟了錢包的人在他(她)找到錢包后,日語一般說“財布が見つかった”(錢包找到了)。“找”這一動詞選用不及物動詞(日語稱作“自動詞”)“見つかる”。之所以選擇不及物動詞是因為日本人的思維特點是把事件作為自然發生的情況來描述。同樣的情景用英語描述時,英語則習慣用及物動詞,即把動詞“找”的行為者人(I)作為句子的主語,即“I foundit.”。在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之間,日語趨向選擇不及物動詞,而英語則趨向選擇及物動詞。
由此可知,對于同一客觀事實,日語不同于英語,日語注重描述結果的本身,把客觀事物作為一種自然現象,自然衍變的結果來進行表述。日本人追求與自然共為一體的親和感,相反,西方人則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其表現為征服自然、戰勝自然、支配自然的意識觀念。因此,英語的特點傾向于用及物動詞。
以上本文就商務日語教學與日本企業文化的關系,主要圍繞日本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精神,運用日本人的整體性認識思維,重點分析了日語語言特有的現象和表達方式。由此可知,了解日本企業文化對商務日語教學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認識日本社會,日本人的整體性思維方式,還能讓我們更清晰地捕捉到日語語言特有的現象和特點。從而真正達到我們培養商務日語專業人才的目標。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維.日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池田伸子.日本語教育の研究[M].東京:東京堂出版,2001.
[3]垣吉僚子.人間形成の日米比較[M].東京:中央公論社,1992.
[4]影山太郎.動詞意味論[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6.
[5]田中望.日本語教育の方法[M].東京:大修館書店,1988.
[6]星野命.文化間教育と [J].文化間教育,1989.
[7]町田健.まちがいだらけの日本語文法[M].東京:講談社,2002.
[8] (日)中村元著,林太,馬小鶴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關鍵詞: 高職商務日語教學教學現狀改革途徑
1.引言
“以市場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是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日語在人才培養時除注重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之外,更強調其鮮明的職業特色。因此,大多高職院校日語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突破了本科院校“語言+文學”“語言+語法”的傳統課程設計思路,而是另辟蹊徑開辟了“語言+商務”等職業性較強的人才培養方案,開設了旨在擴展學生商務視角,提高商務環境中日語應用能力的《商務日語》這一課程。該課程是以日語為媒介,以商務活動為載體,將語言運用和商務活動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崗位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型運用性課程。
但是,目前的商務日語教學卻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材實用性不強、教師缺乏商務經驗等眾多教學瓶頸,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商務日語人才還比較缺乏市場的認同與接納,學生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發生脫節。
2.高職商務日語教育現狀
2.1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單一。
商務日語是一個比較廣的概念,如對外貿易、企業經營與管理、航運、金融等都是涉外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隨著國家利用外資政策和產業政策的調整,對日商務工作的重點也發生了變化。因此商務日語教學內容廣而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加之缺乏合適的教材,因此教師們便簡單地以教科書的編排順序為依據,完成教學大綱上所定的教學時間。而沒有按照一般涉外商務工作流程,根據實地調研總結出的崗位職責中工作任務的出現頻率及重要程度系統組織排列,形成若干個工作任務,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工作技能要求,將日語語言與商務有機融合成一體,形成提高商務業務操作技能的課程。
在教學方法上基本上以本為本,雖然教學內容是以場景對話為主,但是單詞、語法依舊唱主角,以致于商務日語課成了綜合日語課的翻版,而學生亦不知商務日語課程該學什么,商務概念模糊、商務意識淡漠,掌握不了學習的中心和要點。
2.2教材實用性不強,學用脫節。
由于商務日語教育起步較晚,相關理論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商務日語教育或研究工作者對商務日語的定義各執己見,目前尚無定論,所以在商務日語教材方面沒有統一和權威的認定。[1]綜觀出版市場,商務日語的書籍多達二三十種,有商務日語會話、商務日語寫作、商務日語禮儀,但真正針對高職高專或者實用性較強的商務日語書籍少之又少。有的偏重對外貿易,而學生要么缺乏貿易知識,要么只掌握了貿易知識的皮毛,不適合學習此種教材;有的側重商務會話,但敬語表達復雜,甚至出現連日本人在一般的商務活動中都不太使用的敬語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理解書上出現的復雜繁冗的敬語表現,教師只得花大量時間進行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商務實用能力的提高。學習內容和目前的經濟形勢脫鉤,與今后工作內容完全脫節,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
2.3教師商務經驗的匱乏。
據邱曉紅于2007年所作的一份有關“商務英語的學生問卷調查表”中提到,有56.3%的學生反映“商務英語”教師最缺乏企業的實踐經歷。[2]起步相對較早研究更廣的商務英語是如此,商務日語教師更是匱乏。幾乎所有高校教師自身基本上接受的是純日語教育,有的雖然學的是商務日語,但仍然缺乏商貿實際工作經驗。因此,從事商務日語教學的教師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在教學中不能繞有趣味地介紹商務活動的背景知識,也很難找到相關的案例或用親身的經歷來說明如何有效開展商務活動,以便活躍課堂氣氛并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雖然部分高職院校提出教師可以去企業進修,但是,近幾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猛,致使各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很多教師整日地奔走于教室之間,自然就無暇顧及自身的學習、科研和實踐鍛煉。致使國內商務日語教師隊伍出現了教師自身商務實踐經驗匱乏的尷尬局面。
3.商務日語教學的改革途徑
3.1明確教學目標,重視整體設計與單元設計。
教學整體設計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教材的整體理解與把握,包括教學整體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掌控,教學時間分配,確定教學特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內容。而單元設計則是對每個單元的整體理解與把握,是在整體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對每個單元的具體實現目標的細化。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是否能夠實現。成功的課堂設計應該能夠很好地反映教學目的、體現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內容上前后呼應、自成一體,在授課程序上重點突出,方法得當。
因此,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案制定方法,從教材的整體入手,從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出發,整合教材,確定商務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而形成合理的教學模塊,開發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進行真正的可操作的模擬場景對話訓練,真正地使日語與商務課程合二為一。
如本院的《商務日語》課程便根據工作的不斷深入由淺入深地安排了五個模塊,即就職活動、就職伊始、漸入佳境、獨擋一面、社交達人,并圍繞該些模塊精心選擇了日文輸入法、制作日文簡歷、求職面試、熟悉工作環境、接打電話、參與會議、商討工作、參加展銷會、商務拜訪、商務社交、糾紛處理等11個工作場景。另外,在實訓課環節,除了常規的聽、說、讀、寫譯訓練之外,還訓練學生在日文環境下辦公室軟件的操作技能,熟練掌握日語打字方法,制作日文簡歷和各項會議資料,等等。
3.2以人才需求為中心,側重能力培養。
日資企業的人才需求量按照行業分類由多到少依次為:機電、汽車、化工、電子、物流、服務和IT等;而按照職業崗位分類則依次為:銷售科、翻譯―秘書科、制造科、技術科、人事―總務科、財務科、工商部門和高級管理部門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明確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必須緊緊圍繞培養目標設置,所以培養目標是否合理關系到課程體系構建的大方向。[3]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多方面征求意見,形成融“市場需求+教學專家意見+行業專家意見”為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途徑。
而在教學時,教師要以崗位要求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商務分析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時教師應注意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的學習上,而是在“語言能力”的基礎上,超越“語言能力”的束縛,走向語言學習的更高階段,即交際能力的培養。[4]
3.3整合教學內容,凸顯商務特色。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打破原先的教材編排體系,整合教學內容。以商務活動為載體,以日語為交流工具和手段,模擬實際的商務環境,將商務知識融入到較真實的商務場景中,將各個商務日語知識點融入商務日語會話中,真正實現商務知識與日語知識的完全滲透。
在商務日語的教學情境設計中也要突出多種商務場合,以達到在日語環境下的國際貿易、市場營銷、談判技巧及合同、客戶服務、商務禮儀等的訓練目的;同時通過聽、說、讀等多方面的相互轉換練習,以提高商務環境下學生日語運用能力、提高商務問題的解決能力,并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靈活的應對能力。
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商務禮儀的培養。商務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藝術,大方的儀態、良好的素養、彬彬有禮的舉止會為商務活動的成功增加無限的砝碼。
3.4“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勢在必行。
“雙師型教師”是指理論和技能兼備的教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能有效解決高職教師理論知識雄厚、操作技能相對滯后的弊端。為了防止商務日語教師自身缺乏商務經驗的尷尬局面,從學院來說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鼓勵專業教師脫產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事業單位頂崗工作或實習鍛煉企業掛職頂崗,下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獲得更多的行業知識,積累商務實戰經驗,使專任教師逐步向“雙師型”轉化。
另一方面,學院可以邀請有豐富商務經驗和企業工作經歷的企業人才來校舉辦相關專業講座、擔任兼職教師,以充實師資隊伍。還可以借鑒國外職業教育先進國家的相關經驗,建立專門的教育師資的機構,培養專任教師的職業能力。
4.結語
商務日語屬于復合語言型,學科綜合化程度高,領域覆蓋面廣,更強調教學內容的耦合性。[5]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商務日語的教學重點,即商務環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在一定商務環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時,一定要結合商務活動的特點,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出發,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結合不斷發展的商務環境,創新教學,與時俱進,逐漸摸索出科學合理的商務日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務人才需求與商務日語教學改革[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7,(2)總141號.
[2]邱曉紅.基于項目課程的高職“商務英語”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10.
[3]陳要勤.高職商務日語專業“能力本位”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9.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122-02
引言
“商務日語場景實踐”課程是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日語專業學生入學以來,在第一個實踐學期實施的實踐類課程。本課程基于CDIO教育教學理念進行設計,通過商務環境下的場景演練與模擬,旨在使學生在了解日本的商務禮儀,同時加深對日本社會文化的理解,在簡單的商務場景中能夠聽懂基本的商務日語會話,并能用適當的日語進行準確的表達與交流。通過CDIO教育教學理念的“學中做、做中學”和“項目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語言溝通與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為后續的實踐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以“商務日語場景實踐”課程的設計思路與實施過程為例,以期能夠拋磚引玉,為同類院校的商務日語實踐教學提供參考。
一、先行研究
周林娟(2009)指出商務日語是建立在語言學基礎上的應用型交叉學科,是指在經貿、投資等商務領域中的語言應用,是開展商務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培養三種技能:商務技能、語言交流技能及跨文化溝通技能。郝卓(2013)通過企業調查指出,企業所重視的商務日語人才的職業能力素養的前三位是“學習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交際能力”。企業希望職員具有自我成長意識,注重對未接觸的職業知識技能、企業文化的再學習。王琳(2011)針對商務日語課程改革指出商務日語在我國還是一門年輕的課程,需要在理論提升、教學實踐以及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可以看出,目前商務日語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同時社會和企業對應用型日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日語教師,如何能夠結合社會與企業提出的要求研發更合適的教材,如何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商務日語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多問題都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討與實踐。
二、課程的O計思路
根據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1321”的學期設置,“1321”學期設置是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特色之一,所謂“1321”是將一個學年設置為三個學期,兩個理論學期和一個實踐學期,即:1個學年=3個學期=2個理論學期+1個實踐學期。這樣設置的目的為:兩個理論學期強化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實踐學期進行項目模擬實踐,實踐學期既能夠檢驗理論學期所學,又能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融入到實踐中,從而更加有效地鞏固和加深所學知識。
日語專業三個實踐學期設置了三個實踐課程,三個實踐課程遵循一體化設計原則,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單場景到復合場景,再到綜合演練,掌握的知識層層遞進,培養的能力逐步提升,即:場景一流程一綜合。具體為“商務日語場景實踐”、“商務日語流程實踐”和“商務日語綜合實踐”。“商務日語場景實踐”這門課程設計思路為:教師通過案例介紹和演示商務場景,指導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場景任務用日語進行模擬和演練。整個教學實施過程總“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項目教學法進行模塊化教學。教師在課上與課下起到的均是引領者和指導者的作用,最大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與能力培養
“商務日語場景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基于大一學年兩個理論學期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商務環境下的場景演練與模擬,通過商務環境下的場景演練與模擬,旨在使學生在了解日本的商務禮儀,同時加深對日本社會文化的理解,在簡單的商務場景中能夠聽懂基本的商務日語會話,并能用適當的日語進行準確的表達與交流。課程培養的能力按照專業能力、素質能力和應用能力具體分解如下:
專業能力:
(1)理解商務日語基礎知識及相關基礎詞匯和語法;
(2)理解日本社會文化背景、行業知識及企業文化;
(3)運用商務禮儀、企業文化以及日語知識進行商務場景的表達,如:人物介紹、日常寒暄、電話聯絡、商務互訪等場景。
素質能力:
(1)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協調能力;
(2)具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認真自覺的學習習慣。
應用能力:
(1)能夠分析和理解任務,并根據任務內容進行團隊分工;
(2)能夠根據任務設計相關的商務場景內容,并具有一定的創造力;
(3)能夠發現問題,并能夠將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解決具體問題;
(4)了解商務場景的模擬和展示的知識與流程,能夠完成實戰演練。
四、教學設計
本課程為40學時,使用CDIO工程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商務日語場景實踐》,此教材屬實踐類教材,專門為初級商務日語場景相關教學量身打造,通過企業調研和企業專家指導,確定企業工作中最常用的商務場景,由中日教師共同編寫。以此教材為參考,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流程主要分為以下環節:
熱身訓練:通過提問、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培養口頭表達和創新能力。
聽解訓練:通過聽音頻尋找關鍵信息,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聽解能力。
記憶訓練:通過將工作環境中經常使用的日語進行分類、歸納和記憶,培養總結歸納的能力。
會話訓練:通過聽會話和發表會話,感受工作場景中的日語使用語氣、技巧等,培養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了解企業文化的能力。
改錯訓練:通過閱讀日語表達有問題的小文章,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翻譯訓練:通過翻譯練習,培養良好的日語書寫能力和發散性思維。
總結訓練:通過對知識點總結,培養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
實踐任務:通過任務訓練,培養學生組建有效團隊、口頭表達和人際交流等能力。會話訓練是教學設計的重點部分,此部分精心設計了“即興會話”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辨能力。下面以其中的一個商務場景“人物介紹”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1)教師設定即興發表內容,提供以下四個訓練場景:
①新員工向同事做自我介紹的場景
②領導介紹新員工,新員工自我介紹的場景
③新員工與老員工間的寒暄及自我介紹的場景
④新員工與部長間自我介紹的場景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個商務場景的會話演練,教師進行指導和答疑;
(3)教師從以上四個場景中,隨機抽取一個場景,讓學生進行即興發表;
(4)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同時引導學生回顧已模擬的商務場景,進行自我剖析,教師對易錯問題進行講解與說明。
五、教學實施與組織
基于CDIO教育教學理念,采用演示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練習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教學實施方式。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指導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完成商務場景中的各項任務,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
教學充分利用商務日語情景模擬教室,以小班授課的形式進行組織與實施。為了實踐教學的授課效果,采用由企業經驗的中日教師相互配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中國老師主要負責實踐的指導,日本教師主要負責企業相關知識的講解和語言的指導。班級學生被分成5-6組,每組4-5人,課上進行分組練習、討論、展示,課下進行有效的團隊合作及創作演練。
六、考核與評價
實踐教學的質量需要有一個科學、合理、完整的評價體系做保障,才能培養出符合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實踐學期教學的獨特授課形式,為商務日語場景實踐課程制定了相應的客觀、合理的考核與評價體系。該課程的考核由兩部分構成,即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60分,由課堂小組和個人的表現以及商務場景展示組成,商務場景展示的考察為四項內容:①商務場景的內容;②口語表達;③商務禮儀;④創新性。終結性考核占40分,為商務場景綜合展示,考察為五項內容:①綜合商務場景的內容;②口語表達;③商務禮儀;④創新性;⑤團隊合作。
針對商務日語場景的展示環節,進行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組內互評是由展示小組針對本組的演練和展示情況進行自評,組間互評是由其他小組根據評分標準對展示小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教師評價是教師針對每組的準備情況、內容、展示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價。從結果來看,“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相對合理,更主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課下認真準備,激發學生的展示熱情,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也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 敬語 商務活動 應用
在日本社會與語言的關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敬語了。敬語就是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恭敬之情語言。在語法上通常把日語的敬語分為三類,即尊敬語、自謙語和鄭重語。
1. 尊敬語和謙讓語的作用
尊敬語和謙讓語都是抬高對方身份地位的表達方式,也都是為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恭敬態度的敬語。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商務敬語的例句,分別闡述話題尊敬語和謙讓語的各種不同表達方法。
(1)こちらで少々お待ちになってください。(請你稍等一下。)
例句(1)中的話題對象是公司外部的客人,不管對方的身份地位是否比你高,對于公司外部來訪的客人,都要使用“お待ちになる”的尊敬語表達對話題對象的一種尊敬心情,從而達到抬高話題對象的身份地位的作用。
(2)社長、お荷物をお持ちいたしましょう。(社長,我來幫您拿行李吧。)
例句(2)中的“お持ちする”則是“持つ”(拿、提)的自謙語的表達。而“お持ちいたします”是比“お持ちする”的更加謙讓的一種說法,這句話都是通過壓低自己的行為動作,從而達到抬高話題對象的身份地位的作用。
(3) A: 東京商事のリーと申します。田中課長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B: はい、おります。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
例(3)(A)是打電話的一方,他在前后句中分別使用了自謙語和尊敬語的表達方式,這是因為前半句話是東京商事小李的自報家門的話,因此用的是“言う”的謙讓語表達“申します”;而后半句的話題對象是自己的客戶----田中課長,因而應使用的是“いる”的尊敬語 “いらっしゃる”表達自己的尊敬心情。
同樣,在例(3)會話B中,接電話的一方也同時使用了自謙語和尊敬語的表達方式,接電話的一方在說到田中課長(自己公司同事)的時候,不管他是說自己的上司也好,長輩也好,在回答對方(公司外部的客人)時,都要使用的“いる”的自謙語的表達“おります”, 也就是說在面對公司外部的人時要使用自謙的表達。這是我們在使用敬語表達中最容易弄錯的地方。接電話的人往往會因為田中課長是自己的上司,而常常錯用“はい、いらっしゃいます”來回答。另外在請求對方客人等待時,是使用“待つ”的尊敬語“お待ちください”來表達對話題對象--小李的尊敬。
敬語與謙語的共同使用,一方面通過使用自謙語起到壓低己方的動作行為,抬高了話題對象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又通過使用尊敬語來表達說話人對話題對象的尊敬之情,而更抬高了話題對象的身份地位。從而體現了日本人的“內”與“外”的區別。
2. 鄭重語的作用
鄭重語是用優雅的講話方法直接向對方表達敬意(即說話人對聽話人表示敬意)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只表示對聽話人的尊敬,與話題內容毫無關系。鄭重語通常使用的表達方式有下面二種,下面我們也通過一些例句來加以闡釋:
2.1加接頭詞「お/ご+名詞及「お/ご+形容詞表達敬意
(4)いいお天気ですね。(今天天氣真好呀。)
(5)ご親切、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謝謝您的熱情招待。)
例句(4)中的“お天気”就是在名詞(天気)的前頭加上接頭詞“お”,在這樣的句子中,沒有出現話題對象,在詞頭加“お”是為了表達對聽話人的敬意。
除名詞之外,有些形容詞/形容動詞也可以加上接頭詞來表示鄭重說法。如例(5)中的“ご親切”就屬于這種用法,這是敬語中鄭重語的表達法之一。
2.2以 「です、ます、ございます的形式來結句表達敬意
(6)このお茶、おいしいですよ。(這茶很好喝呀。)
(7)會議室はこのビルの6階にございます。(會議室在本棟的6樓。)
例句(6)中是在“おいしい”的后面中加上“です”來結句。而“おいしい”所表達的內容是“茶”,句中沒有話題對象,照理說對“茶”沒有必要使用敬語的。因此這里所使用的“です”應理解為尊重聽話人的一種鄭重表達方法。
例(7)中 “にございます” 所表達的內容是“會議室”,而對會議室也是沒有必要使用敬語的,因此在本句中應當理解為對聽話人表示敬意的鄭重表達,故使用了“ございます”來結句。且“ございます”所表達的敬意要比“です”、 “ます”的尊敬程度還要高些。
3. 緩沖語的作用
所謂的緩沖語,就是在有求于對方的時候、或是在不能滿足對方愿望的時候,在句子的 前面加上那么一個詞,使難以表達的語言由于這個緩沖語的軟化作用而變得柔和,從而起到人際關系的作用。這個“緩沖語”就是在對話的雙方之間保持“車距”的藝術性語言,大都是在不能滿足對方的期待和目標,也就是在不湊巧、有遺憾的時候使用的語言。此時這種保持“車距”的說話方式,避免了直接沖突的發生,既保護了他人,同時也保護了自己。下面介紹幾種會話中常用的緩沖語:
(8)A:恐れいりますが、佐藤課長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請問一下,佐藤課長在嗎?
B:あいにくですが、佐藤はただ今、外出しております。
/很不湊巧,佐藤剛好出去了。
上述對話A中的「恐れいりますが就是在期待得到對方回答時,所使用的緩沖語。而「あいにくですが則是在出現了遺憾的事情時所使用的詞語。表示此時的說話人是站在聽話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并為對方感到遺憾的。這樣一來,使得雙方的對話得到了兩個緩沖語的軟化而變得柔和。
(9)A:次回の會合は月曜日でいかがですか?
B: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月曜日は一日中予定が入っております。
/很抱歉,下周一我一整天計劃滿滿的。
這里的「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是在不能滿足對方的期待時使用。在比較為難的拒絕的行為的前面,加上這樣的一個緩沖語言,既避免了被回絕的不愉快,又能順利地說出自己的原因。
4. 被誤用的敬語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句子:
(10) ご立派な犬で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ね。(X) (這狗可真漂亮呀。)
我們知道“いらっしゃる”是“いる”的的敬語表達,在(10)例句中,說話人大概是想向聽話者表示尊敬,而使用了“いらっしゃる”這個詞。但是,敬語只能用來表示人的動作或狀態的,而把“いらっしゃる”用在了對方(聽話人)的狗身上,令人聽起來怪怪的。正確的表達應該是“立派な犬ですね。”
(11)私はビーフカレーにしますが、課長は何をお食いになりますか?
(我要咖喱牛排,課長你吃什么呢?)
這個例句中,說話者同樣是想用“お食いになる”來表示對課長的尊敬。但這個“食う”是“食べる”的粗暴的說法,雖然給它加上了“お食いになる”的敬語表達式,但也不能成為正確的敬語表達法。而“食べる”正確的敬語表達應當是:“召し上げる”或“お食べになる”。
【關鍵詞】商務日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實訓教學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外貿總量不斷攀升,與此同時中國內需也正在不斷增大。來華投資的外資企業不斷增多,其中日資企業就是一只強大的生力軍。日本國內少子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嚴重,日本國內消費需要不斷下降,日本企業都在努力走出日本,開拓國外市場,中國正是其重要的國外市場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華日資企業達到2萬家之多,其它與日資企業保持著經貿往來的中國本土企業更是數不勝數。
與其同時,人才市場對商務日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正在不斷增長,為了契合地區經濟發展,很多高職院校也紛紛開設商務日語專業,進行了商務日語專業人才的培養。
一、人才素質需求情況
教育部教高[2000]2號文指出:“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備基礎理論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
從招聘現場以及日資企業人事部門了解到, “語言能力+專業技能”這樣素能結構的人才最受歡迎。企業一方面看重學生的日語語言能力,另一方面更看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從語言角度來說,側重學生日語聽力與會話能力的考察。從運用能力角度來說,側重對外貿單證文件制作能力,商務文件處理能力的考察。另外,日資企業非常強調團隊合作精神,所以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很看重,希望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團隊合作意識。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有充分的負責感,為人誠實可靠。
二、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中的問題
目前的商務日語人才教育側重語言能力層面教學,注重單詞與語法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無法適合崗位能力需求。日資企業對商務日語人才的素能需求已由單純的語言能力而轉向側重商務實踐能力。希望學校培養的是既具備良好的日語語言能力,又具備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加強高職院校商務日語專業教學改革已經成為迫不及待的事。
1.教學方式層面問題
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發展,目前利用多媒體器材與多媒體材料進行語言教學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高職院校出于資源的局限,多媒體器材尚且沒有得到全方位保障,語言教學很多時候是老師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的。教學模式固化,教學內容單一,無法從視聽的角度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學習環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一般。
2.教學內容層面問題
目前商務日語專業教學內容分為日語語言方面內容與商務實訓方面內容。現行的教學安排中,比較側重日語語言方面的課程安排,注重語言層面的詞匯與語法教學,無法充分保障聽力與會話課程的課時量,對學生商務日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做得不夠。商務實訓則局限于課堂實訓,過度依賴教材,對實訓室的設置與開發做得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在實訓室的場景下進行實景模擬實訓。
三、改善的途徑
1.豐富教學方式
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商務日語教學應豐富教學方式,首先要多采取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以日語會話課程為例,可以截取流行的動漫視頻進行場景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動漫這樣的多媒體材料既有畫面感,它的發音也非常地道,能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以日本國家概況課程為例,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材料進行教學,日本旅游網頁具有系統完整的日本國家概況材料,既有中文版本也有日文界面,有最新的日本風情圖片,感染力極強。借鑒這些多媒體材料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商務日語實訓課程也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實訓室的建設,創造學生進行實景訓練的條件,讓學生在模擬的公司環境下進行職責分工,做與課程相關的情景模擬角色扮演。
課堂之外應充分發揮日語學社等組織的作用,建立日語之角,組織日語口語競賽,增多學生課下外語交流的機會。增多學生實際運用日語的頻率。做到學以致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明晰知識點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加強與當地日資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學生去企業參觀學習,了解現實工作環境下情景。明確崗位職責,讓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有個大致的了解,反思課堂學習,增進學生自律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改善教學內容
為了將日語語言能力與外貿專業技能進行有效結合,商務日語教學過程當中應加強這兩方面知識的融合。以日語會話課程為例,在進行日常問候語等會話知識教學的同時,更應將商務場景下的辦公室用語融入到日語會話課程中去,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日語語言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會話教學中應注重商務場景的設定,加強商務日語詞匯的教學。另外,以日本國家概況為例,應加強日資企業文化、日本外貿現狀、日本人商務禮儀等外貿相關知識的教學,為后續商務日語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外延知識基礎。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與語言能力的現狀,我們更應加強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內容安排上應盡量減少使用頻率低的詞匯與生僻語法的教學,簡化語法層面的解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從使用習慣的角度加強學生對詞匯與語法的把握,應加強對場景與角色的設定,盡量在角色扮演的模擬教學模式下完成詞匯與語法的教學。努力將語言與外貿專業知識進行結果,避免單一模式的教學。
四、加強校企合作以開展校企聯合教學
為了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應充分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內參觀學習。加強校企合作,一方面聘請企業一線專家進入課堂進行實訓課程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努力組建雙師型教學隊伍。另一方面,在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之后,安排學生進入企業一線,讓學生了解具體的工作流程,明確各崗位的工作內容,讓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有一個大致了解。
充分利用企業內的人才與設備等資源,組織學生與新進員工一起,接受企業內培訓。以頂崗實習的形式讓學生與新進員工一起參與企業內項目操作實踐,體驗現實企業文化,從現實的角度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團隊合作的意識。初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五、結論及今后的課題
商務日語教學是系統而復雜工作,我們要時刻處理好語言與專業技能之間的關系。應時刻保持商務日語人才培養目標與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應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在注重語言理論教學的同時,更應加強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今后將繼續就商務日語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做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琳.論商務日語課程教學改革[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03)
[2] 王玉.論商務日語人才培養模式與目標實施[J] .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03)
[3] 劉綺霞.論日企的人才需求和商務日語教學改革[J]. 科技信息. 2009(22)
[4] 宋金梅.鄧燁樺. 對商務日語課程設置的思考[J] .高教論壇.2009(11)
[5] 李愛文.中國商務日語教育的歷史、現狀及未來展望[J] .日語學習與研究. 2011(04)
關鍵詞:高職商務日語 教學方法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012-01
新形勢下的高職外語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高職外語教育是以市場需求為主導,以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具體來講,就是學生經過三年的高職教育,在一定的語言基礎上,應主要具備語言的溝通和交際能力,并能夠跟上所學外語的實際發展,成為能夠與國際接軌有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型外語人才。如何在很短的三年時間內保證提高教學質量又需要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日語應用型人才,這是擺在所有日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大問題,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探索和創新。
1 更新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受傳統外語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影響,一般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如偏重語法、詞匯等的講解,忽視了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日語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堅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保證學生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又真正具備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實際工作的技能,突顯“商務”的特性。
2 培養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實踐教學環節是判斷高職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能否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各種教學方式融入教學環節中。
2.1課堂內的實踐教學
因為是零起點,掌握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儲備知識的過程有些枯燥、乏味。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靈活地處理及運用,不一定全盤講解。比如先講解語法,可以把本課的生詞讓學生應用到語法中進行造句練習,既掌握了語法又熟練了生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整個教與學的過程是非常愉悅的。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后,教師應及時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也就是培養其創造性思維。例如,教材中《家族》一課,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對話的形式充當家庭成員介紹各自的興趣、愛好、特長、愿望等。還比如每天利用課堂的前10分鐘讓學生進行發表,介紹到日本的風土人情、社會、地理等感興趣的內容,并且還可以進行答疑。通過一學期的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學習的熱情持續高漲。
2.2課堂外的實踐教學
日語課外活動不僅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外語氛圍,有利于學生練習口語,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課內所學知識,開闊視野,綜合發展各方面能力。可以通過組織日語角、日語演講比賽、動畫片配音比賽、日語詩文朗誦、日語短劇表演、日本外教聯誼等多種形式進行口語訓練,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現才能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感受日語,鍛煉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3 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當初選擇學習日語的動機有多種。有的是出于主動,通過學習日語了解日本先進的科技,或者是因為對日本的動漫、文化等感興趣;而有的學生選擇學習日語并不是自身的決定,還稍有抵觸情趣。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引導、啟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日語和日本文化,走進日本,對日語學習真正產生興趣、積極主動、輕松愉悅地學習。
4 采用多種考核方式
培養具備扎實基礎知識和良好實踐操作、應變能力是高職教學的目標。傳統的考核方式通常是期末閉卷考試占80%,平時成績占20%,這種考核方式不能突出學生的平時實踐能力。因此,要加大平時考核的力度,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學生平時的出勤、作業、階段性測試、課堂活動表現以及實訓完成情況綜合考評。這樣才能客觀、科學地評定學生的綜合能力。
5 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
要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的日語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又具有較好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日語應用型人才,對高職日語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業務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應加強實踐教師隊伍的建設。應加大力度對實踐教師的培養和引進,主要是指導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和指導生產教學的“生產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逐步形成初、中、高級人員的合理師資結構。我國現行的高職院校的教師多數是從高校畢業直接到高職院校任教,缺乏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教師隊伍的結構不是很合理,應該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不斷加強學習。比如說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業一線進行實踐,學習最新、最實用的知識然后傳授到課堂,也可以讓學生下企業到一線去學習技能,這樣可以縮短很多實習的環節,為將來適應工作崗位贏得了時間。另外,各個高職院校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交流學習,以此取長補短,取得共同進步。總之需要我們的教師走出課堂,走向實踐基地。
6 結語
總之,高職商務日語教學要改變語言學習枯燥乏味的狀態,大膽改革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所有教學環節中來。通過三年的學習真正掌握扎實的日語基礎知識,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又具備較好的實踐操作能力,真正具備商務日語復合型外語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愛華.淺談課內實踐教學在高職日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9).
[2]鄭佳.高職商務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之探討[J].文化教育?中旬版,2010,(11).
[3]蘇寶芳,曹志清.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4,(8).
【關鍵詞】高職商務日語;教學;現狀;改革措施
隨著中日在經濟貿易、科學文化等領域越來越廣泛的交流和合作,日語成為我國繼英語之后的第二大外語。高職院校,是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轉變而產生的,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本文擬針對高職商務日語教學進行分析,提出完善高職商務日語教學的新策略,為構建高效的高職商務日語教學提供參考。
一、高職商務日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陸陸續續的開設了商務日語課程。經過十余年的開設,我國的商務日語在高校中的開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為國家培養了很多專業的日語人才。但是由于商務日語的開設時間整體還是比較短,屬于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其運行并不十分盡如人意,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從目前高職院校商務日語的教學實踐來看,很多學校仍然沒有正確理解商務日語的真諦,把商務日語當成普通的日語課程來講授。結果導致教學中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教學效能低、教師知識局限性明顯、缺乏對學生實際交際能力的熏陶等問題十分普遍。當然,不同學校的問題可能有所區別,但是總體來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商務日語教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比如,很多高職院校中,開設商務日語課都不開設實訓課,或者實訓課很少。整個課程下來,學生沒有進行過實際應用,只是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造成這種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和學生沒有認識到實訓教學對于培養和提高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課程開設的硬件缺乏,沒有實訓的條件。再加上課堂授課模式呆板、乏味,導致很多學校的商務日語的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商務日語教學的改革,已經成為目前高職院校日語教學的必經之路。
二、淺談高職商務日語教學的改革措施
1.緊密結合各地區的經濟產業規劃,明確商務日語教學方向
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是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的、實用型技術人才,不是培養研究型人才。而且,高職院校的辦學還要突出地方特色,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這樣興辦高職院校,才會更加具有生命力。我們脫離了高職院校的特點去開設任何一門課程,這樣的教學都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開設商務日語教學也不例外,各學校也緊密結合商務日語專業的工作限定性強、實用性強的特點,在設置課程時要對課程有明確的限定,注重培養學生日語基本功,從零做起,強調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應開設與商務貿易相關的課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他們的活學活用能力。而從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來看,高職院校商務日語的開設還應遵循各地的經濟發展。比如在南方沿海地區,很多日本的汽車企業包括廣汽本田、廣州豐田。那么高職院校在設置外貿日語的時候,就應該在商務日語課程的設置上注意與汽車行業相關的知識;再比如,在上海一帶,與日本的外貿來往非常頻繁,那么這一地區的高職院校在開設商務日語的時候,可以側重的安排商務禮儀、公函寫作、函電寫作等,這樣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2.加強實踐和實訓比例,提高學生商務日語的應用能力
作為高職院校的培養體系來說,學生的應用能力要強于其理論研究的能力,因此,商務日語教學的定位也應該是在掌握一定日語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學生的應用能力。為此,各高職院校可以根據靜態的日語語言類、動態的商務知識類和職業技能類三大板塊進行課程構建。其目的在于讓課程的開設最終形成以靜態的日語語言類知識為基礎,以動態的商務知識為平臺,共同服務于學生較強的實用職業技能的局面,在突出各部分比例在授課過程中的平衡的基礎上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首先,從靜態的日語語言部分來看,這部分需要結合其它日語基礎課程來學習,強調語法、句法和詞匯量;動態的商務知識類知識主要強調外教商務禮儀、外交函電的寫作運用、外交語言的運用,以及日本的一些風土民俗等;職業技能指的是對日語運用能力的體現。在這方面,各學校應該突出學生對商務日語的使用,尤其是如何交流,如何應用。為此,教師需要給學生的商務日語學習創造耕讀交流和應用的環境。比如聘請外教或者招收留學生,讓學生可以有真實的機會與外籍人士進行交流,這樣才可以更好的檢驗自己的問題在哪,該怎么提高。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商務日語角讓師生運用日語模擬一些商務交流,經貿往來的情節,這也是增強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的一種途徑。
3.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
商務日語課程是一門把日語語言運用能力與商務基本知識相結合的復合型課程,由經貿日語課程發展而來。因此,商務英語本身有很多可以發掘的地方來作為興趣教學的切入點。但到了日語課堂上,很多教師就忘記了這還是一門商務相關的日語課程,單純的看成日語課程了。課堂上就是學各種假名、閱讀文獻資料、翻譯文章等等,徹底“拋棄”了商務交流中很多有趣的切入點。其實,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尤其是日語教師大部分又都有著商務禮儀及相關方面知識的教學經驗,對于商務禮儀課教學中那些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地方都可以搬到我們商務日語教學中來。比如說,日本一直以周到、細致的禮儀聞名于世。在商務交往的過程更是風俗文化碰撞的過程,教師可以把日本的各種風俗習慣,包括互遞名片、握手、打招呼等,待人接物都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日本了解多一點。而各種成功,無非就是溝通多一點,認識多一點,這些一點一滴的組合就為成功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豐富的商務禮儀知識和日語理論實踐知識,另一方面還要求教師要有調動課堂氣氛的能力。比如,將更多的情景教學融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更為真實、開放的環境中學習到商務交流的真諦。
4.充分聯系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商務日語綜合能力,包括我們過去傳統日語精讀課中提到的“聽、說、讀、寫”,這幾項的綜合是傳統日語教學中學生整體能力的體現,當然也是學生在就業能力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標。除此之外,在教授商務日語課時,要注意對學生口譯的培養。要讓學生能夠在口譯時,做到理解快速,轉化連接,表達簡明扼要。在口譯時,可能會遇到很多突況,這時要快速準確的判斷,要結合場所,理解發言人要表達的意思,更要理解發言人的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才能更全面的轉化語言,起到表述傳遞的作用。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口譯過程中聽力也是很關鍵的。要把聽到的信息準確的消化理解后,轉換成語言表達出來。另外一點,學生在學習商務日語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著重的強調外交、外貿的語言技巧,最終讓學生生成為具有扎實的日語功底,熟練掌握語言技巧和交際能力,通曉國際經貿和交流知識,具備敏捷反應能力的商務日語人才,不斷提高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結束語
總之,在商務往來中,有很多時候,現場的情況是難以預料的,這時,做為交流的一方就需要有足夠的睿智去化解這個局面,甚至要加以利用。因此,我們開設商務日語課程,僅僅讓學生掌握一些日語基礎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將國際貿易、外交禮儀、心理學等學科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商務日語學習才更有價值,才更能融入到高職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過程中。
參考文獻:
[1]董奎玲.淺談商務日語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11(24).
[2]張倩.論商務日語專業課程的改革[J].華章,2012(19).
[3]宋燕.高職商務日語實訓教學現狀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