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生態風險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風險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態風險論文

第1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關鍵詞:風險;科技風險;風險社會

全球性風險社會的到來使得任何一個國家及個人都無法逃避,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的特殊國家來說,更是面臨著各種各樣復雜的風險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運用風險視角觀察當代中國的現實狀態,深思并反省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道路,不失為一種冷靜、理性與深刻的方式。

1 當代風險理論研究成果

1.1 國外的風險理論研究成果

風險在現代社會中已然成為了一個復雜而重大的基本問題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眾多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在各自的領域對風險問題展開了研究,其中,以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最為突出和成熟。西方風險社會理論在宏觀研究維度上是相當有影響力的,它同樣在對許多具體問題的理解中,被當做認識論前提,因此我們重點介紹它。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有三類,下面我們分而述之。

1.1.1 風險社會理論

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烏爾里希?貝克和安東尼?吉登斯。貝克是第一個從學理的高度把風險概念闡述清楚的西方學者。他于1986年出版的《風險社會》被公認為風險社會理論的開山之作,這也是世界范圍內第一次在專著中提出風險社會這個概念。隨后針對盧曼的《生態交往》一書,他又發表了《風險時代的生態政治學》。在1999年出版的《世界風險社會》著作中,他又預測了全球性風險社會的到來。此外,貝克的其他作品還有:《自由與資本主義》、《反思現代化》、《自反性現代化》、《風險社會理論修正》、《關于風險社會的對話》、《從工業社會到風險社會》、《風險社會再思考》、《再談風險社會:理論、政治與研究計劃》、《風險社會及其超越:社會理論的關鍵議題》、《9.11事件后的全球風險社會》等。

貝克毫無疑問是社會學關于風險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的風險社會理論以反思現代化為視角,沿著風險分配的邏輯、個體化法則、科學和政治的衰微這三條路線展開。他不僅將現代性的膨脹及其副作用結果的風險歸結為現代社會的本質特征,而且提出要在“反思性科學化”所帶來的科學和政治的解放中找到問題解決的希望――建立“世界公民社會共同體”,從而體現了一個制度主義者的理想,真正開辟了社會學對風險的研究范式。

與貝克一樣,吉登斯也認為風險社會是現代性文明的結果,導源于全球化的發展和被科學技術所人為制造出來的風險。他主要作品包括《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現代性后果》、《失控的世界》、《超越左與右》等。

貝克和吉登斯都從宏觀制度結構因素分析中指出,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而大量出現各種各樣的風險與全球化過程一道遍布于世界范圍,它們更具不確定性、難以預測、管理或避免。他們的偉大貢獻在于把 “風險社會”作為一個概念和理論被世界廣泛接受。

1.1.2 風險文化理論

這一流派從人類學、文化學的視角來解讀風險社會的涵義,體現了人類對風險認識的加深。以瑪麗?道格拉斯、威爾德韋斯和斯科特?拉什為代表。道格拉斯和威爾德韋斯在1982年所著的《風險與文化》一書中把風險分為了三類:社會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他們宣稱,雖然事實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副作用和負面效應所釀成的風險可能已經有所降低,但是我們對這第三類風險即自然風險的察覺和認知程度卻是大大增加了。

拉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了當代社會發展導致的不確定性風險。在《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中,拉什認為:在“風險文化時代,人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和排除諸如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等飛速發展后所造成的包括生態風險、核風險在內的各種可以危及人類毀滅人類的巨大風險”。

1.1.3 風險系統理論

尼古拉斯?盧曼,是西方社會學界關于風險研究的另一位集大成者。他的有關現代社會風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態溝通》、《技術、環境和社會風險:一個系統的視角》、《風險:一個社會學理論》和《現代性的觀察》等。

盧曼的風險復雜自系統理論完全從現代社會的結構和內在機制來闡釋風險的來龍去脈。他從系統――功能分化的角度闡述了風險得以產生且不可避免的原因,深入而又細致地運用社會系統理論來分析風險。較之于貝克和吉登斯,盧曼對風險的理解要寬泛得多,他認為貝克主要關心的是技術性的風險,是一系列災難性的后果,而在社會生活中還有其它風險,因此他把注意力轉向“決定風險運行的結構性因素”而不是風險運行本身。

盧曼與貝克關于風險理論的區別在于:在認識論基礎方面,貝克傾向于建構主義的現實主義,而盧曼傾向于強建構主義;在方法論上,貝克的是制度主義的方法論,而盧曼則是系統主義的方法論;在風險應對策略上,貝克強調的是反思性科學化和全球“亞政治”的策略,盧曼更為悲觀一些,但也強調了二階觀察的重要性。

1.2 國內的風險研究成果

雖然國內對風險問題的關注晚與西方,但是大致從2003年以后,這個問題驟然成為了國內學術界的一個熱點話題。總體來看,我國的研究還處于初始探索研究階段。到目前為止,國內對風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其它領域的研究則相對較少。這些研究大致也可以分為三類,下面我們具體介紹。

1.2.1 西方風險理論的引入

國內對西方風險社會理論既有綜合性述評研究,也有專門針對某一風險社會理論家的相關研究,但是從國內出版的著作來看,基本上都是綜合性研究。薛曉源、周戰超與楊雪東是國內最早一批翻譯,評介及研究風險社會理論的學者,他們的作品主要有:薛曉源、周戰超主編的《全球化與風險社會》、薛曉源、李惠斌主編的《當代西方學術研究前沿報告(2005-2006)》、薛曉源、李惠斌主編的《當代西方學術研究前沿報告(2006-2007)》。此外,從哲學角度研究風險的有兩本專著:莊友剛的《跨越風險社會――風險社會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與劉巖的《風險社會理論新探》。而李瑞昌從公共管理學角度出版了《風險、知識與公共決策》。這些成果將風險的界定、分類、特征、根源、以及風險與現代社會發展為重點,并且結合了實證分析及應用分析來探討問題,具有相當的理論價值。

1.2.2 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本土化研究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處于制度轉型和體制轉軌具有特殊國情的國家來說,如何借鑒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有益成分,把它與當前中國社會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風險問題結合起來,并就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道,也就成為了學者們思考的主題。為此,他們進行了多視角、多學科和多行業的探討,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這樣的著作主要有:馮必揚的《來自競爭的風險――我國轉型期競爭與社會風險》和《不公平競爭與社會風險》、丁元竹等的《中國2010年風險與規避》、楊雪冬的《風險社會與秩序重建》、童星與張海波等的《中國轉型期的社會風險及識別――理論探討與經驗研究》、劉挺的《經濟全球化與社會風險》、李航的《我國轉型期弱勢群體社會風險管理探析》、劉先春的《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挑戰與對策研究風險?機制?對策》、 曾家華的《風險與發展-沒有風險意識是最大的風險 》、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 和謝建設《風險社會視野下的農民工融入性教育》。

1.2.3 與風險相關的其他研究

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陳秋玲的《社會風險預警研究》、謝進川的《傳媒治理論-社會風險治理視角下的傳媒功能研究》、賈英健的《風險社會的人學研究》、蔡定劍的《公眾參與:風險社會的制度建設》、李福勝的《國家風險:分析?評估?監控》、何翔舟的《政府管理活動中的風險成本問題實證研究》和李維的《風險社會與主觀幸福――主觀幸福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國內學者在風險研究的學術論文數量上是相當可觀的,但絕大部分集中在經濟學與管理學領域內。總的來看,國內學者在對風險的研究中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新思想、新觀點,但是我們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難免與西方風險社會理論存在一定的差距。相比以貝克、吉登斯和盧曼為首的風險社會理論家來說,目前國內風險理論的研究還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和深刻性。

2 當代科技風險研究成果

2.1 國外的科技風險研究成果

現代技術對自然產生的負效應導致了以蕾切爾.卡遜為代表的生態批判主義這一新的科技批判思潮,在其1962年出版的著作《寂靜的春天》中,作者以技術宏觀負面效應的實證研究對科技風險產生的事后效應進行了批判,揭發了DDT等人工化學物質污染破壞土壤、森林以及河流等生態系,通過由食物鏈導致的生物濃縮也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命這一事實。

從技術微觀負面效應的實證研究探討科技風險的學者還有:查爾斯.培羅的《當科技變成災難:與高風險系統并存》、劉易斯的《技術與風險》、威廉.M.埃文《危機四伏:預防技術災難》、沃茲尼亞克《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與教訓》等。比如培羅在《當科技變成災難》中分析了技術事故及災難的成因,論述了高風險技術的特征,批駁了動輒將事故歸咎于操作失誤、系統設計缺陷等傳統的錯誤認識,提出“正常事故”理論(NAT)。作者的基本觀點是技術系統的事故具有某種不可避免性,因而是“正常”的。

此外,科學家波拉克在《不確定的科學與不確定的世界》書中,坦率地說出科學的不確定性,以及諸多技術的風險性。卡爾.德爾里卡的《雙刃劍――遺傳革命的前景與風險》揭示了現代傳遺傳學的正、負兩方面,以及它對我們每個人的潛在影響。C.J.范萊文與T.G.韋梅爾的《化學品風險評估》一書探討了工業化學品的來源和排放對環境及人類的影響所進行的風險評估和管理。生物地球化學家巴什金編著的《現代生物地球化學:環境風險評價》,系統介紹了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一般特征,并對導致人類和生態系統環境風險的有關機理進行了分析。斯圖亞特?艾倫的《媒介,風險與科學》從傳媒學的角度描繪了環境風險、艾滋病、由轉基因食品和BSE(瘋牛病)等帶來的食品恐慌,以及克隆人等問題,從而再現了科學和風險的一些關鍵議題。

2.2 國內的科技風險研究成果

在國內,科技風險還是一個新的探索性話題,從2004年開始個別專業研究團體開始介紹翻譯國外相關著作,在學術期刊雜志上也陸陸續續的出現了一些研究論文,在2008年和2009年,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舉辦了兩場有關科技風險的研討會。

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應該是國內最早涉足科技風險研究的專業團體,他們在2004年后推出了北大科學傳播叢書五冊。比如《在理解與信賴之間:公眾、科學與技術》就涉及了科技風險研究、風險預知、風險溝通以及科技風險引起公眾的理解與信任等問題。第二個專業團體是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的“科學技術與現代社會風險”課題組,他們致力于對現代風險和風險治理的總體性的研究。從2005年起,他們也先后出版了現代風險管理譯叢圖書五部,這些書中對核、遺傳、生殖和通訊等高新技術的風險給予了深刻的分析和評論。第三個機構是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他們在2010年聯合英國的多個研究中心出版了“社會風險治理經典譯叢”六本。這套叢書的特點就如主編張秀蘭所說是從治理而非管理的維度展開的,她認為治理是指一種公共管理活動,具有新公共管理的義涵。

2008年1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3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科技風險與人類未來學術會議”。這次會議集中關注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風險問題,逐層分類討論了不同類型的風險。另一場會議則更多的從倫理學的角度探討了的工程技術中的利益與風險問題。2009年5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在昆明舉辦了“利益、風險和工程倫理”學術研討會。這次會議主要圍繞工程技術的風險問題、工程利益分配問題、工程技術人員道德、工程倫理規范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探討。還有一場是由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與英國肯特大學等聯合舉辦的社會變遷中的風險研究國際會議,其主要議題有三個:風險管理的變遷、社會科學對理解風險問題的貢獻和有關中英當前風險和社會管理的問題。

從國內目前收集到的科技風險方面的期刊論文來看,大致是從四個角度進行研究的,代表性的論文有:倫理學角度的有:崔偉奇的《科技倫理:在風險觀念的語境中》、楊雪聘的《科技風險的倫理思考》和莊友剛《風險社會中的科技倫理:問題與出路》等;專門討論技術風險的有:張成崗的《技術風險的現代性反思》、王前與朱勤的《STS視角的技術風險成因與預防對策》等;管理學角度的有:曾國屏的《科技風險與治理》、趙南元《科技風險與社會管理能力》和馬纓的《科技發展與科技風險管理》等;哲學角度的有:吳國盛的《生活方式、發展模式與科技風險》、趙萬里的《結構性風險與知識社會的建構》與《科學技術與社會風險》、蔣勁松的《風險社會中的科學與民主》、費多益的《科技風險的社會接納》與《風險技術的社會控制》等。

3 結束語

對風險與科技風險的關注與研究是當今時代一個緊迫而重要的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大多數中國人對待風險與科技的態度是盲目樂觀、片面膚淺的,因此加強這些方面的研究并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傳播,對于增強國人的風險意識與感知,給予科技更多的人文關懷以及倫理價值觀的反思,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斯科特?拉什.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J].與現實,2002,(4).

[2]斯科特?拉什.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J].與現實,2002,(4).

[3]巖佐茂.環境的思想與倫理[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179.

[4]泰勒-顧柏,金.社會科學中的風險研究[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主編序第7頁.

[5]劉潛.科技風險與人類未來學術會議綜述[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2).

[6]張恒力.利益、風險與工程倫理-第二屆全國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學術研討會綜述[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9,(5).

第2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關鍵詞】項目風險管理;風險識別;風險評價;AHP分析法

1.緒論

1.1 選題背景

農業科技生態園區是90年代以來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開始涌現出的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淄博高新區農業生態園區的建設雖然到目前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是在項目的進展過程中還存在有一些方面的問題,對于風險管理還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評價體系,然而潛在的這些方面的風險對于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將會具有較大的影響。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論文從傳統的風險分析和評價方法入手,通過實例對項目風險分析與評價理論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與闡述,提出了農業這一特殊領域中大型綜合項目風險分析與評價的基本框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大型農業綜合項目的相關方在風險管理方面提供可借鑒的方法和啟示。

1.3 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由以下部分組成:

(1)對課題研究的一些實際情況進行說明,并且通過文獻法對于國內外課題研究情況進行歸納總結。

(2)對于課題研究的相關概念理論進行歸納總結。

(3)以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為例,對于該項目的基本情況、風險識別和進行評價。

(4)對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的風險應對與控制進行策劃。

1.4 擬采用的研究方法

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統計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定量分析法、歸納法。

1.5 采取的技術路線

將論文研究的技術路線,制作成以下的技術路線圖,供閱讀者可以清晰的對于本文技術路線進行了解,具體參見圖1.1:

2.相關理論綜述

2.1 項目風險概述

闡述風險的概念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美國人Chicken和Posner提出:

風險=損害×暴露度 (式2-1)

D.B.Hertz和It.Thomas在1983年提出項目風險管理是包括風險識別、計量、評價、再評價的一個系統過程。R.W.Hayes等人在1987年提出風險管理是由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及對策構成的一個系統。

通過以上對于風險概念的進一步了解,項目風險是指可能導致項目損失的不確定性。

2.2 項目風險管理內涵

從系統和過程的角度來看,項目風險管理是一種系統過程活動。項目風險管理人員的作用在管理計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妥善處理風險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小的成本保證安全、有效、可靠地實現風險投資總目標。

2.3 AHP分析法

2.3.1 AHP分析法概念

AHP譯為層次分析法,主要是將那些同決策總是有著關系的一些元素進行分解,成為目標、準則、方案等等的層次,在這個基礎上來進行定性與定量的分析的一種決策方法。

2.3.2 AHP分析法的基本步驟

(1)單層次模型分析

決策者在這個目標的意義之下對于這n個元素進行系統的評價,對于他們進行優劣排序并且做出相對應的重要性的權量

(2)遞階層次模型分析

對于實際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基礎上,將相關的各個方面的因素依照與不同的屬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為若干個層次,同一層次的諸多因素從屬于上一層因素。

3.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風險識別

3.1 項目基本情況

3.1.1 項目概況

淄博高新區都市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位于淄博高新區石橋辦事處朱莊村,由朱莊村注冊成立的淄博高新區豐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承擔運作。該項目處在城郊結合部,是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有利地段。基地周圍交通便利,南距高速公路1公里。項目總占地5250畝,總投資8000萬元。

3.1.2 項目開發的思路及初步規劃

(1)項目開發的目標

充分挖掘項目的生態資源優勢,立足精品和科技農業的生產示范(瓜、果、蔬菜等),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生態旅游、郊野休閑度假等),通過土地流轉,集中將其建設成為集生產、觀光、休閑為一體的達到省級標準的現代農業園區。

(2)功能分區

基地規劃分為功能區:

①豐盈市民農園項目區;②優質草莓種苗繁育項目區;③甜瓜標準化生產項目區;④現代農業技術孵化園區;⑤牧草產業化項目;⑥籽種產業化項目;⑦特種經濟作物示范項目;⑧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區。

3.2 項目風險識別

3.2.1 技術風險

農業生態科技園區的技術風險主要指技術可以順利的轉化成為生產力,以及可以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帶來的各種風險。

3.2.2 市場風險

主要說的是因為供求形勢方面變化,從而引起了市場競爭范圍、競爭方式、競爭程度,以及市場性質、市場發育和市場結構等變化,從而導致了風險

3.2.3 經濟風險

該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項目的資金不可以及時性的供給,從而將會導致項目發生損失,甚至說失敗的可能性會很大。

3.2.4 管理風險

這方面的風險主要說的項目管理者經驗和素質、決策的科學化、管理的合理性、對于投資工具的選擇、階段化動態組合、采取的投資規模策略、對于投資項目的評價和篩選、企業的資本結構等方面的不確定行因素從而引發的一些風險。

3.2.5 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主要指因為外部的環境方面的一些因素變動從而給項目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主要包含有政治風險、宏觀經濟風險,以及自然風險。

4.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風險分析

4.1 AHP評價方法構思

對于該項目AHP評價方法的進行,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

組織項目評價小組,對于項目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確定;

對于項目風險權重指標進行確定;

對于項目風險的影響程度進行評價;

對該項目最終存在的風險進行風險排序和評價。

4.2 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將該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匯總成為表4-1所示:

4.3 權重劃分

依據以上的相關權重劃分的理論,以下將對該項目的權重進行劃分:

4.4 評價結果

4.4.1 各指標影響程度評價

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小組對于個指標影響程度進行評價,最終評價結果參見表4-9:

4.5 該項目風險指標最終評價

通過以上的基于AHP分析法對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各風險管理的指標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該項目的風險指標當中,排在前幾位的主要風險因素是:資金周轉困難、市場需求前景的不確定性、資金需求不確定性、市場價格不確定性、市場競爭情況、資金成本不確定性,風險程度分別是0.0282、0.0215、0.0214、0.0188、0.0149、0.0139;其他的風險都比較小,在總體上來看,該項目的風險比較小。

5.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的風險應對與控制

5.1 風險規劃的基本任務

對于風險進行規劃的基本任務就是將風險后果盡量限制在可以接受的管理水平之上,風險后果是否可以接受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損失的大小、另外一個是規避風險從而采用的一些行動。

5.2 主要風險因素的應對策略規劃

5.2.1 主要風險因素的回避

項目風險的回避是各種項目管理技術當中最為簡單,同時也是最為消極的一種風險解決的方法。

5.2.2 主要風險因素的轉移

轉移風險又被稱之為合伙對于風險進行分擔,主要指風險承受的主體將一些無法進行承擔,卻又無法可進行回避、控制,或者說是自留的風險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了他人。

5.2.3 主要風險因素的自留

風險自留有同時被稱之為是風險承擔,主要說的是風險的主體自己承擔風險可能會帶來的各種損失,當然也獨享可能帶來的一些經濟利益。

5.2.4 主要風險因素的分散

風險分散是介于風險轉移和自留之間的,屬于是風險轉移的策略范圍。

5.2.5 主要風險因素備用的相關措施

確定了項目風險規避的對策以后,就需要考慮到后備的措施,一旦說項目實際計劃和進展有所不同,就可以采取一些后備措施,從而來確保項目實現預定的目標,項目建設的后備措施主要應該包含有3方面的內容:進度、技術和費用:

5.3 項目風險管理

5.3.1 項目風險管理規劃

在對于項目風險管理進行規劃的國臣各種,可以制定項目風險管理計劃書,主要是為了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控制風險,那么就需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并且具有針對性的項目風險管理計劃書。

5.3.2 項目控制與監視

(1)風險控制

對于項目風險的控制也就是在項目風險事件發生的時候,實施項目風險管理的計劃書中約定的一些規避措施。

(2)風險監測

項目風險監測主要項目實施過程當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主要是需要監測風險實際是監視項目的進展,以及項目的環境,也就是項目變數的變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核對風險規避的策略,以及措施的實際結果是否可以同預見的相同。

5.3.3 相關方面的主要措施

在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啟動之前,需要邀請來自各個方面的專家對于該項目的規劃,以及建設進行詳細的評估和論證,認真的分析研究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讓項目的風險可以減小到最低的程度。

在農業科技生態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建立一整套以專家和計算機作為基礎的人機風險信息管理的系統。

對農戶的經濟行為進行去正確的研究和進一步的分析,促進其經濟行為更加合理性、也是科技生態示范園區快速、持續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

強化教育和宣傳,盡快的改變農民們那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強化他們環保意識的形成。

建立促進成果轉化成為科技師范的推廣體系。提高科技轉化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要強化科技推廣的作用,建立科技師范的推廣體系,盡快將現有的增產增收的效果顯著的科技成果。

進一步強化利益契約機制建設,系統企業和農戶、企業和政府,以及企業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

6.結論

6.1 研究結論

對農業科技生態園區項目來說,在實施的過程當中經常性會遇到一些風險,面對這些風險,應該采取一切辦法,充分性的利用風險管理方面的知識,將風險控制在預料之中,成為項目風險管理的駕馭者。目前,農業科技生態園項目風險分析和評價體系還處在了一個研究和實踐階段,然而,目前已經比較明確的是,對于其進行完善的風險管理,從而必將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將會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企業綜合性建設項目的現代化管理水平提高非常有利,從而將會較大的促進和推動我國的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本文研究不足在于對于淄博高新區農業科技生態園建設項目不能進行全程的跟蹤,從而對其風險研究所提出的策略采用以后的效果進行系統性的評價,對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所起到的效果就無從知曉。今后對于此類項目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更加系統化,應該不但識別、評價和策劃,還應該對策劃以后的具體效果進行系統的評價,將評價納入到研究體系中來。

參考文獻:

[1]中國農學會.我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問題的研究[N].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7,6.

[2]蔣和平.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的特點和類型分析[J].科技與經濟,2004,17(1):38-44.

[3]郭仲偉.風險分析與決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第3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Space軟件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數據進行科學計量,在較為深入地了解我國項目管理發

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關鍵詞共現網絡和聚類分析,探究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現有研究熱點領

域和新興領域的研究主題,并對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特點進行總結,以推動我國項目管理

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

文;科學計量;信息可視化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24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8-0821(2014)01-0110-05

Analysis of the Topics of Ch

ina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Based on the View of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Master Degree

Thesis

Zhu Fangwei1 Song Haoyang1 Hou Jianhua2

(1.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

an 116024;

2.Humanities Department,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4,China)HT〗

〔Abstract〕”BZ〗Use CiteSpac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Master degree thesis of project ma

nagement in China in Scientometrics method.Based on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this paper explored the themes o

f the existing hot and emerging field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hrough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and cluster analysis.Then summarized the features of Chin

as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ing and proposed some advises about the future d

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

mprovement of Chinas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

nt;master dissertation;scientometrics;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1960年,華羅庚最早將項目管理的

主要方法之一網絡計劃技術引進國內,并命名為“統籌法”,自此拉開了我國項目管理研究

與應用的序幕?1965年6月,《人民日報》發表了華羅庚的《統籌方法平話》,進一步促進

了網絡計劃技術在我國的推廣與應用[1]?這一時期,我國的項目管理主要處于理

論方法學習與推廣階段?

20世紀80年代末,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在國內工程實踐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利用世界

銀行貸款所建設的云南魯布格水電站飲水導流工程,首次采用了國際招標和項目管理方法,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隨后,一些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如二灘水電站?三峽水利

樞紐建設相繼采用了項目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進入90年代后,相關研究者開始著手我國項目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工作,并于1991年成立了

我國第一個項目管理專業學術性組織,中國項目管理研究委員會?截至2000年,委員會總共

開過3次學術年會和兩次國際研討會[3]?由該委員會組織構建的《中國項目管理

知識體系》?內部發行的《項目管理》刊物以及《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認證標準》,對我

國項目管理理論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而國內高等院

校和機構則成了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的主力軍?20世紀90年代開始,相關高校開始設立項目

管理專業,將其作為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的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培養碩士?博士等各

層次專業人才?截至2012年,全國具有項目管理專業學位授予權的院校和機構共有133所,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和機構有97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大大推動了我國項目管

理理論研究的發展,學位論文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學者對項目管理前沿探索

的最新成就[4]?

目前,已有一些學者通過對我國項目管理的發展過程?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不同程

度的研究分析,以期指導該領域未來的發展[5-7]?但多數研究都是從個人的視

角出發,帶有較強的主觀性?相比之下,陸紹凱統計了《國際項目管理學報》和中國優秀博

碩士論文數據庫中有關項目管理的研究性論文,分析了從1999-2003年間我國項目管理研究

主題和應用行業領域情況,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性?

本文使用CiteSpace軟件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數據進行科學計量與可視化分析,并繪制

可視化網絡圖譜,在保證客觀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對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熱點領域和新興領

域及其主要主題進行分析?較為客觀地反映了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借此

為未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導?

1 我國項目管理學位論文的基本情況

在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DFD)?全國高校學位論文文摘數據庫(CALIS)?中國

國家圖書館和萬方學位論文等數據庫中,以“學科專業名稱=項目管理”?“時間=不限~

2012年”為條件進行數據檢索,經去重處理后共獲得博士論文37篇,碩士論文7 344篇

?

盡管存在數據庫數據不全的情況,但現有數據能夠代表項目管理研究學位論文整體數量分布

情況和研究方向?其中,項目管理專業博士學位論文數量較少,說明該專業博士人才的培養

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碩士學位論文對項目管理理論研究起到主要的推動作用?

從各年論文數量的分布狀況看,2005年的論文數量最少,2006-2009年間論文數量出現驟增

,于2009年達到最大量,隨后幾年論文數量出現小幅下降,具體數據如圖1所示?由此,可

以判斷,自2005年開始項目管理碩士研究生培養及理論研究得到快速發展,整體呈現上升態

勢?

按各院校論文總數對學位論文的產出單位進行統計排序,排名前20的高產院校論文數量共占

文獻數據總量的90.1%,具體數據如圖2所示?結合各院校背景和發展實際來看,論文產量

較高的院校通常開設了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學位,如北京郵電大學的項目管理教育

中心和中國海洋大學的在職研究生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對專業項目管理人才的旺

盛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理論研究水平,學術

型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對于項目管理理論的發展與完善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在20所院

校中理工科院校占14所,其論文數量占20所院校總量的65.9%,說明項目管理雖然屬于管理

科學,但與IT?科技?建筑等理工科項目實踐聯系緊密?

2 研究分析

學術論文中的關鍵詞,對于揭示論文主題有著重要的作用[8]?因此,本文以項目

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關鍵詞為對象,使用CiteSpace軟件進行關鍵詞共現網絡和聚類分

析,在探究項目管理理論研究主要領域及其主要研究主題的基礎上,揭示我國項目管理理論

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2.1 熱點領域概況分析

運用CiteSpace軟件構建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的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共現頻次在100以上

的關鍵詞共有15個?其中“項目管理”的共現頻次雖然最高(1 431次),但對于揭示

本專業的研究主題作用較小,因此以下主要對其余14個關鍵詞進行分析,具體頻次如圖3所示?

14個關鍵詞共現頻次合計2 540次,占除“項目管理”以外關鍵詞總共現頻次(6 298

次)的40.33%,表明這14個關鍵詞所反映的研究領域可代表當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的主要熱點領域?對14個關鍵詞的研究主題及其相關性進行分析發現,在“項目管理”領域

中主要包括“項目質量管理”?“項目進度管理”?“項目成本管理”?“可行性研究”和

“項目風險管理”5個關鍵詞共現網絡群組,即5個熱點領域?其中,“項目風險管理”群組

的共現頻次及所含關鍵詞節點數量最多,這表明項目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極

大關注?

在選定的閾值下,關鍵詞共現網絡圖及熱點領域分布,如圖4所示?對關鍵詞共現網絡各節

點的中心度指標進行分析,中心度數值在0.07以上的關鍵詞包括:“成本控制(0.1)”

?“可行性分析(0.09)”?“房地產項目(0.09)”?“項目管理(0.07)”?“風

險分析(0.07)”和“經濟評價(0.07)”?結合各群組間網絡關系分析發現,6個高中

心度共現關鍵詞相互聯結,形成以“風險分析——可行性分析——經濟評價——房地產項目

——成本控制——項目管理”依次排序的連接鏈,將“項目風險管理”?“可行性研究”?

“項目成本管理”和“項目管理”4個群組聯系在一起?而“項目質量管理”和“項目進度

管理”群組分別通過“可行性研究”和“項目成本管理”兩群組與其他群組聯結?這表明不

同熱點領域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聯系,而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主題通常涵蓋了

項目管理中某幾個領域的問題,具有一定程度的綜合性?

2.2 項目管理研究主題分析

依據各共現節點研究主題的相關性,通過CiteSpace軟件構建關鍵詞聚類,以TF*IDF算法抽

取每個聚類的主題標識詞[9]?對各熱點主題進行初步分析整理,得到可反映論文

研究主題的聚類17個?其中,9個聚類的熱點主題包含于5個熱點領域中,另有8個聚類屬于

近年來新興的研究主題,反映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的新興領域,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2.1 熱點領域主題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再次證實了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的結果,即“項目風險管理”?“項目質量

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進度管理”和“可行性研究”是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熱點研究領域?結合高頻共現關鍵詞和聚類結果,探究五個熱點領域的熱點主題,具體內容

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聚類分析的熱點和新興領域及

①有關“項目風險管理”的高頻共現關鍵詞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識別”?“風險

”以及“層次分析法”,共現頻次共計548次,這說明對風險的有效識別和分析成了項目風

險管理的熱點主題?同時,聚類結果顯示國際項目成為風險管理新的研究對象,這體現了項

目管理的國際化趨勢[10]?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我國境內開展的國際項目逐

漸增加?這些國際項目通常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需要的技術更加多樣化,更多地采用國

際化標準和規范?項目實施者不僅要應對較為傳統的項目風險,還要考慮許多新的風險因素

,如政治?環境等,這給項目活動的開展造成了更大的困難?因此,對國際項目來說,項目

風險的有效識別?評估及應對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顯著;

②“質量控制”的共現頻次為173次,說明“項目質量管理”領域以質量的監控為研究熱點

?通過聚類分析發現,近年來,項目成果的可持續發展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盡管項目是一

次性的任務,但項目的交付物通常會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持續創造經濟價值?項目成果質量

的可持續性對于之后的運營管理?成本控制?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在自

然資源開發與利用和生態發展的項目中,可持續性成為影響項目能否開展的關鍵因素?因此

,不僅要強調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監控,更要關注項目的后評價問題?通過建立項目后評

價體系和方法,來衡量項目成果的可持續性,在確保項目成果質量的基礎上,實現項目的可

持續發展,成為項目質量管理的一個熱點主題;

③高頻共現關鍵詞統計顯示,項目進度的監控問題受到“項目進度管理”領域的重視?聚類

分析則發現,近年來建筑工程類項目的進度控制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這一現象與我國經

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后,為促進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政府加大

了國內基礎建設投資,各地紛紛籌備并實施大中型建筑工程類項目?而在建筑工程類項目實

踐中,由于項目管理水平?施工條件,資源需求,設計變更,物資供應以及相關方協調等因

素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進度失控問題[11],這對項目成本?質量?收益等方面都

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項目進度控制的理論?工具和方法有著重要的

實踐意義;

④“項目成本管理”領域以“成本控制”(共現頻次182)為熱點,尤其是有關項目成本控

制方法的改進與完善問題?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傳統的成本控制方法面對復雜性不斷提高的

項目及環境,自身的局限性不斷暴露?單純的以目標利潤為導向,強調目標成本,往往無法

有效滿足項目的多方面需求?為了彌補傳統控制方法的不足,“項目成本管理”領域引入了

“價值工程”理念?價值工程能夠綜合考慮功能與經濟要求,在保證達成項目必要目標的同

時,實現成本的降低?如何將價值工程的理念和方法有效的應用于項目成本管理,以最低的

成本達成項目的必要目標,實現成本降低與功能最佳的統一,成為該領域的熱點問題;

⑤“可行性研究”領域以清潔能源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尤其是“經濟評價”為主要研究

主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以煤炭為主要來源的能源結構不僅無法滿足快速增長

的需求,更不利于環境的保護與有效利用?為了改變能源結構?改善環境狀態,清潔能源項

目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快速發展?而此類項目通常具有規模和資金需求量大,建設周期

和投資回收期長等特征,在項目投產后能否獲得足夠的利潤以保證項目成果的持續運營成為

該類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議題?

2.2.2 新興領域主題分析

關鍵詞聚類分析表明,近年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中出現了4個新興領域,即“項目團隊管理

”?“項目知識管理”?“多項目管理”和“項目管理模式”?由于這些理論的研究處于起

步階段,相關文獻數量少,所以在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中未能形成大的群組或領域,但新興

領域對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發展與完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①為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現代企業廣泛采用團隊運作方式來靈活應對內外部變化

?項目活動的復雜性要求團隊成員能夠彼此協作,共同完成任務?而項目團隊成員通常是來

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具有成就動機強?自主性和創造性高?工作難以監控和評價等特征

,這給項目團隊的組建及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有關團隊建設?成員管理等“項目團隊管理

”問題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

②“項目知識管理”是在項目管理與知識管理相互交叉融合的過程中產生的?在項目活動的

展開過程中,不僅需要輸入專業性的知識以支持項目,同時還會創造出大量新知識,這些知

識成為團隊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然而,在項目知識管理實踐中還存在著大量問題,如對于

知識的積累轉化重視不足?知識在項目團隊中沒有進行完整的傳遞等[12],這阻

礙了員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增加了知識流失的風險?因此,培養項目團隊學習?創新

和傳播知識的能力?構建知識管理系統,促進知識交流與共享等相關主題成為該領域的主要

研究內容;

③“多項目管理”領域主要涉及企業的項目群和項目組合管理?在企業實踐中,往往需要同

時開展多個項目?由于財力?人力等資源的有限性,為了滿足各項目不同的需求,需要對各

種資源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利用?通過多個項目間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協調,不僅能達成各

項目自身的目標,還有助于企業整體績效的最優?因此,多個項目間的協調問題成為該領域

的主要研究主題;

④“項目管理模式”領域主要探討項目管理模式的應用與優化問題?傳統的項目管理模式,

如設計——招標——建造?建造——運營——移交?項目承包和設計——采購——建造等,

通常被應用于大型復雜的工程建設項目,以期應對此類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風

險高等不利因素?但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傳統項目管理模式也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如缺乏

敏捷性?過分強調技術性?對項目過程的割裂等?為了實現項目管理模式的優化,“動態聯

盟”的思想被引入項目管理領域?企業間的動態聯盟可以充分利用聯盟各方的核心競爭優勢

,共同應對環境變化,提升競爭力,抵御風險,實現資源的共享?因此,動態聯盟項目管理

模式的構建?管理與應用成為該領域的新興主題?

3 研究結論

通過對項目管理碩士學位論文數據的計量與可視化分析,本文探究了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

的熱點和新興領域現狀,對目前我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的特征總結如下?

3.1 選題方向較為多元,研究內容豐富

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顯示,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主要以5個項目管理問題為熱點研究

領域,并通過融入新的視角和理念來促進各熱點領域發展與完善?從風險管理的國際化趨勢

,到質量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再到價值工程理念的引入,以及進度管理和可行性研究對象的

轉變,都表明了5個熱點領域研究主題的豐富與多樣性?

3.2 新興領域初步形成,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通過關鍵詞聚類分析發現主要形成了4個新興領域?其中,在與其他研究領域的交叉融合過

程中,形成了“項目知識管理”;“項目團隊管理”則體現了項目管理從硬因素轉向對軟因

素的關注[13];傳統的單一項目管理擴展到多個項目之間的協調管理,項目管理

模式中也引入了新的理念?但總體來看,這些新興主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理論成

果較少且缺少系統性,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3.3 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是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要特征

國際項目的風險管理?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監控以及清潔能源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都表明

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及研究內容緊跟時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蔚林巍.項目管理的最新進展[J].管理工程學報,2000,(3):65-69

.

[2]駱,馬紅霞.項目管理發展綜述[J].現代管理科學,2005,(5):28-29.

[3]李波.項目管理理論綜述與前沿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1):212-21

4.

[4]陸紹凱.項目管理的研究前沿[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1):36-38.

[5]程鐵信,霍吉棟,劉源張.項目管理發展評述[J].管理評論,2004,(2):59-62.

[6]應尚軍,王炎.項目管理的研究現狀與研究前景[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1)

:131-133.

[7]劉莉.論現代項目管理的四大轉變[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1

).

[8]朱彩萍.學術論文中關鍵詞的規范[J].圖書與情報,2005,(4):51-53.

[9]Chen C,Ibekwe SanJuan F,Hou J.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

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

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7):1386-1409.

[10]劉鳳樓.我國的項目管理及其發展展望[J].商場現代化,2006,(5):59-60.

[11]倪祥如.新海發電公司2×330MW擴建工程進度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

2011.

[12]朱方偉,王昭.基于流程導向的創意服務企業知識管理個案研究[J].管理案例研

第4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水質分析,地表水,類固醇雌激素,嘉陵江,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

 

人體分泌物中含類固醇雌激素,這類物質經下水道和污水處理廠排入受納水體后以ng/L的痕量濃度存在,但依然會造成水生生物的雌情化,并通過破壞其性別比例對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人類的諸多生殖系統疾病也被認為與此類物質有關[1-2]。雌酮(E1)、雌二醇(E2)和炔雌醇(EE2)是雌情活力最強的雌激素,其中EE2和E1被認為應當是最優先控制的兩種內分泌干擾物[2-3]。這三種雌激素被歐盟列為優先研究的內分泌干擾物,亦即將被英國環境質量標準以1.0 ng/L(E2當量)的年均總雌激素濃度標準值限制排放[4-5]。有研究報道了諸多國外水體中雌激素的污染情況[6-12],我國的珠江和松花江等河流也有水體雌情活力的報道[13-18],這表明雌激素普遍存在于城市水體中且濃度多高于干擾閾值地表水,存在一定的生態風險。

嘉陵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其重慶主城江段亦屬三峽水庫影響區;它既是重慶主城的主要飲用水源,也是污染物排放的受納水體。磁器口流動人口較多,位于嘉陵江右岸污水截流干管的末端,城市河流清水溪在此匯入,且下游有給水廠取水口,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城市江段。本研究選擇了磁器口上游300m斷面至下游1000m沙坪壩水廠取水口的高家花園斷面的江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與串聯質譜聯用(HPLC-MS/MS)的內標檢測法,首次分析了該江段E1、E2和EE2沿河流縱斷面和橫斷面的污染分布特性,以及人類活動區域、城市河流匯入和河流水期對該分布的影響。本研究對了解城市水體雌激素內分泌干擾物污染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并可為污染控制提供基礎數據小論文。

1 材料與方法

1.1主要試劑

AlltechsupercleanTM C18 (200mg/4mL, 50kp)和氨丙基(NH2)(200mg/4mL,50kp)固相萃取小柱,Sigma公司的E1、E2、EE2,甲醇、正己烷、二氯甲烷和內標物氘代雌酮(E1-d4),電阻率18.2 MΩcm的Milli-Q超純水。

1.2水樣的采集與處理

于平水期(2009年9月和10月)、枯水期(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和豐水期(2010年6月和7月)三個水期采集了重慶主城區嘉陵江磁器口上游100m至下游1000 m沙坪壩水廠取水口3個斷面(A、B和C)和清水溪1個斷面(D)的水樣(圖1)。據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和重慶市水利局提供的水文資料,采樣時嘉陵江三個水期兩次采樣的平均流量為1990 m3/s,440 m3/s和7903m3/s;而清水溪平水和枯水期流量約為25 m3/s和5 m3/s,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約為155 m3/s。

嘉陵江水面較寬地表水,A、B和C斷面均采集左岸(l)、中泓線(m)和右岸(r)表層水樣分別進行分析,以獲取該江段雌激素沿河流縱斷面和橫斷面的雌激素分布規律。清水溪水面狹窄,于D斷面采集的河岸和河心水樣做混合樣分析,以研究次級河流對該江段雌激素分布的影響規律。斷面位置、特征和采樣點的分布詳見圖1和表1。

為保證雌激素在取樣和樣品運送過程中無降解損耗,水樣用預先加入一定量的鹽酸和硝酸銅保存劑的棕色玻璃帶蓋取樣瓶采集,待水樣裝入后水樣pH值為3.0,硝酸銅濃度為250.0mg/L,并于低溫(<4 ℃)避光保存[4-5,18-19]。每個水樣容積為1.0 L,采用重復雙樣。水樣首先采用0.45μm的玻璃纖維濾膜(Whatman)過濾以避免堵塞固相萃取小柱,濾出液用C18固相萃取小柱進行富集和NH2(氨基)固相萃取小柱進行純化,輕柔氮氣吹干后,用甲醇定容至1.0 mL以備HPLC-MS/MS檢測[4,18]。

圖1采樣斷面和采樣點分布示意圖

Fig. 1 Sampling section and sites

表1采樣點位置參數和斷面特征

Tab. 1 Position and s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sampling sites

 

斷面

中泓線

經度

中泓線

緯度

斷面特征

A

106°26′57″

29°35′16″

嘉陵江,匯入口上游300 m

B

106°27′8″

29°35′8″

嘉陵江,匯入口下游100 m

C

106°27′39″

29°34′49″

嘉陵江,匯入口下游1000 m

水廠取水口,

D

106°26′60″

第5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從災害鏈的角度對Na-tech事件進行環境污染風險分析。采用臨汾市歷史地震資料和10家焦化企業的數據資料及當地的氣象資料等,進行風險分析,結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區域內,一旦強震破壞了化工設備,造成粗苯泄露,易造成公眾中毒事件,所研究區域是典型的高中毒風險區。

關鍵詞:

Na-tech事件;災害鏈;地震災害;環境污染風險

近年來,因地震產生的環境污染事件的數量越來越多,后果越來越嚴重。最為嚴重的是2011年日本3.11特大地震,地震引發海嘯,逾2×104人遇難失蹤,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爆炸,造成核泄漏,數萬人緊急疏散,對環境的影響將持續若干年,是有史以來自然災害所引發最嚴重的環境污染事故之一[1]。在中國,地震也引發了一系列環境污染事件。1976年唐山地震發生毒氣污染7起,其中3人死亡,18人中毒。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也引起部分化學品的泄露和釋放。這種由自然災害導致的事故災難被定義為Na-tech(NaturalandTechnologicalDisasters,自然和技術災害)[2],它可看作是災害的一種鏈式反應,國內對災害鏈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3],但對地震引起的環境污染事件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從斷鏈減災的角度對Na-tech事件進行風險評估,具有普通的現實需要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1研究區域情況

本論文以山西省臨汾市作為研究對象。該區域在歷史上發生過2次大震,同時又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其特殊的地形條件和氣象條件又極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具有極高的中毒風險性。

1.1大震的復發區臨汾盆地具有地震活動強度大、頻度高、活動時間長的特點。自公元649年以來,盆地內共發生過地震震級M>4.7級地震21次,其中8級地震1次,734級地震1次,6級~6.9級地震3次。其中1303年和1695年臨汾地區先后發生了洪洞(M=8)、臨汾(M=734)2次特大地震震中僅相距45km,在400a間相距這么近的地區相繼發生2次特大地震的情況在華北歷史地震記載中是孤例[4]。

1.2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臨汾自然資源非常豐富。臨汾區域的焦化企業不僅星羅密集,生產粗苯的量較大,且分布較分散,一旦發生事故,較難以集中處置。

1.3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臨汾市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水文條件非常不利于大氣環境污染物擴散。臨汾市地形輪廓大體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環山,中間平川。臨汾市市區全年靜風頻率高達48%,逆溫頻率高達38%,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擴散和水平輸送。

2研究區域內的潛在震源區及污染源的設定

2.1潛在震源區的設定本論文選擇臨汾盆地中北部強地震帶上震級大于等于里氏7.5級和8級的活動斷層作為研究對象,沿地震帶通過ArcGIS隨機生成57個震中,地震帶震中分布如圖1所示。地震烈度的等震線形狀采用橢圓衰減模型,沿著地震破裂長度方向即為長軸方向。臨汾研究區域處于中國華北地區,故選用中國東部的烈度衰減關系式(1)和式(2)模擬區域的烈度分布情形。利用式(1)和式(2)計算臨汾區域內每一隨機設定的震中在每一潛在泄漏源處的烈度值,臨汾強地震烈度值從6度算起,即本研究僅考慮單個震中在粗苯泄漏處造成6度及以上烈度時的粗苯存儲罐破損情形。

2.2潛在污染源的設定研究區域一共有38個涉及粗苯(苯和甲苯)的焦化企業,本論文選擇其中10家焦化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其空間分布如圖2所示。在研究區域和震源區、污染源設定后,假設臨汾中北部發生強地震,地震破壞了危化品粗苯的存儲罐,造成粗苯泄露,粗苯泄露直接威脅到公眾的生命。Natech事件具體影響災害鏈如圖3所示。

3地震與化工設備破壞的風險分析

建立地震烈度(修正麥加利烈度,MM)I與破壞狀態之間的關系矩陣,通過破壞狀態與破壞狀態比例的關系矩陣,得到主要化工設備在6度以上烈度(MM)I的破壞比例,用來表示化工設備的地震破壞脆弱性。結果如表1~表3所示。采用MonteCarlo抽樣模擬各級烈度下形成的破損比例的分布范圍,再將樣本轉化為Probit,用標準狀態分布的反函數+5表征Probit,用Probit數與地震烈度完成線性回歸,得到地震烈度與破壞概率之間的線性關系,如式(3)、式(4)所示。

4化工設備破壞與粗苯泄露風險分析

4.1粗笨泄露量與體積的關系假定粗苯臥式儲存罐受到臨汾強地震破壞后,其罐內所存粗苯(苯和甲苯)將在1h內全部泄漏到空氣中。故將焦化企業中粗苯的存儲量作為粗苯儲存罐破壞后粗苯的泄漏量L,粗苯的體積泄漏速率V如下。

4.2風險分析從4.1分析可知,化工設備的粗苯存貯量直接決定了泄露后產生的危險性。

5粗苯擴散與公眾中毒風險分析

粗苯泄漏后在大氣中進行擴散,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化工設備破裂后,粗苯所處的污染源狀態,另一個是地震后的地面氣象條件,隨著地震時間增加,粗苯擴散產生的中毒范圍也不一樣。研究選取氣象資料比較完整的臨汾市區、洪洞縣、襄汾縣、隰縣、吉縣、浮山縣和翼城縣7個地面氣象站點和5個高空氣象站點的氣象數據時,在不足時用內插法補全所需的氣象數據。運用CALPUFF大氣擴散模型進行計算分析。根據相關數據,繪制出粗苯15min最大濃度中毒風險圖如圖4所示。由圖4所知,在粗苯15min濃度最大值時,按中國《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短時間(15min)接觸的濃度標準,研究區域有一半以上地區中毒風險在0.1以上,即有10%以上中毒概率,這屬于比較高的中毒風險;同時研究區域有1/4以上地區中毒風險在0.25以上,即有25%以上中毒概率,這是很高的中毒概率。這表明此時研究區域是典型的極高中毒風險區,研究區域內人員應立即撤離。

6結語

在模擬發生在臨汾市的地震粗苯泄露的Na-tech事件中,地震破壞了危化品粗苯的存儲罐,造成粗苯泄露,粗苯泄露直接威脅到公眾的生命和地震直接對公眾中毒產生的影響。通過研究發現可通過斷鏈減災的模式進行風險控制。a)通過震害情況分析,化工設備直接受地震破壞的影響不大。要對罐體本身和相關聯的部位作好減震措施并日常及時維護,可避免化工危化品存貯設備的破壞;b)泄露速度與存貯危化品的量直接相關;c)臨汾市中北部是典型高危險中毒區。

參考文獻:

[1]潮輪.日本悲慟:地震海嘯核泄露[J].生態經濟,2011(5):8-13.

[2]蓋程程,翁文國,袁宏永.Natech事件風險評估研究進展[J].災害學,2011,26(2):125-129.

[3]李鑫,郭安寧,趙澤賢.日本東北9.0級大地震與臺風的成鏈關系[J].災害學,2012,27(2):39-42.

第6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吉登斯認為,斷裂性是現代性的首要特征。現代性的動力機制是時空分離、脫域機制和反思性監控。而現代性不斷擴張的后果是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風險社會。通過社會運動的蓬勃興起、后現代社會的制度設計以及生活政治的興起等療救策略,可以把現代社會的風險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為人類建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現實世界。

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是當今社會科學界著名的思想家。吉登斯早期在批判經典社會學理論、結構功能主義和常人方法學等的基礎上提出了結構化理論,試圖化解社會學界普遍存在的結構與行動的“二元對立”。20世紀90年代之后,他轉向對現代性的研究,考察了歐洲社會的進程,對現代性問題作出全面透徹的分析,為我們理解和適應現代社會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現代性及其斷裂性

吉登斯指出,“現代性指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大約在l7世紀出現在歐洲,并且在后來的歲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著影響。”在吉登斯看來,盡管早期的經典社會學家馬克思、迪爾凱姆、韋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現代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到目前為止,由于這樣和那樣的具體原因,在整個社會科學中,人們對現代性的理解仍然極為膚淺”。于是“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作為社會學基本問題的現代性(其過去的發展和現時的制度形式)又重新出現了。社會學與現代制度出現之間的關聯早已為人們所意識到,但我們直到今天才發現,這些關聯不僅比以前所意識到的更為錯綜復雜,而且,對現代性本質的再思考必須與社會學分析的前提之重新建構并行展開方才有效”。因此,現代性問題自然就成了社會學話語中的核心議題。吉登斯指出,斷裂性是現代性的首要特征,也就是說,現代社會與前現代社會是非連續性的。吉登斯認為現代時期的斷裂是一種特殊的“斷裂”(discontinuities):“我說的斷裂,是指現代的社會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其在形式上異于所有類型的傳統秩序。”他提出現代性的這種斷裂與前現代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存在的斷裂是完全相異的。

二現代性的風險后果

從現代性的后果來看,吉登斯認為,現代性是一種雙重現象,現代性為人類創造數不勝數的享受安全和有成就的生活機會的同時,也有其陰暗的一面。吉登斯著重分析了現代性的黑暗面一具體表現為一個風險社會的來臨。吉登斯指出,現代性是一種后傳統秩序,由于現代性的特殊斷裂的性質,人們面臨的將是與前現代社會完全不同的風險。“在某些領域和生活方式內,現代性降低了總的風險性,但它也同時導入了一些先前時代所知之甚少或者全然無知的新的風險參量”。吉登斯用風險景象(riskprofile)來描述了以現代社會為特性的威脅和危險,并從制度性角度描述了現代社會的一些主要風險景象。

首先,在前現代社會中,人類生活由物質世界的種種危險所主宰。諸如傳染病的流行,洪水、風暴、暴雨或大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由于現代性對知識制度性的反思性運用,自然環境由于人類知識體系的不斷侵入而變成為人化環境。生態災難成為現代人類社會面臨的主要威脅,水資源短缺、荒漠化擴展、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生態污染已經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我們現在越來越多地面對各種類型的人為風險,即由于我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對自然界的影響而引起的風險。我們將會看到,當代社會面臨的許多環境和健康威脅就是人為風險的例證,它們是我們干預自然的結果”。其次,傳統社會中,人類盡管經常受到軍閥、諸候之間軍事暴力的威脅。但戰爭規模往往較小,波及范圍僅局限于局部化地域。在現代性條件下,“戰爭的工業化”使戰爭的性質完全發生了轉變。核戰爭成為對人類最真接和最可怕的威脅,雖然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一旦爆發,將使人類面i臨滅頂之災,甚至僅僅是常規武器的大規模沖突的后果也是毀滅性的。最后,在傳統社會中,宗教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成為人類精神上種種苦難的避難所的同時,它們也會成為焦慮和精神憂郁的內在源泉。然而,在現代性條件下,伴隨著世俗化的盛行和宗教與傳統的重要性每況愈下,人類都面臨著將現代性的反思性運用于自身而受到的個人無意義的威脅。吉登斯同時指出,全球經濟體制的崩潰或極權超級大國的興起等其它后果嚴重的風險,也是我們當代經驗中同樣不可避免的部分。現代性是一種風險文化,現代性幾乎不可避免地使得社會自身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使人們處于風險之中。

現代性的后果同樣涉及到社會中個人的生活領域,主要表現為對自我認同的影響和侵蝕。吉登斯指出,“由于現代制度的導入所引起的日常社會生活的嬗變,從而與個體生活進而也與自我以一種直接的方式交織在一起。”現代性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影響到自我生活中哪怕是最細微的方面,使自我更加經受著各種各樣的獨特的緊張和艱辛。

三現代性的療救策略:一種樂觀主義的態度

吉登斯認為,在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喪失安全感的現代風險社會時,人類并非完全無能為力。我們至少通過三種策略把現代社會的風險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

1.社會運動的興起。社會運動是對現代性的陰暗面的積極的回應。吉登斯著重分析了四種社會運動并且認為它們為我們顯露了可能的未來曙光。①勞工運動是斗爭性的聯盟,它的起源和活動領域都與資本主義的擴張有關。資本主義無限制的擴張以及資本主義本身作為一種階級體系,最終會導致資源的枯竭、政治上的壓迫和貧富兩極分化等嚴重后果。而“人們通過勞工運動呼吁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要求參與生產決策,要求勞動場所人性化。”勞工運動更是對抗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增長崩潰的主要抗衡力量。②言論自由及民主運動起源于現代國家所實施的監督。盡管監督對于所有類型的社會組織都是不可或缺的,現代國家極端化的監督則容易造成極權主義的產生和增長。極權主義與暴力和恐怖緊密相聯系,嚴重威脅著現代國家。“但是,我們必須總結說,極權統治的任一方面在所有現代國家都是一種威脅,即使威脅不同,方式不一。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極權趨勢都像工業化戰爭一樣,是我們時代的鮮明特征。”而言論自由及民主運動的出現,會對極權主義有所抑制,使人民獲得自己更多的權利和自由。民主運動不僅包括獲得、保衛、擴展以及爭取普遍政治參與的權利的運動,還包括民族主義運動的某些形式。③和平運動的斗爭場所是控制暴力手段,包括軍事的和警察的手段。

在核戰爭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的現代社會,和平運動有著特殊的意義。盡管以非暴力的理念安排人類事務由來已久,但在核戰爭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的現代社會,和平運動顯得更加緊迫,被賦予前所未有的戰略性內容。和平運動的理念是在人類活動中應該摒棄有組織地使用暴力。④生態運動關注人化環境,爭取達到科技人性化以及科技的人道主義使用。快速、高度的工業化為人類帶來了幸福生活的同時,也早就了人造環境以及人類必須面對的迫在眉睫的生態災難。生態運動對新的科技和其帶來的發展產生了質疑,呼吁人們關注對大自然的保護、遏制無限度的經濟發展以及科技的人道化。“生態運動一般可能存在一個‘先后看’的取向,因為它們也許意在恢復前現代社會對自然界的態度。”

吉登斯還提到其他一些最重要的社會運動:民族主義運動、女權運動、種族運動、宗教運動、學生運動和消費者運動。各種運動的相對重要性也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自然的有所不同。吉登斯認為,社會運動至為重要,它是人類通向未來美好社會的輪胎。“多數現代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社會運動的影響,有的與既定的組織方式產生革命性的決裂,有的則通過進步的政治改革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

2.后現代社會的制度設計。針對后現代主義理論家(包括利奧塔、德里達、福柯以及后來的鮑曼等)認為珂代性已經終結,西方社會已經進入了后現代社會的觀點,吉登斯提出我們正處于晚期或高度現代性。“我們實際上并沒有邁進一個所謂的后現代性時期,而是進入這樣一個階段,在其中現代性的后果比以前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激進化更加普遍化了”。盡管吉登斯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現代性的時期,但他同時認為存在著種種重要的制度性傾向表明后現代的秩序是能夠實現的。吉登斯認為,后現代性是一種脫離或超越了現代性的新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并沿著現代性的四個維度勾畫出一幅后現代秩序的輪廓。①超越匱乏性體系。超越匱乏秩序將包括對社會生活方式頗有意義的改造(社會化的經濟組織、協調化的全球秩序、對戰爭的超越、關注生態的體系)。在其中,對經濟持續增長的期望將不得不有所調整,重新分配全球財富的呼聲也將日趨高漲。②多層次的民主參與。民主參與的新形式將嶄露頭角。例如,它們可能采取這樣或那樣的形式,促進在車間、地方性協會、媒介組織以及各種類型的跨國組織中的民主參與程度。③非軍事化。設想一個完全沒有戰爭的世界無疑是烏托邦,但在現實中它卻決非毫無根據。在國家間的邊界大多已經界定和民族國家事實上覆蓋了整個地球的每一寸土地的情況下,領土擴張已失去曾經有過的意義。

另外,全球范圍內越來越明顯的相互依賴,拓寬了這樣的一些領域,在其中,所有的國家都有著相似的利益。④技術的人道化。給人類帶來嚴重生態危機的不僅是技術的外部影響,而且也包括無限制的科技發展的邏輯。因此,道德問題不可置疑的被引入人類與人造環境之中。總之,對吉登斯而言,后現代性是超越了現代性消極后果的美好社會制度。

第7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關鍵詞:轉基因產品 貿易爭端 貿易保護 生物安全

0 引言

二十世紀末,世界農業部門引進了一個全新的技術—轉基因技術,并且迅速對世界農業生產和國際貿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轉基因產品(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以下簡稱“GMO”或“GMOs”),是指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導入特定的外源基因(包括其它動物、植物、微生物、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等),以改變物種的細胞信息,使動植物獲得超過自然選擇和人工繁育所得的機能,創造出具有新性狀的產品或物種(hb12369.bokee.com/viewdiary.18954524.html)。轉基因技術是當今世界最為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由于它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因而深受世人關注。由于目前轉基因技術主要在農業領域運用,對農作物和農業生產進行作用,所以在本文中將轉基因產品和轉基因農產品視為等同的概念。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轉基因技術和產品迅猛發展,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猛增到2007年的1.143億公頃。目前,世界各國種植的最主要的轉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籽,它們在所有轉基因產品中的比重占到了99%左右。美國、阿根廷、加拿大是轉基因產品的主要生產國及出口國。由于轉基因技術還不成熟而可能對生物安全產生影響,在各國采用程度又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因而各國對轉基因貿易采取不同態度。這就產生了因轉基因農產品而帶來的貿易糾紛,當然,這些貿易糾紛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背后經濟利益的驅動。中國是較早涉及轉基因作物種植與生產的國家之一,經過10余年的努力,在轉基因產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在國內中國主要種植轉基因棉,同時在國際上是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大國。

1 轉基因作物種植狀況及其農產品貿易狀況

(資料來源:fr.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802/20080205380433.html,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新聞)

隨著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也日益增加。199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是170萬公頃;1998年是2780萬公頃;2000年種植面積達到4420萬公頃;2002年達到5870萬公頃;2004年則是8180萬公頃;2006年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02億公頃,首次突破1.00億公頃大關。僅1996年至2006年這十年間,轉基因植物的種植面積就擴大了60倍,居所有作物技術推廣速度之首,而2007年的增長率再次高達12%,達到了1.143億公頃。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2007年提供的數據,全球77%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集中在4個國家:美國(50%)、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美國2007年種植規模為5770萬公頃(2006年為5460萬公頃,下同),阿根廷1910萬公頃(1800萬公頃),巴西1500萬公頃(1150萬公頃),加拿大700萬公頃(610萬公頃)。印度和中國也種植了大面積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種植面積分別為620萬公頃(380萬公頃)、380萬公頃(350萬公頃)。95%的轉基因農作物集中在4種植物上: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2007年種植最廣泛的轉基因農作物是大豆,種植規模達到了5860萬公頃,這與2006年持平。其次是玉米,種植面積為3520萬公頃,高于2006年的2520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為1500萬公頃,高于2006年的1340萬公頃。油菜為550萬公頃,高于2006年的480萬公頃。兩種轉基因類型占主導地位:抗各種雜草的,抗一些蟲害的。

又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推廣協會(ISAAA)稱,2007年全球23個國家1200萬農戶種植了1.143億公頃轉基因農作物,2006年有22個國家1030萬農戶種植了1.02萬公頃轉基因農作物。 2007年新加入的國家是智利和波蘭,伊朗2007年沒有種植轉基因農作物,而最初的1996年僅有6個。

章東權(2008)指出,隨種植面積的增長,貿易額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據估算,1996年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四種主要轉基因作物的出口額7.18億美元,1999年分別增至102.52億美元,增長了13.28倍。同時他提到有人預測2010年全世界90%以上的農作物將是經轉基因技術改良過的轉基因品種,其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勢頭尤為強勁;到2025年美國轉基因產品的市場貿易總額將達到25200億美元。

溫海波(2007)認為世界轉基因作物品種分布比較集中,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轉基因產品出口國和地區主要集中在美洲,種植國家有美國、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轉基因作物的進口地區主要是亞洲和歐洲。同時他還認為轉基因作物面積還將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將轉入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之中;轉基因技術產品應用范圍還將繼續擴大。

章東權(2008)認為盡管轉基因產品因本身的原因存在很多的爭議,轉基因產品的國際貿易目前仍在著某些貿易爭端和貿易保護現象,但現代生物技術將是21世紀的主導技術,世界各地都在抓緊時間研發轉基因產品,所以轉基因產品國際貿易的全球化、一體化將成為大勢所趨。李暉(2005)也認為,爭議的轉基因產品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挫折,但它在21世紀是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其前景是很光明的。

2 轉基因產品是把雙刃劍轉基因產品是好是壞在世界各地的爭議很大。

林毅夫(2001)指出,生物技術的發展符合世界人民的長遠利益,但在短期內對不同地區、不同利益群體的影響各異,就亞太地區的農民和消費者而言,則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如果抓住機遇,善加利用,就能帶來好處,否則,就有可能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楊昌舉、黃燦(2001)論述了轉基因作物對近緣野生種群、農業害蟲和益蟲,以及對生態平衡和土壤中的生物、土壤肥力可能產生的影響,探討了轉基因作物商品化生產對生態環境可能產生的風險。

馬述忠、李曉嘉(2001)指出轉基因食品不僅能夠生產出口味更佳的食物,而且能夠抗病蟲害、抵御旱澇災害,便于儲運,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人類的食物質量,產量的提高則特別適合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但同時他們又通過世界各地的具體態度及法律適用情況表明,轉基因作為外源基因,它的結構可能不夠穩定,人類食用后可能在體內產生基因突變損害人體健康;還有轉基因生物對農業及生態環境的影響將不可預見,它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并危害生物多樣性從而造成生態失衡。

王志振(2008)也認為轉基因產品在很多方面說不清楚,值得商榷。他援例指出我國每年進口的大量轉基因大豆,其制成的色拉油沒有任何問題;但同樣例證指出英國一位研究人員在電視節目中公布了他的實驗成果: 用轉基因馬鈴薯飼養大鼠,引起了大鼠的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

3 轉基因產品引起了的貿易爭端

程濤(2005)指出,轉基因產品引起的貿易爭端最大的就是歐美轉基因農產品貿易爭端。美國為轉基因農產品出口大國,歐盟為進口地區,因為種種原因,歐盟對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加以限制,貿易大戰由此而生。中美在轉基因大豆上也產生了貿易爭端,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無論在價格還是在質量上都占有優勢,于是中國仿照外國在進口大豆時進行限制,大豆之戰從而展開。

而關于引起貿易爭端的原因,相關學者有較多的論述。

李暉(2005)將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轉基因技術的發展不平衡,歐盟為了保護其幼稚產業,獲取具有光明前景的基因產業經濟利益,候鮮明(2007)也有相似的觀點,他說表面上看,雙方爭論的焦點是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但這只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問題,若置于國際貿易的大背景中,則是由雙方經濟利益的沖突引起的。二是技術因素,即具有巨大經濟潛力的轉基因產品檢驗和鑒定的科學標準很難統一導致容易產生貿易爭端。三是安全因素,即轉基因是否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還不得而知,各個地區的認識有分歧從而產生貿易爭端。

陳俊紅(2003)則將原因歸結為五點:一是經濟利益分配不均;二是生物安全看法不同;三是政策制定出發點不同;四是公眾接受的信息差別;五是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的差別。

劉正良(2003)指出,現代轉基因產品存在一種獨特的壟斷優勢。轉基因技術的壟斷廠商多為美國公司,他們勢必利用知識產權法尋求市場的絕對控制權。歐盟日本等國家認為,美國主張轉基因產品貿易自由化的目的就是在于維持既有的壟斷優勢。

澳大利亞阿得瑞德大學的桑乃泉(2001)指出,農業生物技術創新,風險與利益并存,潛在社會影響顯著,在復雜的國際經濟法律環境中,世界各國加強立法,趨利避害,既反映了消費者主權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又體現著各國在生物高科技和農業競爭力方面的較量。

張彩萍、黃季餛(2002)在分析和解釋不同類型的國家選擇不同的農業生物技術,尤其是轉基因技術發展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提出了造成它們對轉基因農產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的原因。

袁宜(2001)指出保護主義是轉基因農產品貿易的主要障礙。“世界各國對轉基因農產品的接受程度雖然與各國的文化傳統(美國人對新事物較為開放和寬容)以及突發事件構成的背景(瘋牛病使歐洲人心惶惶,對食品安全性極度敏感)有關,但更多的則是受到各國不同的經濟利益的制約”。歐盟對美國的農產品貿易一直存在著逆差,歐洲小莊園式的農業與美國大農場式的農業相比,存在規模經濟的劣勢,當擁有更強競爭優勢的美國轉基因農產品出現在歐盟面前時,歐盟為了維護本集團的經濟貿易利益,以種種借口封殺轉基因農產品的流入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4 給我國政府的一些政策建議

廖閩(2006)在其論文中全面總結了七個方面的措施,分別為要進一步鼓勵對轉基因農產品的研究和開發,要高度重視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問題,要盡快完善有關轉基因農產品國際貿易方面的立法工作,要學會有效地利用技術貿易壁壘措施,要大力加強對出入境轉基因農產品的管理,要積極參與有關國際組織的活動和擴大公眾宣傳。

李暉(2005)單獨指出了轉基因產品進口問題的建議,一是充分利用技術貿易壁壘,加大對轉基因產品進口監管的力度;二是進一步完善轉基因產品的相關立法,細化管理體系,強化管理職能;三是進一步完善轉基因產品標識制度。同時也指出了我國應加快對轉基因產品的研發,保證我國生物技術處于世界前列;以及在推廣種植上應謹慎,完善立法,加強監管。

肖奎喜、馬述忠、黃祖輝(2005)通過分析指出要加快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要加強對轉基因產品貿易規則和條例的研究,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要實施安全監管戰略,防范轉基因產品跨國轉移帶來的安全隱患;要充分運用WTO 規則,保護國內農業產業和農民利益。

李成貴、檀學文(2008)則提出了一些較為新穎的觀點,如要加強對研發階段風險評估的管理,強化有關人員的科學精神和法律意識,突出研究者的知識運用、自主管理和信譽機制在轉基因安全中的作用;還有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的風險交流,通過多種途徑宣傳轉基因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的科學知識,加強轉基因食品的科普工作,增進與民眾關于轉基因食品的風險交流,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應瑞瑤、沈亞芳(2004)也做過簡要的分析,指出我國在轉基因產品貿易中處于比較劣勢,鼓勵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同時要加快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步伐,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5 結論

由21世紀最前沿的技術——基因技術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轉基因產品,其發展前景還是極其廣闊的,因為它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對解決糧食問題無疑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世界上迭起的轉基因產品糾紛,表面上看是各自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存在認識上的分歧,但實際上是各自經濟利益的驅動,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使然。而我國要在轉基因產品競爭中樹立優勢,還得從自身做起,進一步加大對轉基因產品等各方面的研發,同時又要重視起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問題,而關于轉基因的各種立法工作也應趨于完善,注意與各地區保持交流,充分利用WTO規則,從而維護我國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溫海波.《論轉基因產品的法律規制》.中國期刊網優秀碩士生論文.2007年.

[2]章東權.《國際貿易中的轉基因產品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期刊網優秀碩士生論文.2008年.

[3]李暉.《轉基因產品的國際貿易問題研究》.中國期刊網優秀碩士生論文.2005年.

[4]林毅夫.《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上海三聯書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楊昌舉,黃燦.《轉基因作物商品化生產的潛在生態風險》.《環境保護》2001年第5期.

[6]馬述忠、李曉嘉.《轉基因食品是把“雙刃劍”嗎》.《糧食與油脂》2001年第2期.

[7]王志振.《轉基因食品安全嗎》.《農村百事通》2008年第19期.

[8]程濤.《轉基因農產品國際貿易爭端研究》.中國期刊網優秀碩士生論文.2005年.

[9]候鮮明.《美歐之間轉基因產品貿易爭端和啟示》.《國際市場》.2007年第6期.

[10]陳俊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貿易爭端》.《中國食物與營養》.2003年第1期.

[11]劉正良.《轉基因產品的貿易爭端及我國對策》.《對外經貿實務》2003年第8期.

[12]桑乃泉.《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創新管理與中國農業競爭力》.《農業經濟問題》2001年第9期.

[13]張彩萍,黃季焜.《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的政策取向》.《農業技術經濟》2002年第3期.

[14]袁宜.《WTO責無旁貸——論轉基因農產品貿易規則及其制定》.《國際商務研究》2001年第5期.

[15]廖閩.《轉基因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國期刊網優秀碩士生論文.2005年.

[16]肖奎喜,馬述忠,黃祖輝.《安全隱患所引發的轉基因產品貿易爭端及中國的對策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第8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 淺談農作物種子轉基因成分的監測與管理 轉基因農作物的科學爭議與多元發展 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性與發展前景研究論述 轉基因農作物,支持or反對? 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現狀 非轉基因農作物:利民強國,任重道遠 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與趨勢 農作物轉基因技術的三重價值分析 我國轉基因農作物田間試驗管理新模式探討 轉基因農作物造福發展中國家等 是什么阻礙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 逾九成高水平論文支持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 我國農作物轉基因技術風險評價 農作物的故鄉 轉基因作物的事實與謠傳 關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思考 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思考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調查與思考 農作物缺素癥的原因與防治 農作物缺素癥的鑒別與防治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李虎軍.基因污染威脅中國生物安全[EB/OL].[2002-06-28]..

[3] Stotzky G.Persistenc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in Soil of Insecticidal Proteins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and of Bacterial DNA Bound on Clays and Humic Acids[J].J.Environ.Qual,2000,29:691-705.

[4] 張永軍,吳孔明,彭于發,等.轉基因植物的生態風險[J].生態學報,2002,22(11):1 951-1959.

[5] 郭麗萍.湖南黃金大米試驗背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仍無結論[EB/OL].http:///f- ood/techan/2013-01/06/c_124194134.htm.

[6] 郗戈.從資本邏輯看現代性邏輯的生成與發展[J].社會科學輯刊,2010(1):29-32.

[7] 阿爾貝特·施韋澤.文化哲學[M].陳澤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 韋昭注.國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9] 章國鋒.哈貝馬斯訪談錄[J].外國文學評論,2000,(1):27-32.

Ethical Dilemma and Solution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orp

——Talking from the Crisis of the Golden Rice in Hunan Province

YANG Lan-tao1;AN Na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2.Teaching Affairs Offi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第9篇:生態風險論文范文

2011年2月15日,江西省發改委下發《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產業及生態工程招商項目冊》,將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建設產業項目699個,總投資額達到8137.36億元。699個招商項目囊括了重大基礎設施、光電產業、新能源、精深銅加工產業、汽車制造及其零配件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16個重大產業及有關生態工程,它們的大力實施將極大的推動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項目的融資來源較少、融資渠道較窄。以2009年為例,鄱陽湖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193.3161億元,其資金來源依次為六個方面:國家預算內資金5.7%、國內貸款9.63%、利用外資2.57%、自籌資金69.03%、資本市場0.5%和其他資金12.56%。可以看出,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推進,固定資產投資資金將愈發以自籌資金和國內貸款為主。

絕大多數項目采用的方式以獨資、合資的合作方式進行融資,而這種融資方式仍然是以大型國企資本為主。例如,萬安核電項目的建設資金來自中核集團出資51%,贛能股份和贛粵高速共同出資49%。另一方面,在699個規劃項目中,采用項目融資方式的僅僅只有7個,包括2個道路建設和改造項目、2個航空城配套項目、3個污水處理廠,采用的項目融資模式為BOT、BT、TOT。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項目建設資金需求是巨大的,但是其融資渠道和資金來源較為單一。其融資供給方面看,其融資資金的成分是以國有資本為主,民間資本所占份額很少。作為一種新穎的更有效的融資方式,項目融資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中卻運用的很少。項目融資具有減小政府財政壓力、轉移項目風險等優點,我們應該廣泛的積極的運用這種融資方式。

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項目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世界范圍內,項目融資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然而,項目融資在我國的運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并且由于不同地區具有的政策、環境、經濟基礎和條件的不同,各個地區的項目融資具體問題又因地而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立在經濟相對較為薄弱的江西省,他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項目融資的體制問題

江西省乃至全國的項目融資在實際應用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尤以體制問題最為根本。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法制建設尚不規范。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依據,全國地區的項目融資法律建設還比較滯后、不夠完善。我國的項目融資的法律保障仍然停留在宏觀層面,專門針對項目融資的法律文件至今沒有出臺;(2)信用制度尚未建立。江西乃至全國還沒有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個人信用和企業信用制度,也沒有統一規范的信用評估標準和體系。缺乏統一的評級標準和評估模型,項目發起者資信狀況以及第三方對項目效益的評估結論無法獲得金融機構的認可,項目融資難以有效進行;(3)管理體制不完善。全國目前還沒有一個機構來統一管理項目融資,這使得投資管理工作不夠規范,許多項目進展緩慢。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指導,無法充分引入市場機制,致使許多項目的運營效率十分低下。

(二)項目融資的主體作用問題

項目融資主體包括投資主體、政府、金融機構、項目服務機構等。這些項目融資主體的職能作用能否有效發揮將決定項目融資的成敗。首先,投資主體結構的缺陷。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項目融資可以看出,投資主體仍然是以國有經濟為主,他們大多是以中央直屬企業為主進行直接投資和運營,然而廣大的民間資本卻很難進入;其次,政府職能定位的偏差。有的項目適合于政府投資,有的項目卻不適合政府投資但需要政府的參與及提供擔保。政府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和定位,在產權界定和保護、合同實施和適當監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最后,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不夠。大型國有商行由于資本金不足,不良資產包袱較重,并且項目融資周期較長,而商業銀行的投資目光主要集中在中短期信貸上,這些都導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項目融資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夠。

(三)項目融資的風險問題

項目融資時間跨度長、涉及面廣泛,其潛在風險是很大的。項目融資中的風險分為兩種: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和經濟風險。非系統風險包括完工風險、經營和維護風險和環保風險。綜合來說,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個項目融資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問題有信用風險、建設風險和市場風險。第一,信用風險。項目融資是一個多方參與的融資行為,各方以項目實體為基礎,相互之間達成附有各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如果某些項目參與方不能履行協定的責任和義務,則會使項目執行陷入困境。第二,建設風險。主要表現為:項目建設延期;項目建設成本超支;由于種種原因,項目達不到“設計”規定的技術經濟指標,甚至由于技術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項目完全停工放棄等。第三,市場風險。他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計劃維持產品質量與產量,以及產品市場需求量與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在靠收費作為項目收入來源的交通行業中顯得非常重要。

三、解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項目融資主要問題的措施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的增長,項目融資將在江西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中運用得更為廣泛。因此,我們必須克服目前項目融資中的主要問題,使這種較為新穎的融資方式發揮更大的作用。根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項目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一)建立規范的項目融資體制

首先,需要加強項目融資的法律體系建設。我國需要在現有的立法基礎之上,借鑒國際上項目融資的立法經驗,多種法律多層次的構建項目融資法律體系。完善的項目融資法律體系需要對項目各個參與方的責任和義務給予嚴格清晰的確定,使項目融資在具體操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包括江西省在內的各地方政府也應該建立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項目融資法律法規,促進地方項目融資的健康發展。

其次,需要建立統一的項目融資管理機構。鑒于項目融資將在我國今后的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中央政府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項目融資管理機構,制定明確的審批程序,設置專門的機構(比如地方項目融資管理機構)來協調和管理,對項目融資的規劃以及主辦人、貸款人的資格等進行嚴格規范的審核,確保項目實體成立后能夠按要求進行和完工。

再次,信用體系的構建。完善的信用體系,是成熟市場經濟的重要標志,對江西乃至全國有著重要的意義。應該盡快建立以行業體系為基礎的,服務全社會的社會信用體系,各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統一政策、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由各地各部門先行試點,逐步快速推進。建立以企業信用制度和個人信用制度為主的社會信用體系,將對我國經濟的投融資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規范引入民間資本。國家應該建立一個專門的渠道,用于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到項目融資活動中。國家應該鼓勵民營企業以及個人以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于有效益、回報比較穩定的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這樣不僅可以讓民間資本也可以分享到經濟建設的利益,也可以緩解我國正規金融體系外的民間金融帶來的壓力。

(二)加強項目融資的主體作用

項目融資中的項目實體能否按質按量按要求的完成,關鍵在于各個項目融資主體的作用是否完全發揮,它們的責任和義務是否完全落實。這里主要涉及到當地政府、項目主辦人、項目貸款人。

(1)明確政府在項目融資中的定位。政府在項目融資過程中應作為主要的促進者而不是投資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項目融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為融資提供擔保幫助,可以是項目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此外,政府可通過制定相關的稅收政策、外匯政策等為項目融資提供優惠待遇。

(2)加強項目主辦人職能作用。項目主辦人是項目融資中重要的參與者,是負責籌措項目資金、負責項目實施的項目開發商,他們對項目起到促進、開發和管理的作用。由于項目主辦人的多重角色,項目主辦人通常不直接負責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3)使項目貸款人多元化。在我國,項目貸款人主要是指商業金融機構。我國應建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的多元化金融體系,同時調整金融體系的結構趨于合理化,確保資金融通的多方式、多渠道和融資的合理性。對于江西省政府而言,應該利用大舉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契機,要給予金融機構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提高資金融通的效率。

(三)完善項目融資的風險管理

項目融資的風險種類繁多,因此項目融資的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由于項目的一次性,他的風險一旦形成則沒有改進和補償的機會,所以項目風險管理的要求通常要比日常運營管理中的要求高許多,而且項目融資風險管理更注重項目前期階段的風險管理和預防工作,因為這一時期項目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項目風險高于后續階段。

針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項目融資的三大主要風險,他們的風險管理需要做到有的放矢。(1)信用風險,它指的是借款人不能支付貸款人債務的風險,為了準確評估風險,對項目收入來源相關的風險進行評估是必要的。降低信用風險的措施是:項目發起人進行詳細的市場調研,是自己在風險分擔安排中具有優勢。(2)建設風險。建設風險主要是指完工風險,完工風險也是項目發起人面對的最重要的風險。降低完工風險的措施包括:要求承包商、供應商和分包商提供履約保函或者第三方擔保;購買足夠的商業保險;通過談判確定一個因延誤或執行出現問題時必須賠償的金額。(3)市場風險。降低市場風險的措施是:通過談判確定一個針對收費公路的影子收費協議或最低缺口保證。針對其它的項目,如果沒有合同安排,需要通過一些其它的發起人支付方式來滿足銀行貸款的要求。

四、結論

近些年,項目融資逐漸成為一些大型項目融資的主要方式。2007年,在世界范圍內通過項目融資方式投資的大型項目就達3000億美元。盡管項目融資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在我國進行成熟、高效運用的條件還有所欠缺,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項目融資的優越性,著力解決當前的困難和問題,使其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社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項目融資所反映的問題,也是項目融資廣泛應用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以鄱陽湖項目融資現實問題為基礎,對項目融資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深入探討,這對今后我國各種大型項目進行資金融通具有重要借鑒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改革委.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J].江西日報,2010-02.

[2] 劉林.項目投融資管理與決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07.

[3] 蔣先玲.項目融資[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10.

[4] 葉.項目融資:理論、實物與案例[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5] 麻智輝.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大項目融資需求實證研究[J].鄱陽湖學刊,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真实伦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ts人妖在线观看| 达达兔午夜起神影院在线观看麻烦 |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免费观看日本视频www 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在线高清动漫 |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97人人超人超人国产第一页| 污视频在线网站| 成年人免费的视频|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资源8|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非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公交车被CAO得合不拢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限乱码| 美女图片在线视频精品播放|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黄色a三级免费看| 欧美三级韩国三级日本播放|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黑人大长吊大战中国人妻|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二三区|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