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流四水抱城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哲理詩詞本身就是詩人觸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產物,是詩人對人生、對社會睿智思索和深刻體察的結果。它往往是把發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穎鮮明的藝術形象熔鑄為一體,來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意境深遠,啟迪心扉。解讀哲理詩詞要在準確理解詩詞含義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在景、事、物上面所隱含著的哲思理趣。
哲理詩詞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內容多種多樣,涉及到自然、社會、人生、理想、愛情、藝術等方面。一般而言,哲理詩詞的表現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借景說理。如:[宋]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即事說理。如:[清] 何紹基《誡子弟》
千里傳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托物說理。如:[宋] 歐陽修《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對于高考古代哲理詩詞的鑒賞,我們結合以下詩詞問題設置的角度進行簡要的分析。
例1
三月晦日偶題
秦 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絳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渺渺予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問題 詞多富情趣,而宋詩多理趣。請從作品中作者對春逝態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詞之情趣是如何表現的。
解析 從詩歌內容來看,秦詩即事說理,理解內容相對簡單:春夏更替之際,人們惜春而期望把春留住,而春的離去是自然規律,我們不必心存遺憾,那夏日里蔥蘢的樹木也足以讓人心曠神怡。元詞刻畫了作者留春、問春、尋春的一系列動作,表達出因春的離去而生發的惆悵思緒。此類試題要善于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詞語來組織答案。
答案 秦詩之理趣:作者闡述了季節更替、風物變化乃自然之理,認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元詞之情趣: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之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出他對春逝的悵惘意緒。
歸納 在解答哲理詩詞的理趣或情趣是“如何表現”的這類問題時,要注意抓住兩個關鍵點:第一,是什么?即這首詩詞表現出的理趣或情趣是什么,結合詩詞內容把理趣或情趣概括出來;第二,怎么樣?就是解決“如何表現”的問題,要立足于對詩詞形象、技巧的分析,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地分析評價。在分析的過程中要結合詩詞本身,力求言之有據,言之成理。
例2
嚴鄭公①宅同詠竹
杜 甫
綠竹半含籜②,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③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注】 ①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國公。
②籜(tuò),筍殼。③帙,包書的布套。
問題 請你談談對最后一聯寓意的理解。
解析 前三聯描繪出嫩竹剛出筍時的狀態,以及新葉出墻帶來的涼意、春雨過后的潔凈、微風拂來的清香等特征。尾聯以議作結,滿懷期待地提出了只要不去刻意剪伐,任由竹子成長,那么它一定會長到拂云的高度。表面看是在強調不去“打擾”竹子的成長,給它自由的生存、生長空間。聯系作者、知人論世,可以發現作者在此是有隱喻義的,那就是在強調對人,尤其是對人才的愛護,不去阻礙人才成長的寓意。
答案 答案符合詩意,言之成理即可。①要尊重天性,順應自然。②要呵護人才,不要摧殘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攜,使自己有所作為。
歸納 對詩歌寓意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詩歌的表層含義上,而要透過表層深入內層,由物及人,知人論世,挖掘出表層含義下的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如此剝繭抽絲,才能挖掘出哲理詩詞所蘊含的寓意。
例3
吳興雜詩
阮 元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問題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
解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詩意畫面。在城外,幾條河流把城市合圍起來,繞著小城綿延而過。
沿河上溯,千溪萬流遍入千家萬戶。在水鄉人家門前,
人們根據水流的深淺,栽種上不同的作物,水深的地方種上黑黝黝的菱角,水淺的地方種上綠油油的水稻,不深不淺的地方
則種上紅艷艷的荷花。通過寫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光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
不能形而上學地搞“一刀切”和絕對化。
答案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如種作物一樣,要“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不能形而上學地搞“一刀切”和絕對化。
歸納 解答此類問題首先必須確定詩詞所蘊含的哲理是什么,哲理給我們以怎樣的思考或者聯想。
其次
不能僅停留在詩詞的表面形象上,要結合生活實際或者生活經驗來深入探究,要完成由點到面、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的過渡。
浣溪沙
蘇 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①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②。
【注】 ①子規:杜鵑鳥。②黃雞:白居易詩有“黃雞催曉”句,用以感嘆人生易老。
問題 有人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請結合該句談談它給你的人生啟示。
【參考答案】
解析 詞的上片寫所見之幽雅景致,雖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對人生的哲思。下片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反問句和“休將”一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