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工程系實習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一二三四”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內涵
1.1“一個紐帶”
“一個紐帶”即“校企合作”是聯系學校、人才、市場和企業的紐帶。企業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而獲取利潤,企業需要的即是能夠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產品的人才。因此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應該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即是學校應該培養出能夠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產品的人才。軟件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擬從現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入手,重新思考工學結合的內涵,探索與實踐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市場因素”。充分發揮“前店(企業或應用軟件商店平臺)”、“后廠(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或學生個人和小團體)”的資源優勢,學生實踐的作業即是市場需求的項目,在教師和企業骨干的帶領下一道完成項目的開發,將學生的作品轉化為產品和商品,這樣的過程與真實項目的開發過程無縫銜接,提升學生的學習和創業能力;把握市場脈搏,制訂出培養學生三種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方案;緊跟市場走勢,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宗旨,推進課程建設與改革,突出能力“三轉化”即作業轉化為作品,作品轉化為產品,產品轉化為商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充分利用企業以及國內和國外(如Apple和Google公司)的應用軟件商店平臺,從這些“前店”獲取資訊,根據所獲取資訊完成課程作業,結合市場需求,學生將這些作業、作品整合成產品和商品,并且將這些商品放在“前店”銷售,學生從商品銷售情況中發現、總結成績與不足,達到檢驗教學效果的作用,為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積累工作經驗。
1.2“雙元教學”
“雙元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慕課”與“翻轉課堂”的元素。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教師在“慕課”平臺上提供的教學視頻來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課前練習。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前的學習收獲和疑問,設計有效的課堂學習活動,學生要在課后繼續鞏固知識,做拓展練習,擴大知識面的掌握,教師將學生完成的作品進行整理最后給出點評,與全班學生進行分享。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顛倒了傳統教學的師生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教師的自我發展。
1.3“三個平臺”
“三個平臺”即技能大賽、APP應用商店、企業實習這三個實踐平臺。學生通過參加技能大賽,在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商店上傳自己的作品并進入軟件企業進行實習等環節的訓練,充分了解市場的需求,充分理解產品的開發過程,充分融入企業的職場氛圍。通過三個實踐平臺的訓練,使學生從技術和意識上都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
1.4“四段培養”
“四段培養”即是將高職三年制的培養時間分為“1212”四個階段。第一學期,進行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學生在這個學期學習公共基礎課和職業規劃課,為后續的專業課程打好基礎,并為自身的職業發展做好規劃。第二和第三兩個學期,進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教學。學生在兩個學期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第二學期主要學習專業基礎課程,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三學期主要學習專業骨干課程,掌握核心技能,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軟件編程等專業基本技能。第四學期,進行項目化課程教學和職業資格認證。學生在這個學期學習的課程是學習領域課程。也就是常說的飯碗課程。課程內容均是以真實軟件項目為載體的項目實戰,培養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和新技術應用能力。另外,學生在這個學期還將進行專業認證的考核,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第五和第六學期,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這兩個學期學生全部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在頂崗實習企業中的真實項目開發,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軟件企業崗位勝任的能力。期間完成畢業設計,同時為就業做準備。
2.結論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