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險機構合規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金融危機; 保險業;安全
Abstract:Many countries’economy, financial system and political structure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world, which attributes to the single polarity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e vacuum of U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the discor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gainst this backdrop, our nation’s insurance industry faces all-round challenges and uncertain factors as an escort of the economy. It must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industry through adjusting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building a risk warning mechanism, stick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Then 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safety and stabilization of our nation’s economy, finance and society.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insurance industry,safety
中圖分類號:F8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6-0079-03
2008年,全美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有著158年歷史的券商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擁有94年歷史的美林并入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因形勢所迫轉型為傳統銀行控股公司等等,這一切都標志著美國次貸危機正式引發了自1929―1933年經濟危機以來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危機。而且這場危機還在進一步蔓延,將深刻影響到各國的經濟體系、國際金融體系乃至政治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國保險業如何平穩渡過金融危機,發揮好保險業對經濟“保駕護航”的作用,是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金融危機下中國保險業面臨的困境
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源在于:首先,美國監管體制存在漏洞。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采取的是“雙重多頭”的金融監管體制。在金融全球化發展、金融機構開始混業經營、金融市場之間產品創新、交叉出售的涌現和風險快速傳遞的大背景下,這種監管體系未能形成“無縫對接”和“全面覆蓋”,反而暴露出了各種弊端。其次,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美國的金融相關比率(金融資產/GDP)之絕對值為世界最高,金融產品交易中只有1/7與實體經濟相關,大多數金融產品蛻變為獨立的市場游戲工具。美國這種脫離制造業而放任金融業自由發展的策略,使該國虛擬經濟嚴重脫節于實體經濟。第三,投資銀行經營模式過于激進。一些投資銀行采用增加杠桿、購買高風險資產或低流動性資本來提高其收益能力,從而變相成為追逐高風險的對沖基金,在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賺取高額利潤。第四,國際貨幣體系過于單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美國主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種單極的貨幣體系長期逃避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的監督和約束,很容易帶來全球金融體系結構的不穩定。憑借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和強大的金融體系,美國極易將國內發生金融危機產生的損失和問題,分散轉嫁給其他國家和投資者,加劇世界范圍的市場動蕩。
在這次金融危機的形成機制和利益關系鏈條中,保險公司也充當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作為次級債券的重要投資者,為次貸市場提供了資金;另一方面,它通過提供的按揭貸款保險、單一風險保險和信用違約掉期等產品,增強了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成為金融危機形成機制中的重要一環。作為一個重要的推波助瀾者,美國保險業同樣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受到重創。在雷曼破產倒閉的第二天,美國國際集團(AIG)――這個有著長達89年的經營歷史、總資產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的全球頂尖保險集團被政府接管才幸免于難。瑞士再保險、荷蘭全球人壽保險集團、英國英杰華等世界著名保險公司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目前歐、美、日經濟進入衰退期,未來1―2年還可能陷入超低迷增長乃至負增長。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監管較為嚴格并且還沒有完全放開,這次危機并沒有對國內金融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但就保險業而言,身陷世界金融危機的沼澤,也難獨善其身。在經歷了2007年投資收益高速增長、保費收入大幅增加的輝煌后,未來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難。
(一)投資環境惡化
金融危機造成金融市場投資環境急劇惡化,我國保險公司將面臨穩健投資和投資盈利需求的雙重壓力。資本市場進入低迷時期,并在未來較長時期內處于低位調整階段,保險公司綜合投資收益將會下滑,配置長期優質資產的困難大幅增加;由于實體經濟受挫,權益市場未來可能長期走低,難以出現好的投資機會,降低權益投資的力度。債券收益率也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加大了保險公司新增現金流的再投資難度。此外,在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的條件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會面臨重大損失的危險。
(二)增長速度減緩
保險業的發展與經濟和金融市場環境息息相關。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實體經濟受到的沖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保險機構承保和投資業務的開展,從而影響保險業的增長速度。目前來看,GDP增速明顯下滑、外貿出口減少、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加重、大量中小出口企業停產乃至倒閉、就業形勢嚴峻、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等,造成未來保險業保費收入減少;特別是未來投資收益的大幅度降低和投資環境的不理想,可能嚴重影響投資型保險產品的銷售。而投資型產品曾經是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新業務增長點和主要來源。
(三)利潤空間縮小
在全球普遍降息的環境下,我國央行連續多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以應對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壓力。對于保險業來說,為了與同質的銀行定期存款競爭,對一些具有投資能力的險種,如投資連結產品的定價利率要高于存款的定價利率,也可能導致居民將大量購買此類保險產品。而由于股市低迷、債券市場收益大幅下降,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難度加大,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急劇下降。這種大量保費的流入和低收益配置極大地擠壓了利差空間,導致業績下行,形成利差損。
(四)資產嚴重縮水
在全球經濟前景不夠樂觀的預期下,保險公司持有的股票資產以及自身市值都大幅下降,尤其在2008年股市急劇下跌并持續低迷,使保險公司權益投資出現大幅虧損,總投資資產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水。截至2008年上半年,整個保險業實現投資收益648.7億元,收益率僅為2.41%,第三季度更是下降到2.1%,遠低于2007年同期12%的收益率。三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市值也紛紛下滑,中國平安由最高時每股149元下降到2009年3月的 35 元左右,中國人壽由76元下跌到 20元左右,太保則由52元下跌到 15元左右。資產的縮水直接造成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下降,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影響。
二、中國保險業安全屏障的構建
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險業安全與穩定,國家經濟和金融才能安全和穩定。因此,絕不能讓我國保險業出現任何閃失而拖累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正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問題,世界經濟的衰退加快了調整的速度和轉型的緊迫性。在此背景下,保險業首先要進入理性、健康、有序的軌道,保證自身安全,進而才能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一)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金融危機尚未見底,2009年的外部形勢依然嚴峻。面對這種情況,中國保險業應該加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改變保險業務的風險構成;突出行業優勢,增加業務內含價值,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保險業要大力發展保障型及服務民生的業務。特別是對壽險業務,產品設計要變短期為長期、變躉繳為期繳、變投資為保障,優化產品,逐漸使內含價值高、抵御金融危機風險能力強、業務穩定性好的長期期繳保障型壽險產品成為業務主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合理利用和配置銷售渠道,充分發揮個人、團險、銀郵等不同銷售渠道的優勢,形成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格局。只有具備了合理的產品結構、渠道結構和資產配置結構,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保險業的發展基礎才會牢固,才能實現健康平穩發展,才能為國家經濟、金融和社會的穩定作出貢獻。
(二)健全監管體系,提高監管效率
前車之覆,當為后來政策制定者鑒。我國保險業應切實加強監管,提高監管效率,以監管促進和保障保險業發展。一要加強償付能力監管,構建統一協調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完善償付能力綜合分析制度,強化執行力度,防范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二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監管,督促建立健全內控與合規管理制度和準則,完善公司高管人員的問責制度;三要加強市場行為監管,建立統一規范的市場行為監管標準和程序,提高市場行為監管的針對性、連續性和有效性;四要加強資金運用監管,制定保險資產監督管理辦法以及保險機構股權投資管理、衍生品交易管理和融資融券管理等的規定。
(三)堅持創新,穩步推進發展戰略
盡管由于金融創新的過度發展導致了危機的發生,但決不能因噎廢食。金融創新依然是保險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險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沒有創新就沒有效率。我國保險業要繼續推進原有的改革發展戰略,建立保險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結構創新)的長效機制,加快創新步伐,拓寬投資渠道,分散金融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穩步推進業務多元化和綜合經營;同時要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客觀地評價、準確地衡量創新的利弊,根據自身的資本實力、風險承受能力、經營管理水平、人才技術儲備等客觀條件,量力而行,避免投資沖動和盲目擴張。
(四)建設信用評級制度,預警系統風險
信用評級制度在發達金融市場中起“風險指向標”的作用。我國的信用評級機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是,隨著無擔保公司和各類金融衍生品的逐步發展,信用評級機構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地位將日益顯著,在平衡金融市場和控制金融風險方面將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快我國信用評級制度建設刻不容緩。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建立健全恰當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引入適當的競爭環境,促使信用評級機構真正做到對投資者負責,有效地預警系統風險,成為保險公司風險定價和風險控制的核心,切實發揮信用評級的外部監督作用。
(五)保險投資多樣化
保險公司應該謹慎而保守地履行風險承保職能。要堅持保險投資的多樣化原則,特別是在市場動蕩時期,這一原則對控制投資風險和減少投資損失具有重大意義。具體操作中應該踐行單項資產類別上的多樣化、總資產類別上的多樣化以及地域上的分散;投資必須要考慮資產負債相匹配的多樣化原則,考慮各種準備金和股東權益,將負債的敏感性納入決策范圍,對于準備金投資和資本投資、長期和短期準備金等都要仔細分析,使用不同的風險分散策略,對提高投資的成功概率將會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王志剛.次貸危機的特征、成因與啟示[J]. 中國金融,2008,(24)。
[2]王自力.道德風險與監管缺失: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J].中國金融,2008,(20)。
[3]孫祁祥.保險業與美國金融危機:角色及反思[J].中國金融,2008,(21)。
[4]朱銘來,卓宇.AIG危機對我國保險業的啟示[J].中國金融,2008,(21)。
[5]段國圣,張敬國.次貸危機的主要成因并非監管不嚴[J].中國金融,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