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數據》創刊于2016年,發行周期:季刊,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科學數據領域的一面旗幟,自創刊以來,始終秉持著其獨特的辦刊宗旨,不忘初心,不辱使命,致力于為廣大專家學者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科學數據交流平臺。這本雜志不僅承載著傳播科學數據知識、分享數據應用經驗的重任,更肩負著推動科學數據可發現、可訪問、可互操作和可重用的歷史使命。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雜志繼續堅守其初心,不斷提升自身的品質和影響力。它深知,科學數據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是推動多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的關鍵要素。因此,雜志始終致力于挖掘和展示科學數據的價值,通過刊登高質量的科學數據論文、案例分析和應用實踐,為廣大專家學者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和靈感來源。
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專家學者,雜志不斷拓展其國際視野,積極與國際科學數據界開展交流與合作。它通過與國際知名科學數據期刊和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國際先進的科學數據管理理念和技術,逐步提升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同時,雜志還積極鼓勵國內專家學者參與國際科學數據項目和研究,推動中國科學數據走向世界舞臺。
農業信息高質量圖譜數據、專題 青藏高原多源衛星數據與生態系統關鍵參數遙感產品集、專題、專題 農業信息高質量圖譜數據、2023多語種智能信息處理數據集
郵編:100083。
1、投稿時沒有字數和頁數上的限制,一般5000-8000字為宜。
2、投稿論文在Ⅱ區(推薦閱讀區)發表前,可根據作者意見調整,需向編輯部提供書面材料或郵件說明。Ⅱ區發表后(簽訂數據論文出版協議后)即為正式發表,一般不得再修改信息。
3、作者投稿后即進入審理流程,為保證編輯部、編委會和審稿人評審的稿件一致,請作者務必保證所投稿件為定稿。如作者認為已進入審理流程的稿件非常有必要更新,請聯系編輯部協商解決。
4、更新由數據作者在“我的數據”頁面發起申請,經編輯部審核通過后產生新的版本在線發表。數據集更新不產生新的DOI,所有已發表的歷史版本均可在ScienceDB站點訪問到。
5、明晰的知識產權關系:作者所投稿的數據論文對應的數據集須具有清晰的知識產權所屬關系,也即數據論文的作者具有或被授權具有全權處置數據集的權利,能夠自主地安排數據集的開放共享相關事宜。
6、較高的數據質量:數據論文所描述的數據集應遵循嚴謹的數據生產與加工方法,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并能在數據論文中將上述信息及關于數據集生產背景、內容組成、大小和數據格式等方面的信息做充分介紹。
7、數據集準備得當:數據論文投稿同時,作者須將完整的數據集存儲于本刊認可的數據存儲庫(數據組織得當、符合行業領域通用規范、可公開訪問、提供長期穩定服務等),以便于本刊評審與讀者查詢獲取。
8、每篇來稿至少準備一張封面照片,并以附件形式上傳。特別情況:涉及人類的隱私問題或公眾安全等信息不在出版范圍之列。
9、文責自負,不存在抄襲、剽竊、侵權等不良行為,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物刊載,不允許一稿多投,不接受任何語種的翻譯稿。
10、數據數據論文應當詳細描述其所對應的數據集,包括數據集采集和處理方法,數據樣本描述,數據質量控制和評估,以及數據價值、數據使用方法和建議等其他便于理解和使用數據的相關信息等。但論文中不應當包括新的科學假設、新的觀點和新的科學方法等內容(此類內容一般發表于研究論文中)。論文體例與內容說明詳見論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