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除草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夏播大豆;化學除草;苗期;芽前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種面積6666.7hm2左右,丘陵山區和平原地區都有種植。因夏播大豆常遇連綿陰雨,人工除草難度大、耗工耗時、勞動強度高、除草不徹底,效果差,一般田塊因草害減產10%~20%,部分田塊甚至絕收改種。筆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廣化學除草技術,取得省工、省時、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雜草田塊
用藥的關鍵時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復葉、禾本科雜草三至五葉期,要在雜草生長旺盛,有利于藥效發揮的條件下及時施藥,在雜草二葉一心斷奶期施藥更好。施藥過早雜草尚未出齊,達不到應有的除草效果;施藥過晚,雜草過大,增強了抗藥能力,在常用劑量的情況下達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藥劑應以防除禾本科雜草為主,不需要考慮藥劑的混配問題,單一藥劑就能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藥劑種類有:①12.5%蓋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間濕度大時用下限;在干旱情況下用上限,對水375~450kg/hm2噴霧。②35%穩殺得乳油為750~1500mL/hm2,15%精穩殺得乳油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蓋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蓋草能。
1.2單子葉和雙子葉(闊葉)雜草混生田塊
這樣的田塊要想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劑不能單一使用,要兩者兼顧,既能防除單子葉雜草又能防除雙子葉雜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劑中,兩種都能兼顧的品種還比較少,因此就要考慮到除草劑的混配問題。混配并不是簡單的湊合。要選擇對田間雜草種類防除效果最佳的藥劑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達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雙子葉植物,它和雙子葉雜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處,要考慮到除草劑對大豆的選擇性程度來決定,以免大豆受藥害。根據多年來的經驗,大豆田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的除草劑有:①單一使用,分期進行。用25%虎威水劑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復葉期對水450kg/hm2噴霧,防除闊葉雜草;在禾本科雜草基本出齊時,可使用穩殺得、禾草克、蓋草能等的任意1種750mL/hm2對水450kg/hm2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②混用。把2種除草劑混合一次性噴霧。據試驗,以25%虎威750mL/hm2與15%精穩殺得750mL/hm2混用,在田間雜草三至五葉期進行噴霧,除草效果非常好,無論是禾草科雜草還是闊葉雜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土壤處理,控制雜草出土。土壤處理的技術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精細整地
苗前進行化除,對整地的要求極為嚴格。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除草劑的藥效發揮。土細墑平的田塊,不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噴施除草劑,在常規的劑量下就能達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墑面高低不平,土塊較大,這樣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積,在常規的劑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劑的濃度,影響除草效果。同時,土塊較大,除草劑很難全面接觸土塊,加之經過雨水淋潤后土塊破碎,土中的雜草種子仍會生長。
2.2嚴把土地水分關
苗前土地處理時,土表的水分含量是除草劑藥效發揮的關鍵。如果土地處于干旱的情況下,除草劑的化合物則被牢固地吸附在土粒表面與土壤膠體形成結合態,很難發揮其除草作用。因此,要想達到較好的除草效果,就必須加大用水量。如果表土含水量適中,除草劑的有效分子在土粒的吸附與解吸附之間,很容易被雜草的根、芽鞘吸收,且不會因水多而流失,只要雜草生根、發芽,就會接觸和吸收到除草劑而中毒死亡。同時,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有利于雜草的萌發和生長,新陳代謝的活動逐步加快,更有利于雜草對除草劑的吸收。因此,在苗前進行土壤處理,施藥后必須要考慮土地含水量的多少,在一般情況下,表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35%~40%為宜。
關鍵詞:化學除草技術,蔬菜田,除草劑選擇
一、蔬菜田化學除草要有針對性
由于蔬菜需求量的增大,蔬菜種植面積也隨之增長,但靠傳統的人工除草遠遠滿足不了控制雜草的需要。于是,見效快,效率高的化學除草劑開始廣泛應用于蔬菜田的種植區域中。
首先,根據不同蔬菜的品種,選擇不同的化學除草劑。各類蔬菜的耐藥性不同,因此,蔬菜田化學除草相對復雜很多。例如,氟樂靈在對胡蘿卜、芹菜等傘形花科蔬菜或苗床上應用,基本無藥害;而對于番茄、茄子等茄科蔬菜有部分藥害,對于韭菜、黃瓜等則產生嚴重藥害。
其次,由于大多數蔬菜生育期較短,收獲后很快食用,因此,輪作倒茬頻繁和殘留毒性等問題,亦限制了蔬菜田除草劑的選擇。論文參考網。除草時除了要考慮到當茬的除草效果,還必須考慮到對下茬作物的安全性。論文參考網。例如,利谷隆對芫荽安全,但如果下茬種十字花科蔬菜,則容易受到較長殘效的藥害。
最后,由于蔬菜田水肥充足,雜草種類繁多,而蔬菜作物間多采用套種,因此,在選擇除草劑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雜草與蔬菜的近似形態,更要考慮到對主要保護對象的安全性、除草的效果。由于雜草群落形式多樣,耐藥性、抗藥性也大不相同,因此,在考慮對主要雜草的防效的同時,還必須兼顧其他雜草,以免雜草群落的演替。
二、蔬菜田化學除草技術的整體策略應用
過去對于蔬菜田化學除草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過蔬菜的科、屬、種對除草劑進行測試和選擇,通過這種手段,我們在除草劑的選擇上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如,除草醚等對于十字花科蔬菜和傘形花科蔬菜的選擇性,氟樂靈等除草劑對于豆科蔬菜的選擇性,以及禾草克、穩殺得等對于闊葉蔬菜的選擇性等,都在實驗和應用中得到證實。
近些年來,各種研究發現,單純利用除草劑對于蔬菜種間的選擇性是遠遠不夠的,蔬菜的大小、生長條件、種植方式以及除草劑的時差和位差選擇,都影響著除草劑的使用效果。以移栽田為例,可在移栽前,將平地平整后,把除草劑噴于地表,然后進行移栽。除個別除草劑對個別蔬菜十分敏感,不能使用外,果爾、拉索、除草通、乙草胺、地樂胺等除草劑均可使用。大部分大粒種子直播或營養器官繁殖的蔬菜,選擇性要求不高,可通用如乙草胺等除草劑;而小粒種子直播蔬菜很大一部分對于除草劑的選擇性要求高,僅有除草通等部分除草劑供其選擇。水生蔬菜則可在移栽后,在雜草幼苗期用丁草胺等拌細土撒入水層。
所以,為了保證除草效果和藥效的充分發揮,我們在選擇除草劑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根據不同蔬菜選擇準確的除草劑。如茄子、辣椒等,要注意在使用地樂胺的蔬菜田中,要淺混土,用除草通則要在干旱情況下施藥時進行灌溉,以保證其藥效在土壤中的發揮。而韭菜類蔬菜則一般采用除草通進行苗前土壤處理或早苗期處理。其次,要適時進行施藥除草。大部分蔬菜田除草劑以土壤處理劑為主。因此,在進行土壤處理時,進行適時的施藥,是除草劑藥效發揮的關鍵之一。像大白菜、甘藍等蔬菜播種后,應立即施藥,在直播田或苗床,蔬菜出苗前、雜草萌發時除草效果最好。而移栽田,則在栽前、雜草萌發時進行滅草處理效果最佳。第三、要嚴格對施藥量進行掌控。目前在菜田應用最廣泛、防效較高的施藥技術是噴霧法。其正確使用方法即,在噴霧器內加入一半清水,放入定量藥品,再加入另一半清水,攪拌均勻后即可。一般情況下,以每666.7m2噴液量75kg為宜。噴霧時要采用倒走的形式,以免破壞藥劑處理層,要一次性盡量做到均勻、周到、不重復和漏噴。第四、要依據土地墑情進行施藥。直播或育苗田一般在澆水后,土壤濕度大、墑情好,此時進行施藥,可保證藥效的充分發揮。大部分土壤處理劑的藥效是隨著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當土壤干旱又必須施藥時,可采取加大噴液量或噴藥后淺混土,一般為1-3cm。最后,要考慮到施藥時的氣候條件,一些除草劑不宜在大風天和土壤干旱的情況下進行。這兩種情況可能造成對鄰近其他農作物的藥害。而有些則需注意在施藥后停留時間,注意不要受到降雨的沖刷影響藥效的發揮。
三、以具體蔬菜為例淺析除草技術的具體措施
1. 對番茄、辣椒和茄子的化學除草技術應用
首先,移栽前土壤封閉處理,黏土適當加量,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80-100 mL/667m2,可移除狗尾草、牛筋草、筧、藜、稗草等多種雜草。論文參考網。其次,直播田播后出苗前或地膜覆蓋移栽田覆膜前,用50%萘氧丙草胺粉劑100-267g/667 m2施藥后,再以33%二甲戊靈乳油150mL/667 m2在地膜覆蓋移栽田覆膜前施藥,可防除各種如狗尾草、蟋蟀草、稗草、看麥娘、早熟禾、棒頭草、馬齒莧、野莧菜、灰菜、繁縷、凹頭莧、刺莧、小藜、三棱草等1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而后,5%精喹禾靈50-67mL/667 m2,苗后禾本科雜草3-5葉期施藥,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如稗草、狗尾草、蘆葦等。最后,2.5%烯禾啶100-133mL/667 m2,苗后禾本科雜草3-5葉期施藥,可防除蘆葦、野黍、稗屬等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雜草。至此,番茄、辣椒和茄子在生長期的化學除草措施進行完畢。
2. 對胡蘿卜田的化學除草技術應用
首先,在播前,以48%地樂胺乳油200-300mL作為除草劑進行混土施藥;在播前及播后苗前,以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70-100 mL/667 m2 施藥;而后,24%烯草酮乳油30-40 mL/667 m2,苗生禾本科雜草2-4葉期施藥,最后,以15%精吡氟禾草靈乳油50-67 mL/667 m2,苗后禾本科雜草3-5葉期施藥,為胡蘿卜在生長期進行更為有效和徹底的除草。
3. 對十字花科蔬菜化學除草的技術以用
十字花科以甘藍、花椰菜為例,苗前,以48%地樂胺乳油200~300 ml/667 m2,直播田及甘藍、花椰菜苗床播種前,甘藍、花椰菜等移栽田移栽前施藥。直播田及甘藍、花椰菜苗床播種前,甘藍、花椰菜等移栽田移栽前,再以48%氟樂靈乳油100mL/667 m2和50%萘氧丙草胺粉劑100-200 g/667 m2施藥。在苗后禾本科雜草3-5葉期,施以15%精吡氟禾草靈乳油50-67mL/667 m2和6.9%精噁唑禾草靈乳油50-67 mL/667 m2,可有效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如硬草、野燕麥、狗尾草、牛筋草等。
四、結論
蔬菜在人們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提高蔬菜產量,降低蔬菜田雜草對于蔬菜成長的損害是我們應該一直關注和研究的。對于蔬菜田化學除草技術的開發和研究,不僅能夠提高蔬菜的產量,保證蔬菜質量,更能夠保證人們在食用過程中的健康。因此,要格外重視對于不同蔬菜田中對于化學除草的應用技術的開發和研究,以確保蔬菜田作物的整體質量的提高。
五、參考文獻
[1]李冬梅.蔬菜田化學除草技術[J].北方園藝,2007,(02).
[2]馬占飛.蔬菜田化學除草技術[J].北京農業,2007,(18).
[3]羅成鳳.蔬菜化學除草[J].現代農業科技(上半月刊),2005,(07).
論文摘要 夏播大豆人工除草難度大、耗工耗時、除草不徹底,而采用化學除草,省工省時、除草徹底。可于苗期、芽前化學除草,要嚴格技術操作,以達到理想的化學除草效果。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種面積6 666.7hm2左右,丘陵山區和平原地區都有種植。因夏播大豆常遇連綿陰雨,人工除草難度大、耗工耗時、勞動強度高、除草不徹底,效果差,一般田塊因草害減產10%~20%,部分田塊甚至絕收改種。筆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廣化學除草技術,取得省工、省時、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雜草田塊
用藥的關鍵時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復葉、禾本科雜草三至五葉期,要在雜草生長旺盛,有利于藥效發揮的條件下及時施藥,在雜草二葉一心斷奶期施藥更好。施藥過早雜草尚未出齊,達不到應有的除草效果;施藥過晚,雜草過大,增強了抗藥能力,在常用劑量的情況下達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藥劑應以防除禾本科雜草為主,不需要考慮藥劑的混配問題,單一藥劑就能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藥劑種類有:①12.5%蓋草能乳油;600~1 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間濕度大時用下限;在干旱情況下用上限,對水375~450 kg/hm2噴霧。②35%穩殺得乳油為750~1 500mL/hm2,15%精穩殺得乳油為750~1 050mL/hm2,使用方法同蓋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 500mL/hm2,使用方法同蓋草能。
1.2單子葉和雙子葉(闊葉)雜草混生田塊
這樣的田塊要想達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劑不能單一使用,要兩者兼顧,既能防除單子葉雜草又能防除雙子葉雜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劑中,兩種都能兼顧的品種還比較少,因此就要考慮到除草劑的混配問題。混配并不是簡單的湊合。要選擇對田間雜草種類防除效果最佳的藥劑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達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雙子葉植物,它和雙子葉雜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處,要考慮到除草劑對大豆的選擇性程度來決定,以免大豆受藥害。根據多年來的經驗,大豆田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雜草的除草劑有:①單一使用,分期進行。用25%虎威水劑1 050~1 950mL/hm2于大豆第1復葉期對水450kg/hm2噴霧,防除闊葉雜草;在禾本科雜草基本出齊時,可使用穩殺得、禾草克、蓋草能等的任意1種750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②混用。把2種除草劑混合一次性噴霧。據試驗,以25%虎威750mL/hm2與15%精穩殺得750 mL/hm2混用,在田間雜草三至五葉期進行噴霧,除草效果非常好,無論是禾草科雜草還是闊葉雜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土壤處理,控制雜草出土。土壤處理的技術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精細整地
苗前進行化除,對整地的要求極為嚴格。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除草劑的藥效發揮。土細墑平的田塊,不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噴施除草劑,在常規的劑量下就能達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墑面高低不平,土塊較大,這樣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積,在常規的劑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劑的濃度,影響除草效果。同時,土塊較大,除草劑很難全面接觸土塊,加之經過雨水淋潤后土塊破碎,土中的雜草種子仍會生長。
2.2嚴把土地水分關
苗前土地處理時,土表的水分含量是除草劑藥效發揮的關鍵。如果土地處于干旱的情況下,除草劑的化合物則被牢固地吸附在土粒表面與土壤膠體形成結合態,很難發揮其除草作用。因此,要想達到較好的除草效果,就必須加大用水量。如果表土含水量適中,除草劑的有效分子在土粒的吸附與解吸附之間,很容易被雜草的根、芽鞘吸收,且不會因水多而流失,只要雜草生根、發芽,就會接觸和吸收到除草劑而中毒死亡。同時,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有利于雜草的萌發和生長,新陳代謝的活動逐步加快,更有利于雜草對除草劑的吸收。因此,在苗前進行土壤處理,施藥后必須要考慮土地含水量的多少,在一般情況下,表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35%~40%為宜。 轉貼于
論文摘要:大豆玉米超高產栽培法是以應用優質高產耐密良種、采取大壟雙行栽培、增加密度等為主要措施的增產技術。種植方式由原來傳統的65公分或70公分壟作玉米,兩壟變一壟,壟距為130公分,壟上種雙行,大行距90公分,小行距40公分。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較一般種植技術畝產平均增加160-500公斤,同時降低玉米含水量4-5個百分點,提高了玉米的品質。
1 耕地要實行條田化種植
將目前的兩個65公分小壟合并成一個130公分的條田
(大壟),可減少50%的沖刷溝,有利保護農田建立土壤水庫提高抗旱保墑性,擴大根系生長吸收面積80%以上。根重、大豆根瘤固氮量增加1-3倍。坡崗地條田要起的矮一些,壟溝要在要淺,可以抗大旱。
2 條田要實行淺翻深松少耕法或免耕法
一是實行3-5年定期淺翻深松耕地;二是在秋季或春季將根槎和莖桿粉碎清除后,直接在原壟上卡種;三是因地制宜在秋季或春季或苗期進行壟溝壟體深松,破除板結層,采取以上耕法,可以充分利用黑龍江冬季和春季形成凍融交替,使土壤達到自然疏松狀態的強大自然力代替部分機械耕作,進一步提高土壤的抗旱保墑保苗保肥保土保根增產效果,降低農機作業成本30%。
3 條田要采取抗旱凹式播種法
目前我們普遍采取的是65公分小壟凸式播種法,不保苗、不抗旱、播后苗前化學藥劑土壤封閉除草效果差。將現有的圓盤式復土器更換成拖拉式復土器,在播種機施肥播種復土后,播種機的鎮壓輪在苗帶上壓出一條寬18-20公分,深2-3公分的凹槽,具有抗旱保墑、復土一致、出苗整齊、提高苗帶內化學除草效果的作用,苗帶內基本不用人工除草。條田凹式播種法可以抗御黑龍江十年九春旱帶來的嚴重旱情。
4 采取綜合措施防治病蟲害雜草
4.1 是采取條田凹式播種法,提高苗帶內的化學除草效果。基本不用人工除草;
4.2是選用安全性高、殺草譜廣的除草劑配方進行播后苗前封閉滅草。大豆和玉米間作時要選用對兩種作物都安全的除草劑配方;
4.3 是在苗期使用耘鋤,在苗帶之間和壟幫上淺松土除草;四是用人工鏟除惡性雜草。
5 玉米要超密植間作種植、大豆要合理稀植
5.1 玉米超高產種植A、計劃墑產3-3.5萬斤,要采取玉米大豆4:4或6:6間種,小畝保苗5000-5500株,株距18-20公分,中間兩行苗留的稍稀一些,邊行適當密一些;B玉米計劃墑產4-4.5萬斤,要采取玉米大豆2:4間種,小畝保苗6500-7000株,株距15公分,間種的大豆選用“八一”農大三高科研所的87-13大豆,小畝保苗1.5--1.6萬株。穴播法,穴距60公分,每穴保苗4棵苗。
5.2 大豆超高產種植,計劃墑產3.5-3.8噸,選用87-6、87-8、87-13大豆,小畝保苗1.4-1.5萬株;計劃墑產4-4.5噸,小畝保苗0.5-0.7萬株。
6 輪作種植優勢互補
玉米超高產種植采取的是玉米大豆2:4、4:4、6:6間作種植,在此基礎上實行一年一輪作換茬。一是有利減少病蟲害和雜草危害,二是能提高前茬作物殘余肥料的利用率。三是可以實行少耕免耕法,降低農機作業成本。
玉米超高產要增加施肥量
玉米超高產種植計劃墑產3-3.5萬斤,施肥量要比常規法增加一倍以上,小畝施有機肥1000斤,化肥要施75斤左右,其中二銨40-45斤,尿素25-30斤,鉀肥5斤。計劃墑產4-4.5萬斤,施肥量要增加一倍半以上,畝施有機肥1000斤,化肥95斤左右,其中二銨50-55斤,尿素35-40斤,鉀肥5-8斤。
70%的尿素在拔節前進行根部施肥,干旱年份干旱地區可將全部化肥在播種時一次性施入。
大豆超高產種植,計劃墑產3.5-4.5噸,畝施化肥28-35斤,其中二銨20-25斤,尿素5-8斤,鉀肥5斤。
選用抗病優質高光效品種 轉貼于
玉米超高產種植的品種可以從當地種植的品種中選擇中熟抗病棒大優質高產品種,如龍單16、墾單5等。大豆高產連片種植可選用“八一”農大三高科研所的87-6、87-8、87-13、87-5大豆作為主栽品種。
玉米超高產間作大豆也可選用87-13、87-15大豆間作種植。
7用高科技促控玉米生長
在玉米生長的一定時期,使用高科技產品“玉米超高產生控劑”對玉米進行處理,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使株型矮壯、棒大、促進早熟3-4天,這是玉米超高產栽培中一項關鍵性措施。具體使用方法是:7月18-20日,當玉米雄穗抽出4-5天前噴生控劑,畝用量60-70毫升,兌水40-50斤,單獨噴,不加別的藥。
關鍵詞:黑土地,大豆,栽培模式,探究
我國黑土地地區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大豆的種植以黑龍江省為主,素有北大倉之稱,屬于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冷,夏季較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成分及氣候都適宜大豆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技術和栽培模式對作物的產量有很大的影響,占決定因素的三分之一多,因此重視栽培模式是提高大豆產量的重要環節。黑土地上也要根據土地的不同情況需要有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措施主要包括耕作制、輪作制、施肥制的各種栽培技術,貫穿從播期、密度、播種方式、施肥(種類、數量、時期)、灌水、病蟲草鼠害防治等整個生產環節。大豆是世界上一種重要的經濟和糧食的雙重作物,營養價值豐富。因此,近年來對于大豆的高產方面的研究層出不窮,但是由于技術不成熟,沒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很多方法得不到廣泛應用和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針對適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研究,將各種模式形成規模化、標準化,把大豆栽培這門綜合性、技術性很強的農業學科充分發揮它的生產潛力,提高我國大豆的產量。免費論文。以下就分析了幾種不同栽培模式及在各階段的技術重點:
1.三壟栽培模式
(1)三壟栽培比較適合低洼、易受澇的潮濕區域,是根據黑龍江省三江平原
地區的土耕地層較薄,無法深層施肥的特點而采取的一項栽培模式。當地由于作物分布不均勻,植株不連貫而斷壟的現象較多導致大豆的產量底下。三壟栽培提出在壟作基礎上,采用一種新研制的耕播機械,將農機和農藝相結合,實施三項技術措施。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結合;二是栽培方式為壟作;三是施肥方式上為分層深施肥;四是改單條平播為壟上雙條精密點播;五是改一機單用為一機多用。
(2)技術要點。選種決定產量的有一個三分之一因素,因此在這種易受澇的潮濕區域要選用
稈徑有力、主莖發達、抗逆性強的品種,防止倒伏現象的發生,同時種子的成熟期穩定,以保證品種的優質高產。免費論文。耕地時要將土壤耕細、整平、深松起壟,壟向垂直,等距壟寬,同時深入施加底肥。根據黑龍江的氣候特點,一般在五月中上旬開始播種,采取多項作業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種方法。播種深度以鎮壓后4~5 cm為宜,播種、 鎮壓連續作業。施肥利用大型耕播機壟底分層深施。
2.大豆行間覆膜栽培技術
(1)根據黑龍江省所處的緯度較高,春夏干旱、全年平均氣溫較低的特點,推行了適合大豆主產區的大豆行間覆膜技術,這是一種能夠有效的抗擊低溫、干旱是的綜合性高產技術。具體可以分為平播行間覆膜與大壟行間覆膜兩種技術模式。
(2)技術要點。平播行間覆在選種時以中晚熟選擇成熟期較晚、稈強、抗倒伏、有分枝、單株生產力高的品種;地膜要以拉力較強的厚膜為佳,避免地膜透氣性差帶來的洪澇。大豆行間覆膜播種機工作效率低,同時對除草劑的有嚴格的要求。大壟行間覆膜宜應該選擇在低濕地區且需要選地勢平整,排水較好的地方。
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在研究國外同一技術基礎上吸取三壟栽培技術點而創新形成的優質新型技術。這種技術以矮稈品種技術介入,包括“平播窄行密植”、“大壟窄行密植”和“小壟窄行密植”的三種栽培模式。通過調整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改善大豆植株分布結構,利用合理空間增加綠色面積。免費論文。增加植株中下層的光合作用,提高水、肥、光、熱資源的利用率。在不同生態條件和不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推廣,可以達到增產20%。
(2)技術要點。要選用抗倒伏、主莖結莢為主的矮稈種子。耕作深松為主,播種時間要有一定的把握,小壟適宜早播,大壟和平播的播種密度在45萬~50萬株/hm2左右,施肥要實行深層施入,使用一定的化學方法來進行除草和調控。
4.保護性栽培模式
(1)它又稱大豆少耕免耕技術,是一種省工節本栽培模式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種施肥、深松、控制雜草、秸稈及地表處理。
(2)技術要點。深松技術要切實貫徹,包括土地的局部深松和全部深松,增加水對土壤的滲入,減少蒸發量。在保護性模式中可采取秸稈的粉碎性和整體性覆蓋技術;免耕、少耕播種技術;控制雜草、防治病蟲害技術,對作物實施干預,人為保護。
5.結論
以上簡要概括了適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術要點。無論哪種模式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和不同的技術要求,要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的模式進行操作。將科學的方法整合配套,標準化和機械化作業形成不同區域的優勢組合,大大提高黑土地上的大豆產量,更好的提高了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胡國華.我國大豆栽培學科發展展望[J].大豆通報,2008(3)
[2]劉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大豆科學,2002,21(2)
[3]張代平,楊朝輝,宋曉慧.黑龍江墾區大豆綜合高產栽培技術模式選擇原則與技術要點[J].農業技術通訊,2008(8)
[4]孫義春,苑方武,郭有泉.高寒地區大豆行間覆膜栽培技術研究[J].物雜志,2006(2)
目前我國新選育并經過審定的大豆新品種較多,這些品種比本地原來種的“白堿殼”、“牛毛黃”等老品種增產15%~20%,且比較抗災。由于大豆對光照反應敏感,每個品種都有其一定的適應地區,因此引種時不能遠距離引種,尤其是不能南北遠距離引種。引進的新品種要選試種后推廣,這樣風險較小。適合淮北種植的大豆新品種有:中黃13、綠豆24、皖豆24、皖豆25、豫豆25等。
2適期早播
淮北小麥于5月底6月初成熟收獲,然后種大豆。麥收后即應搶墑播種大豆,最遲在6月20日前要把大豆播種下地。有些地方的農戶片面認為大豆種早了不好,麥收后即使土壤墑情充足也不播種,而是推遲到6月下旬甚至到7月上旬才播種。實際上影響大豆的關鍵因子是大豆花莢期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數,這些都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現象,推遲播種不僅生育期縮短,而且遇到不利自然因素的機率也大。因此,大豆早播比遲播的避災效果要好。播種出苗適宜的耕層土壤含水量為18%~20%,麥收后應及時搶墑機播。如天氣干旱,而氣象預報近期又無降雨,則應抗旱播種,力爭在適期把大豆播下去。
3合理密植
目前淮北地區多數地方群眾習慣密植,播種用量在112.5kg/hm2上,留苗在45萬株/hm2以上。由于種植密度過大,限制了豆株個體發育,導致分枝減少,單株結莢也減少,且豆株生長瘦弱,易造成倒伏和病蟲害重發。根據高產地塊調查,夏大豆合理的密度為18.0~22.5萬株/hm2,一般用種量在52.5~75.0kg/hm2即可。小類型黃豆按下限,大類型黃豆按上限,肥地稀些,瘦薄地密些。
4增施肥料
過去認為大豆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種大豆不需要施肥。因此絕大多數都是白茬下種,大豆生長發育只能利用前茬施肥的后效。實踐證明,要提高大豆單產就必須增施肥料。研究資料表明:每生產50kg大豆,需要N2.5~3.3kg、P2O50.5~1.8kg、K2O0.7~1.9kg。可在播種時施復合肥375kg/hm2,或磷酸二銨150kg/hm2加氯化鉀75kg/hm2。因是板茬播種,可在播種前用播種機串施肥料或出苗后順垅串施。初花期施尿素75kg/hm2。花莢期噴1%的尿素溶液或1%氨基酸肥料1~2次,以滿足大豆各生育期對肥料的需要。
5合理灌溉,及時排澇
由于降雨的時間分布不均勻和年限間變幅較大,大豆生育期間常出現干旱和澇漬。大豆生長季節尤其是花莢期,當耕層土壤水分含量在16%以下,且預計在7~10d內無降雨的情況下要及時灌溉灌水,不能等葉片凋萎時再灌溉。灌溉最好用溝河塘水,灌溉時間以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后為宜,以免因溫度變幅太大引起大量落花落莢。遇到大雨或連續陰雨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減輕澇漬對大豆生長發育的影響。另外,如因降雨多、密度大造成豆株旺長,可于初花期用15%的多效唑450~750g/hm2均勻噴霧1~2次,能明顯降低株高,增強抗倒伏能力。6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豆田除草應以人工中耕除草為主,出苗后到封垅前中耕除草2次,既能除去雜草,疏松土壤,又能順便把圪塔苗剔除。若不能進行人工除草,可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化除。化學除草措施包括:①苗前化除:大豆播種后出苗前,可用50%的乙草胺1200mL/hm2加豆草隆60g/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封閉除草;②出苗后化除:大豆出苗后2~3個變葉期,用高效蓋草能525mL/hm2加虎威750mL/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除草。化學除草噴霧要均勻,做到不重不漏。苗前化除要倒行噴霧。
論文摘要介紹了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大田準備、稻作選擇、播種、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和防倒伏等方面內容,以期促進水稻直播栽培技術的推廣。
水稻直播栽培技術是在水稻田犁耙平整后,將浸種催芽的種子直接播于大田。其主要優點:一是具有“三省兩增一提早”的優點,即省工、省力、省成本,增產、增收,提早成熟;二是產量高。由于直播稻更有利于低節位分蘗,穗莖優化合理配置,主蘗穗基本上整齊一致,成穗率高,總穗數多,經實割同一品種產量較普通移栽水稻增產336kg/hm2,增幅4.5%;三是生育期縮短。由于無拔秧植傷和栽后返青過程,因而生育進程加快,生育期一般比同期移栽的水稻縮短5~7d;四是有利于發展集約化生產。但與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存在著播種不均勻、草害、倒伏三大難題。因此,在生產上應選好水稻品種,并且要特別注意掌握好“全苗早發、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壯栽培防倒伏”等技術措施。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要求選擇生育期較長、前期早生快發、分蘗力適中、抗病力強、植株較矮、抗倒力強的遲熟品種。在閩北山區以Ⅱ優輻819、特優716、Ⅱ優航1號等作為直播稻種較適宜。
2大田準備
按插秧田標準翻耕好稻田。要求田面泥軟硬適中。田中排水、灌水暢通,橫溝、豎溝、圍溝“三溝”相通,使田面不積水。犁耙時開好圍溝,田塊大時按2~3m寬開好畦溝,耙時注意不要填滿圍溝和畦溝,于犁耙前10~15d用農達或草甘磷進行除草以封殺雜草,然后進行先犁后耙,播前1d排放積水待播種。
3稻作選擇
就邵武市氣候條件而言,雙季早稻和再生稻播種季節溫度低,為確保2季豐收,需用薄膜育秧,需薄膜量大,成本高,因而直播栽培不宜在雙早和再生稻生產上大量推廣;雙晚或煙后稻因生產季節緊,如采用直播容易造成雙晚抽穗推遲而受寒流影響致絕收,也難以大面積推廣;最適合直播栽培的應是單季晚稻。
4浸種催芽,適時播種
天氣晴好時適時浸種、催芽、播種,防止大雨沖走種子。浸種前要曬種。采用間歇法浸種4~6h,浸種后即可催芽。種子以芽長有半粒谷長、根長有1粒谷長為宜。播種期可安排在4月底至5月下旬。大田播種量11.25~15.00kg/hm2。
播種方式一般采用手工撒播。直播大田整平后,按3~4m寬開淺溝整畦或留工作行。沙壤田隨整隨播,湖泥田要隔夜播種,將已發芽的種子直播于畦面上。為保證播種均勻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方法,先稀后補,即先播70%的種子,再用30%的種子補缺補稀。也可按2倍比例摻炒熟的商品谷進行混播,播種后20~25d要及時進行田間查苗補苗工作,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避免漏缺。
5科學肥水管理
施肥原則是勤施薄施,按“2重2輕1補”的方法進行,即重底肥、穗肥,輕施斷奶肥、促蘗肥,看苗補粒肥。在土壤肥力中等田塊,大田施純N135~165kg/hm2、P2O560~75kg/hm2、K2O112.5~150kg/hm2。其中,氮肥中的60%~70%作基肥,20%~25%作分蘗肥,5%~1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鉀肥基肥、分蘗肥各占50%。同時,在總施肥量中有30%左右的有機肥為佳。
三葉期前保持田間濕潤,三葉一心期上水結合施肥、除草。分蘗期以濕潤灌溉為主,達到穗數苗的85%,及時曬田至出現細裂為度;孕穗至抽穗期以淺水灌溉為主;抽穗至成熟期保持土壤干濕交替;成熟前5~7d斷水,切忌斷水過早。
6除草技術
以農業防除為基礎、化學防除為重點。化學除草用10%草甘磷15kg/hm2,于翻耕前10~15d選晴天于田內無水時對水750kg/hm2進行噴霧。然后進行翻耕、播種,二葉一心期灌水3cm左右,用60%丁草胺1500mL/hm2加水噴施。也可在播種后1~3d,用17.2%幼禾葆可濕性粉劑3kg/hm2對水噴霧或播后3~5d,用30%掃弗特乳油1500mL/hm2,均勻噴施。在直播稻五葉期至分蘗末期,若闊葉雜草較多,排干田水后,用20%二甲四氯鉀鹽3L/hm2對水750kg/hm2噴施,隔天灌水3.0~4.5cm,保持7~10d后自然落干。
7病蟲害防治
在稻苗生長前期主要病蟲害有負泥蟲、二化螟;中后期主要病蟲害有葉瘟、稻飛虱、卷葉螟等。在防治措施上,要采取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
論文摘要 介紹國有林場林苗兩用林的培育及經營管理技術,按市場行情發展苗木和用材林,從而更好地發揮國有林場的優勢,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皖東國有林場經營主要以人工用材林為主,主要樹種是松類、杉類、櫟類與一些闊葉樹等,一般生長周期較長,輪伐期至少需20a以上,見效慢。林場為了短期內取得經濟效益,可利用林場的土地優勢,選擇立地條件較好、地勢較為平坦的林地,營造林苗兩用林。現今城市園林與道路綠化對大苗需求量很大,培育8~15cm苗木市場前景看好,且價格可觀,造林后5~10a就能實現較高的收入。2003年至今,全椒縣馬廠林場發展營造了13.4余公頃林苗兩用林,苗木長勢良好,再有2~3a就能作為大苗出售了。
1造林苗的培育
1.1樹種選擇
兩用林的培育要選擇適宜生長并能培育大苗的樹種,重點以闊葉樹為主,立足鄉土樹種,引進一些適宜生長的新品種。如三角楓、五角楓、樸樹、欒樹、楓香、烏桕、黃連木、國槐、合歡、香樟、廣玉蘭、白玉蘭、馬卦木、楸樹、無患子、七葉樹、重陽木、櫸樹等。造林苗來源主要以自育為主,少量市場購買,因為自育苗適應性強,運輸距離短,造林成活率高。
1.2采種
根據不同樹種的特性,適時采種。采種母樹選擇長勢好、無病蟲害的十五年生左右的單株。大部分樹種的種子采收后,經風選取得飽滿成熟的種子,放于通風地方晾干待用,有的樹種子要按其生物學特性,特殊儲藏。
1.3圃地選擇與整地
圃地選擇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苗地冬季深耕、凍垡,春季3月前后精耕細作,施足基肥,同時施入硫酸亞鐵等對土壤進行消毒。苗床寬1.2m,溝寬40cm、深40cm。
1.4種子處理
播種前,先用涼水浸種,除去空癟種子及雜質,用清水洗凈。再用30℃左右的溫水浸泡24h,泡時加入0.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然后撈起種子晾干待播。對出芽較慢的樹種,采取催芽后播種,晾干待播的種子放進沙床進行催芽,各樹種催芽時間不同,在催芽的過程中注意水分、溫度、消毒,發現大部分露芽,及時播到苗田。
1.5播種
兩用林育苗與當年出圃苗有點區別,一般2~3a、地徑3~4cm的苗木林,采用條播,密度不能大。在苗床上開溝寬5cm、深1~2cm,按行距30cm,將種子直接撒在播種溝內并用細土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再在床面上蓋上一層稻草,不宜太厚,澆透水。
1.6苗期管理
種子出土前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會造成種子腐爛。每個樹種出芽時間不同,要經常觀察,發現大部分出土時,及時揭草。其后,適時澆水、松土、除草、消毒、間苗等,每10d噴灑1次800~1 000倍的40%多菌靈溶液防病,連續3次。5月份定苗結束,株距在10cm。6~9月是苗木生長旺盛期,做好抗旱、松土除草、防蟲、施肥等工作,施肥分次進行,不能過量,9月份停止施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由于不同樹種生長速度不一樣,正常的2~3a就能出圃,自育苗造林后相比買的苗成活率高、生長好。
2造林技術
2.1造林地選擇和整地
兩用林的林造地宜選擇立地條件較好、地勢相對平坦、交通便利、盡量離水源近的采伐跡地。跡地清理干凈,整地采用挖掘機全面挖,深度80~100cm,將土打碎、整平,做成4~8m寬的苗床,留溝排水,清除樹根、石塊等雜物,經冬春霜凍后墑情會很好。
2.2造林密度
綠化大苗與用材林的兩用林,初植密度為株距1.5m、行距2m,但各樹種生長的速度不同,可按不同情況確定密度,以3a內不移苗為標準,速生樹種密度2 250~3 000株/hm2,慢生樹種4 500株/hm2左右。
2.3造林時間與方法
造林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選擇健康粗壯的苗木,地徑4cm左右,做到隨起、隨運、隨栽,盡量帶好土球,不傷及根。可采用塊狀混交方式造林,提高抗病能力,也要根據樹種習性,分別栽植,保證樹種有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移栽時穴要挖大,苗木放入后根系要舒展,同時踩緊踏實,根部土培成饅頭型,如遇干旱要澆定根水。
3經營管理
3.1幼林撫育
幼林撫育主要是除草、培土、看管等。一般需要連續3a,前2a人工松土除草,扶正苗木,根部培好土,第三年幼林已要郁蔽,林下的雜草可用除草劑清理,此后雜草很難長起來。兩用林同時結合護林看管,防止人畜破壞。
3.2間作與施肥
前2a適合套種間作,種植矮桿的花生、瓜類、豆類等,實踐中以套種棉花苗木生長最好。套種不但減少了除草的費用,更主要是有效地促進了苗木的生長,解決水、肥、氣等問題。苗木成活后即可施肥,連續3a根外穴施,每年1次,每次施氮磷復合肥750kg/hm2,有條件的施腐熟的餅肥,效果最佳。
3.3培養樹型
前期作為大苗培育,培養好的干型很關鍵,萌芽性強的樹種要適時修剪,按不同樹種苗木要求定干,結合管理3a內干型就能定好,現在綠化要求2.2~2.5m以下無側枝樹型。
關鍵詞:楊樹速生豐產林,營林技術
楊樹是世界中緯度平原地區栽培面積最大、木材產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樹種之一,它具有生長快、產量高、易于更新等特點,是較好的短輪伐期工業用材經營樹種。
1.宜林地的確定
楊樹速生豐產林在短輪伐期條件下,應具有很高的生物量。同時,楊樹具喜水、喜肥、喜光的生理生態特征,對土壤條件的要求較高。因此,選擇適宜的造林地是營造楊樹速生豐產林的基本條件。根據黑龍江省地形、地貌、地理特征,必須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濕潤的壤土或沙壤土,降水量少而地下水位低于2.5m以上的干早地區必須具備灌溉條件。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方,應選擇坡度較小的河谷階地、退耕農地和沙壤河灘地。雖降水較多,但屬山梁、山脊、陡坡地,季節性缺水嚴重,降水無法充分利用的地方,不應選做宜林地。
2.苗木選擇
一是楊樹品種繁多,同一品種在不同區域生長狀況有很大差別,所以要按照“適地適樹適品種”的栽培原則,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切不可盲目引進推廣新品種。論文大全。二是楊樹苗木質量與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長有重要關系。一般選擇二年生的苗木,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選擇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徑4cm以上、梢不彎曲的壯苗。
3.整地挖穴
楊樹速生豐產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術,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這樣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楊樹根系發育,增強抗旱、抗風能力,有利于培育圓滿通直的無節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進行細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產的林地轉變為豐產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緊實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楊樹根系對深層土壤的利用。根據造林密度,在定植點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4.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不僅影響林分的生長和發育,而且最終影響采伐年齡和產量。確定栽植密度不僅要考慮楊樹的生物學特性,還要考慮目的材種的需求、材種價格和成本投入等。楊樹新品種多為樹干通直、樹冠窄的用材林品種。因此,人工林栽植密度因不同的生長目的而定,如生產造紙纖維用材,造林密度建議采用株距為3m,行距為4 m,即3m×4m,每畝55株。若地力較好,第1~3年行間可種植矮稈農作物,如花生、大豆等。由于優良新品種具有早期速生特點,在地力條件較好,集約栽培較強的地方,4~5年胸徑生長可達20~25 cm,生產纖維材,一般4~7年可采伐;如生產板材,則可加大株行距,常采用4 m×4m、4m×5m,達5~8年時可采伐。
5.撫育管理
5.1適時灌溉
楊樹是速生樹種,對水分的要求較高。除新造幼林要立即澆水外,4~6月干旱季節,要對林地適時灌溉,以保證林木旺盛生長。秋季干旱時也要進行灌溉,對各別品種進行冬灌可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灌溉次數和灌水量視天氣和土壤情況而定。一般降水年份澆水4次:3月下旬的返青水,4月下旬1次,6月上中旬1次,11月中旬1次凍水。澆水后要中耕保墑。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配備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措施,不但能使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還能節約水電費及澆水、施肥、雇工的開支等。
5.2合理施肥
基肥的施加。在造林前每株施土雜肥5~10kg,過磷酸鈣0.5 kg左右,混合后施入挖好的樹穴內根系栽植深度范圍。
追肥的要求。論文大全。第2年6月每株施尿素200~230g,第3年6月每株施尿素330~400 g。隨林齡增加可適當多施,并注意氮磷鉀的配合,追肥要與澆水結合進行。
5.3松土除草
林木郁閉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實行農林間作時可與農作物管理結合進行。郁閉后可適當減少除草次數。農林間作期間不專門為林地松土,停止間作后每年最少要松土1~2次,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結。
6.楊樹的整形
整形是為了剪去影響頂部主梢生長的競爭修枝,保證樹干通直無杈。隨著樹木長高還要修去樹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競爭枝,直到樹干8m以下通直無杈。整形在第一年生長結束后就應開始,直到3~5年,樹高達到10~14m,已經形成通直的主干時為止。在現實中,楊樹栽培時,對幼樹整形的忽視往往更甚于大樹的修枝。有的樹木主干不通直,在3~6m之間有不同程度的彎曲。這段木材是否通直對旋切膠合板的單板關系很大,彎曲部分沒法旋切,必須剔除。膠合板廠由于剔除彎曲的干材,原料浪費很大,這類重大的經濟損失都是忽視整形造成的。
8m以下樹干彎曲是由于彎曲的部位過去或現在長著競爭枝和粗大枝,它們與頂部的主梢競爭將后者擠向一側,形成彎曲的主干。如果在第一年末或第二至第四年及時整形,修去頂部和干部與主干競爭的側枝,就能保證樹干通直和圓滿。
楊樹樹冠如何發展取決于頂端優勢。楊樹是頂端優勢強的樹種,尤其是某些栽培種,主干有自然直立的特性。其頂端優勢是由于頂端分生組織的作用,控制了一級側枝的生長。整形就是通過控制側枝加強主梢,人為地加強和形成頂端優勢。
7.楊樹的修枝
修枝是為了培育膠合板、火柴工業和其他加工用的無節良材。8m以下樹干上側枝著生處的直徑達到10cm時,即應修去側枝,稱此為“固定直徑的修枝”。根據樹干直徑由下向上修枝,直到8m高為止。這樣可以保證干材芯心10cm以外沒有節,而10cm以內的芯心是旋切完膠合板的單板后廢棄的,其內有節沒有關系。因此,可根據樹干的直徑決定是否修枝。論文大全。修枝的高度大致如下: 1~3年,少量整形修剪; 4~5年,修枝到樹高1/3處;6年以后,可修枝到樹高1/2~2/3處。
8.病蟲害防治
主要是楊樹潰瘍病、爛皮病、楊樹灰斑病等病害的防治,選抗性強的優良品種,改善生長條件是重要的預防措施,發病時可用退菌特、甲基托布津、代森鋅防治。蟲害主要為蛀干害蟲和食葉害蟲。蛀干害蟲主要是天牛,防治可采取選擇抗蟲楊樹品種、在取食的桑樹和構樹上捕捉成蟲、用毒鑒防治等措施;食葉害蟲主要是楊扇舟蛾和楊小舟蛾,防治可采取燈光誘殺成蟲、化學藥劑防治等措施。
9.結語
我國目前進行的速生豐產林工程建設中,楊樹以其造林易成活,林分速生、豐產、高效等優點成為工程造林的重要樹種,深受林區企業和群眾喜歡,造林面積相對較大。如何保障工程造林質量,確保營林成效,這就需要在營林中采取科學手段和有效措施,提高楊樹豐產林營林成材率。
【參考文獻】
[1]趙志學.確定楊樹速生豐產林初植密度的方法[J].河北林業科技,2009,(1).
[2]劉蕓.楊樹速生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09(16).
[3]楊波.楊樹速生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7).
[4]田剛.楊樹速生豐產林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