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生發言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具體說來,積極的情感有以下作用:
一、激興趣,引動機的作用
如果你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你會發現學生對你是隔膜的,對你營造的語文課堂的藝術水平是揣度的,期盼的,也是懷疑的,甚至也許情況會更糟,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是沒興趣的。雙目與眾目相對的,雙方的感情都是整裝待發的。接著,你的滲透著氣質、風度、能力的語言說出了,你的以個性化的語言藝術為載體的知識傳達出去了,落在學生們的心海中。如果在學生們的心中產生了諸如“這個老師也太有意思了”,“這個老師也太有個性了!”等等之類的感受,那他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大了。這興趣與其說是對語文的,不如說是對老師的。教者的教學藝術在學生心中引起極大的審美感受,這種美的感受是合目的,合規律的,既合乎學生提高能力的愿望,又合乎學生獲得愉悅感、幸福感的愿望,因而是合乎教學規律的。
這種由老師相處伊始而產生的合目的而又合規律的積極的情感由于在計劃授課中作了合乎知識體系,合乎心靈需要的延伸而保持、加深,那么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只能是有增無減了。
因此說,積極的情感產生之時,也就是學習的興趣被引發之時。
二、強注意,堅意志的作用
作為施教的人怎樣才能使學生的注意跟著自己走呢?古人不是說“感人心者莫失于情”嘛,情之所系,就是心之所屬,那么注意力又如何不集中呢?所以說只有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 才能加強學生注意的品質。在課堂上,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情激活作品的情,進而去融匯學生的情,那學生的心還會始終追逐著教學者發散的信息嗎?如果一個語文教師不能使他的學生在特別愉悅的情境中作理性思考,不能使學生在思疑時的緊張感,攻關時的興奮感,徹悟時的放松感,成就時的幸福感的體驗中自覺地牽動注意,并使它張弛有度的話,那又怎能保持學生對你發出的信息及時準確地進行過濾、分解、合成呢?群情振奮時,他們的大腦皮層高度興奮,正是心目耳力精聚之時,而當過后,因為他們已經對語文產生了“不離不棄”的情感,就會自覺地去調動意志品質去給注意品質輸送養料了。
因此說,情感的使學生的注意品質和意志品質閃閃放光了。
三、 強記憶,深思維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記憶的速度和牢固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記憶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如果記憶者情緒高漲,對識記的內容感興趣,識記就會鮮明、牢固。因為在積極的情感狀態下,大腦皮層上所產生的興奮中心就格外地優越,優勢興奮中心的存在,能夠保證大腦對識記對象的反映更加清晰和完善。所以加大強度,死記硬背不如調動學生積極性。
積極的情感,還能夠深化人的思維。因為情感對個體的認識過程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美國心理學家莫維爾認為:“情緒指導認知過程,影響推理。”蘇聯心理學家基赫尼羅夫認為:“協調思維活動的各種本質因素正是同情緒相聯系,保證了思維活動的各種本質因素正是同情緒相聯系,保證了思維活動的靈活性,重新調整、修正,避免刻板式和更替現存的定式。”這也是因為,當學生處在積極的情感狀態下,大腦處于興奮狀態,那么對教師的指導意圖領會得特別快,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思維活動開展的特別快。如果心情低落,大腦則會處于抑制狀態,思維則不具穿透力。
四、 發揮個性,完善人格的作用
摘 要 近幾年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教學方式也在逐漸的完善,如何能夠更好的改善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技能能力成為當前我國高中體育特長訓練研究的主要內容。因此,本文中針對當前我國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提升效果方法進行研究,發現未來可以在教學中可以制定計劃性的教學計劃,加強速度訓練,合理分配時間,提升短距離快速跑和迅速位移練習等,從而從體育特長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上進行提升,提高訓練效果。
關鍵詞 高中 體育特長生 訓練 效果
高中體育特長生是具有體育特長能力的學生,我國高校在錄取學生中會招收一些具有特長的學生,體育特長生就是其中的一種。體育特長生的產生能夠為一些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進入大學校園提供競爭條件,從而發揮其特長性。技能訓練是對學生體育能力的一種培養。因此,在對體育特長生進行日常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其訓練效果方面的提升,從而提高體育特長生的能力。
一、高中體育特長生日常訓練現狀
針對當前我國高中體育特長生田徑日常訓練現狀為例,針對臺州市區內部高中生體育特長生的日常訓練現狀進行統計,本次調查中樣本總人數為300人,針對其日常訓練中的項目、時間對其日常訓練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第一,高中體育特長生日常訓練項目現狀。當前臺州市高中體育田徑特長生日常訓練內容主要包括靈活性訓練、力量訓練、速度訓練和技能訓練。其中靈活性訓練占總訓練任務的10%,力量訓練占訓練任務的20%,速度訓練占總訓練任務的25%,專項訓練占總訓練任務的30%,其他訓練占15%。
第二,高中體育特長生日常訓練時間現狀。當前我國臺州市體育特長生日常訓練的時間分配情況,其中靈活性訓練時間為(0.5±0.2)h,力量訓練時間為(1.5±0.3)h,其他訓練時間為(1±0.5)h,速度訓練時間為(1.5±0.5)h,專項訓練時間為(2.0±0.5)h。
二、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當前臺州市體育田徑特長生日常訓練現狀對其進行分析,結合查閱的資料和全國各大高校體育特長生教學的現狀進行綜合性研究得出,當前我國高中體育田徑特長生訓練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訓練缺少計劃性。體育田徑特長生在其訓練過程中教師對其訓練計劃的規劃性較低[1]。其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根據教學經驗對學生的訓練計劃進行制定,并沒有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建立符合學生個人體育田徑特長特征的教學方式。第二,訓練內容缺少多樣性。當前我國高中對體育田徑特長生的訓練內容主要以速度、力量和技能為主,缺少各項內容中的針對性訓練。例如,在力量訓練中過于注重大肌肉群的訓練,忽視了小肌肉群及各關節與核心力量的訓練,從而導致學生訓練效果的降低。第三、過于關注訓練而忽視文化學習,目前高中教師對體育特長生訓練中只關注學生的體育訓練,忽略了文化課學習的時間安排。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的體育成績很優秀,但是還是上不了大學。此外,在項目訓練時間上過分注重時間分配的均勻性,缺少時間分配的合理性,降低了訓練效果[2]。
三、提升體育特長生訓練效果的措施
針對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針對性改進措施,從提高我國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效果,詳細的改進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計劃性訓練方案。計劃訓練方案的制定主要是針對特長生的實際能力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從而提升訓練效果。例如,對于剛剛從事開始的學生其訓練計劃的時間應該設定為6個月,而對于已經接受訓練一段時間的學生在可以將其訓練時間縮短為3個月,從而有計劃的實施訓練計劃[3]。此外,在計劃制定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骨骼生長發育狀況和肌肉情況進行計劃制定,避免訓練損傷的產生。
第二,增加訓練內容的多樣性。在日常訓練中除了基礎訓練還可以在各項訓練中增加訓練內容,改變枯燥的訓練。在靈活性與協調性的訓練中可以穿插一些體育游戲來進行,通過游戲來發展學生的靈活性與協調性。在速度訓練中多穿插一些快頻率、快速反應以及牽引跑、下坡跑等練習,增加訓練的趣味性。同時,在力量訓練中應多關注學生小肌肉群、各個關節以及核心力量的訓練。力量訓練應以適量、快速為主。力量的訓練應結合學生的專項以及身體的發育狀況來制定。同時,在一般性訓練中可以穿插一些球類運動來調節學生的訓練狀態。
第三,合理分配訓練時間。體育特長生的時間不僅要用于體育特長訓練,也需要學習文化課。因此,教師在對其訓練時間上應該合理分配訓練時間,在不影響文化課的情況下提高訓練效果。例如,根據學生訓練項目的強弱分配時間、利用訓練所需時間長短分配時間、利用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分配時間、利用教學任務分配時間等。以根據學生強弱為例,在對其進行時間分配中縮短技能性較強的訓練項目,延長技能性弱的項目,將相同訓練內容分單雙周進行訓練,采用時間交替的方式合理分配訓練時間,提升訓練效果。
四、總結
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效果的提升與日常訓練內容和訓練計劃存在著直接關系,因此,在對其訓練效果提升過程中需要根據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日常訓練進行詳細的訓練計劃制定,從而提升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技能,為其發展提供有力的教學支持。
參考文獻:
[1] 時軍霞.提高高中體育特長生訓練效率的方式淺談[J].當代體育科技.2013.09(01):26-27.
一、速度素質訓練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素質項目,要求人體運動器官在缺氧的情況下,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短跑對人體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高神經系統的快速反應的能力和靈活性,提高無氧耐力。
短跑的技術結構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四個階段組成。影響短跑成績的主要因素是步頻與步幅。所以,在教學訓練中主要采用技術性練習和跑的能力練習。對于技術性練習,一般采用30米起跑練習,30米行進間跑,做5~6組;原地快速擺臂80-100次,做2~3組;原地快速高抬腿練習60次,做2~3組;后蹬跑60米,做2~3組;30米、50米、80米加速跑或(或大步跑),做5~8次;150米中前100米后登跑、后50米全速跑等3~5次;對于跑的能力練習,一般采用200米~300米重復跑3~5次,做1~2組,在跑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蹬擺結合放松大步;100米間歇跑,做5~6組,間歇2~4分鐘;80米牽引跑,做5~6次;利用地形、地勢進行上坡跑、下坡跑、順風跑等多種方式練習相結合。
最后在練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樹立戰勝自我的決心和戰勝他人的信心。短跑屬于極限運動,要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提出具體要求,一次課總量一般不超過600米~800米,以防止過度疲勞。
二、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是人體或身體某些部分用力的能力或肌肉在人體活動中克服內部和外部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質是決定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沒有力量,運動成績就不會有較大的提高。而協調能力是決定力量發揮能動效應的關鍵,因此,在教學訓練中采用力量練習與協調練習交叉進行的方法,使其共同發展。
在力量訓練中要根據學生的訓練水平制定訓練方法,一般采用增大肌肉生理橫斷面的訓練和改善肌肉協調能力的訓練。在訓練中,我們先進行增大肌肉生理橫斷面的訓練,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礎,再進行肌肉協調能力的訓練,這樣可以防止學生在練習中受傷。
增大肌肉生理橫斷面的力量訓練,負荷強度采用本人最大負荷的60~80%的強度進行重復練習,每組5~10次,做3~5組。這種方法可促使肌肉功能性肥大,增加肌肉的生理橫斷面。改善肌肉協調能力的力量訓練,負荷強度用本人最大極限負荷的85%以上的強度,重復2~3次,做4~7組。這種強度刺激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向肌肉發放沖動的頻率和強度,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參加工作。
三、立定跳遠訓練
第一:擺臂練習。我們可將擺臂練習分為三步:一、雙腳并立,身體立直,雙臂側上舉,重心上提;二、身體下蹲重心下移,雙臂經前下擺至側后,上體前傾;三、雙臂快速經前擺至側上舉部位并制動。在擺臂練習熟練后,做第三個動作擺臂制動同時,雙腿用力蹬離地面,向上跳起。注意身體一定要保持協調。平常起跳只用雙腿力量,這樣練習可以同時增加雙臂上擺力量,加大向上動能,可以更有利于提高立定跳遠成績。
第二:收腹練習。立定跳遠落地時,彎腿落地和小腿伸直腳后跟落地兩者之間間距至少相差10~20厘米,要練習到小腿伸直落地,有一定難度。平時教學中,只提到“收腹舉腿,小腿前伸”,具體練習方法很少提到。現介紹一簡單有效的練習方法:跳起雙手觸摸腳尖。練習時先易后難:一、原地彎腰雙手觸摸腳尖;二、雙手放踝關節前伸跳起觸摸腳尖;三、雙手放膝關節前伸跳起觸摸腳尖;四、雙手前平伸跳起觸摸腳尖;五、雙手上舉跳起觸摸腳尖;六、原地跳起雙手觸摸腳尖。注意跳起時雙腿同時起跳,腿向前伸直,雙手同時向前觸摸腳尖,收腹時動作要快,上體快速下壓。練習熟練后,可以使腳后跟先著地并且身體不后坐。
第三:落地。落地時,在自己平時跳的成績前10厘米處劃一標志,落地時腳后跟照著標志落地,在掌握收腹練習要領后多次練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對話延續
《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提到,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對此,小學英語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語言交流的平臺,通過課堂中的各種英語對話活動,實現教學的目的。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對話的程度,就起著衡量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作用,只有鼓勵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對話,才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語境――對話延續的前提
1.實而不虛,言之有物。例如,筆者在上一般過去時態時,對于was/were的用法,設置了以下的猜一猜活動,讓孩子們在趣味性的猜猜游戲中,學會使用was/were。游戲開始,請孩子們閉上雙眼,然后筆者把原來放在講臺上的英語書藏起來。
T: Where is my English book?/S: It’s on the desk./T: Please open your eye. It isn’t on my desk now./S: But it was on the desk just now./T: Then, where is it now?/S: Is it...?
在這一游戲活動中,孩子們為了猜出教師的英語書到哪里去了,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他們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時態,靈活地應用is和was,當用得不正確時,其他同學進行提示。由于活動能吸引學生,所以促發了學生的思維熱情,使教學對話能順利地進行。
2.簡而不難,信手拈來。有的教師,為了課堂的形式更加精彩、華麗,會使用很多的圖片、課件等,但是學生卻往往由于信息過多,無法梳理出頭緒, 難以掌握課堂的重點。其實,符合學生的特點,簡簡單單才是真。例如,在學習《Shapes》的內容,筆者使用了一幅圖片,出示一塊熟悉的黑板,問到:“What is the shape of the blackboard?”學生:“It’s a rectangle.”教師:“Can you draw a rectangle?”學生:“Of course!”一切課堂形式都是為了課堂教學服務,為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服務,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如果為了課堂的華麗,而單純地追求課堂形式,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反而會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讓學生不知所措,這是得不償失的。
二、時機――對話延續的關鍵
1.拓展遷移,在溫故知新時。在語言交流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于課堂的內容,受限于教材。課堂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因此在對話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遷移拓展,以教師的問題引出學生的話題,實現對話的延續。如在學習Seasons的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以下的對話。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S: I like winter best./T: Please give your reasons./S: Because I can see snow in winter./S: The snow is so beautiful!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的語言交流,不是僅僅圍繞教材的句式練習,而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進行自由拓展,不僅使他們學以致用,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豐富課堂的形式。
2.和風細雨,在糾錯改過時。在課堂中,孩子們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在積極參與課堂對話時,難免會出現錯誤。學生的這些錯誤,就是教師點撥和引導的關鍵點。這時,教師要為孩子們搭建進步的臺階,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思考。如
S: There is a bag in my book./T: Where are the books?/S: They are in my bag./T: Ok! There are some...in my bag./S: There are some books in my bag.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筆者不是急于點出孩子們在對話中的錯誤,而是通過問題引導,使孩子們在對話中發現問題,達到正確表達,不僅糾正了錯誤,而且實現了對話,達到了糾錯的增值。
新課改施行十年來,體育教學也進行了實質性的改變,從以前學生認為體育課是一個“玩”的課轉變成體育教學是一種對學生個性和綜合技能的培養,也成為了教學計劃中重要的部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師要結合多年來的體育教學經驗,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體育教學的研究中做出貢獻。
關鍵詞:
體育教學;個性發展;實踐分析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早已不再拘泥于文化課在課堂中的教學,而是走出教室進入操場,體育教學也擔當起了對中學生個性發展的重任。個性發展就是人的人格性格的發展,通常在青少年時期是發展定型的階段,所以我們不能再沿用以前的上課方式,應當實行新的實踐教學。下面將要針對此進行分析,給出改進思路。
一、制作完整的高中體育教學計劃
學校在學期開始前就要開始制作完整的體育教學計劃,根據老師的教學內容和風格詳細地安排講解演示、學生練習和學生互動的時間。由于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個性,那么在學生互動方面應當多動腦筋,開展對個性培養有益、有創新的活動,比如組織小型體育競賽、豐富多樣的體育游戲,這些都可以一方面緩解學習壓力,一方面培養個性發展。本文給出制作體育教學計劃的思路是:首先,每堂課中25%的時間進行理論講解和示范,25%的時間進行學生練習,50%的時間進行學生互動,充分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其次,針對老師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學期每一周的計劃,在期末也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特點進行一對一考察,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設置統一的達標標準。這樣的教學計劃可能會得到這樣的效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而且各不相同,他們都能在這些體育項目上找到樂趣,從而培養學生個性。
二、體育教學的學生互動方式
上面提到體育課堂上學生互動時間占到了50%,那么如何安排這些活動,安排什么活動也是本文要探討的核心,下面將給出一些方案,來為致力于體育教學的同胞提供參考。(1)小型體育競賽。更快、更高、更強,健康向上是自奧運會以來一直沿用的體育精神,而我們在高中體育教學中也應當有這一方面的體現,開展有益的小型體育競賽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渲染課堂比賽氛圍,感悟體育精神。小型體育競賽主要以團隊競賽為主,按照學生的水平差異分成水平和人數平均的若干組,教師選擇至少三項與課堂內容有關的體育項目作為比拼內容,比如短跑、投籃、跳遠等,多種不同的組合也起到不同的鍛煉效果,按照分數多少得出名次,并給表現優異的學生期末成績加1分的表揚。學生便會積極地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獲得更好的成績。(2)體育游戲。體育游戲主要注重學生是否能夠從體育中獲得樂趣,并且產生興趣,興趣可以指引個性的發展,也是學生取得成功的內在原因。對于跑步有益的體育游戲可以帶學生這么玩:學生手拉手圍好一個圈,先選出一個學生來當警察站在圈外,然后用“擊鼓傳花”的方式傳遞籃球,當教師隨機喊“停”時,拿籃球的學生就是小偷,該學生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方向逃跑,警察若追上了小偷,那么小偷指定一個同學表演節目,如果沒有追上警察就指定另外一個同學表演節目。這樣的體育游戲不僅學生可以從游戲中得到鍛煉,而且提高了跑步能力、表演能力、在人多場合的應變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3)差異性互動交流。教師應當明白,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個體都有他們的差異性,有的學生膽大好動,而有的學生文靜內向,那么如何針對他們之間的差異來進行體育教育呢?首先,應當通過其他活動和教學進展來觀察學生,觀察他們接受能力如何,練習的過程是否吃力,是否具有體育天賦,在心里有一個一定的了解,初步的分為內向和外向,然后通過更加細致的觀察,再根據性格區分出不同個體。其次,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互動交流,對于外向好動對于體育運動有濃烈興趣的學生,我們可以讓他們嘗試具有挑戰性的運動,比如三步上籃、排球扣球、羽毛球殺球等一些專業性動作;對于內向文靜的學生,我們或許可以從交流下棋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從某種意義來講,棋類運動也可以算作體育運動,從智力水平提升個性發展。通過這些方式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個性發展也是頗有益處的。
三、體育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體育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以下問題:第一,一定要注意保證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在教授知識時,一定要說明體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安全隱患,同時也要強調安全使用,比如杠鈴舉重器材,應當按照自己的負重水平來對其加碼,切不可過于負重,而砸到自己和他人;第二,尊重學生的意愿,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如果學生對于某一個體育項目非常厭煩,教師切不可強迫其進行訓練,這樣反而會造成負面效果,讓學生厭煩整個體育課,學生做錯了某個動作時,不要指責謾罵,而是委婉正確的引導;第三,教師應當注重體育課上學習量的合理性,不能太松散也不能太繁重,盡量讓學生感到有點累,但不是極其累的狀態。
四、結束語
在高中的體育教學中加入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要求,如果教師使用以上思路和引導,必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還能讓學生一邊鍛煉身體以便展示自己的個性,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創新,得出符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方案,學生可以體會到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熱愛體育運動。這是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我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擁有自己健康的個性,具有朝氣與活力,成為高素質人才,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汪錦松 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改進教法交際能力實驗研究目前的中小學外語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施教者沒有很好理解和吃透新大綱的要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使學習者在長期枯燥的題海中逐漸失去學習外語的興趣,使本來多姿多彩的語言交際活動失去了它應有的空間和活力,往往是題海中游刃有余,交際中一籌莫展,這一殘酷的現狀值得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呢?改進教法對交際能力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過問卷和實際觀察,筆者發現很多英語教師在講課文或語法時,全節課都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進行講解、翻譯和分析句子結構,套用教參上現成的例句,根本沒有任何師生雙邊活動,也就談不上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了。在實驗中,筆者選取兩個條件相同的平行班級,分別作為對比班和實驗班。筆者在對比班仍是實行傳統的教學法,即講授法,教師講、學生記、課后背;而在實驗班,筆者則大膽地運用交際教學法,即每個教學環節都具有效的交際活動,教學過程也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特別是在大多數人認為難以實現交際能力培養的新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作了大膽的嘗試。筆者在對比班是按以下步驟教授新知識點或語言點的:教師指出新知識點教師作出解釋教師給出例句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點和例句。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任何活用語言的機會,只是被動地記憶或理解。而在實驗班,筆者則按如下步驟進行新知識點的教學:讓學生自己找出難點和重點和學生討論教師釋疑實踐、鞏固(結合學生熟悉的話題舉例、操練)學會應用(要求學生運用語言點會話、造句等),在實驗班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一步驟學生都有運用英語進行活動的機會,大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松,說得愉快,教學效果較好。例如,對高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教和最難學的語言點——定語從句的教學,筆者在對比班和實驗班嘗試運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教法。在對比班,筆者對定語從句的特證和用法作了系統的介紹:定語從句是由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引導的形容詞從句,修飾句中的名詞;引導定語從句的關系代詞有“who”“whom”“whose”“which”“that”,關系副詞有“when”“where”“why”,定語從句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種。每次都舉了例句,還講解了主句和從句的時態關系,十分全面。黑板抄了又擦,擦了又抄,整整用了兩節課。筆者自感有關定語從句該講的內容已全講完了。學生全神貫注聽了二節課,感到頭昏腦脹,當場學生反應不佳,后來的作業檢查更令人失望。而在實驗班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現摘取部分教學過程介紹如下:
第一步:引入。
T:(教師手指窗外)That man is a thief.(板書)
Ss:(學生感到驚訝、齊望窗外)Who? which man? A thief?
T:The man who is smoking in front of the shop. Can you see?
Ss:(學生根據提示尋找,自語)The man who is smoking.
T: Can you see now?
Ss: Yes, I can.
T:Which man?
Ss:The man who is smoking in front of the shop.
T:Right.
第二步:講解。
把學生所講的最后一句話“The man who is smoking in front of the shop”補充完整,即為“The man(who is smoking in front of the shop)is a thief”,然后就定語從句作簡單介紹(略)。
第三步:初步操練。
操練的步驟分:要求學生重復原句,檢查5~7人;要求學生依據此句型認指窗外一個人,必須用定語從句;先在小組中試說,教師巡回指導;全班試說,說得好的,全班重復。
如:The man who is standing there is our English teacher.
The boy who is running is my friend.
第四步:擴散。
T:Do you know why I say the man is a thief?
Ss:(思考)
T:Because the man who i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shop stole my bag yesterday.
然后讓學生聽寫此句,互相對照,并讓2~3人讀出此句。全程只用了近20分鐘,又回頭結合課文進一步練習。在實驗班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雙向交流,有情有景,學以致用,從而在學習枯燥語法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經過近兩年的實驗,筆者對實驗班和對比班作了比較:分別在實驗前期、實驗中期及結題階段隨時抽取2個實驗班級(共110名學生)及相應的2個對比班級(共110名學生)就相關細化的項目進行了客觀的測評及對比,分析發現:隨著實驗時間的推進,實驗班的學生比相應的對比班級有了明顯進步:
實驗班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有了英語學習的興趣,他們運用英語的欲望增強了,他們在享受英語中提高了英語的運用能力。
實驗班的學生的精神面貌變了。在課堂上,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老師的話語作出反應,他們從心里上真正感到他們是學習的主體,他們自信、熱情、活躍以及表達的欲望就是最好的明證。
實驗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明顯提高了。他們聽的能力提高了,說的欲望增強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達到了。
關鍵詞 語法教學 大學生 英語聽力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知識,而且就我國目前的教育狀況來說基本學生在高中的時候就學習完了所有的英語語法知識。許多學生將自己在大學英語餓等要求定在了過英語四六級上。就我們目前來說,四六級當中英語聽力所占的比重還是比較大的,所以說對于大學生來說提高聽力也是很重要的。就在英語的實際學習來說,聽力主要考驗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如果我們深入剖析的話則會發現語法好的學生能夠較快地理解自己所聽到的英文內容,從而將其轉化成漢語。所以一般來說,語法學習好的學習聽力也是比較好的,這是因為他們可以很快地根據句子的語法構成來理解內容。所以說較好的語法知識是能夠幫助學生聽力水平提高的。
1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在英語的學習當中無非也就是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當我們認真觀察則會發現這幾個方面都和語法有著很大的關聯,可以說深厚的語法基礎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在對于語法的學習當中教師會很條理的將不同的類型分類講解,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有意識地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加以分類,畢竟對語法的掌握程度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理解和記憶的。況且在高中的時候教師會對什么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以及其他的一些語法知識進行輪番的講解,在長期的熏陶之下學生們都會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進入大學階段之后,由于沒有了教師的強制性學習,大學教師也不會再像中學一樣系統地講授語法知識,許多學生就將語法的學習擱置一旁。而且語法和聽力的學習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它們都是依靠一定的句子結構來表達意思的,可以說有了一定的語法知識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英語聽力的水平。好的記憶力對于英語聽力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對于聽力來說,有著好的語法知識可以快速的分解語法結構,也能夠準確地掌握句子的關鍵字詞,這樣是有助于學生理解語義的。況且在一般情況下,聽力都是大段的段落,答題也都是在完全聽完之后才會作答,所以說具備好的語法知識才能夠準確記住它們的含義,是可以提高答題正確率的。就實際的交流對話來說,這也是一個考察聽力的過程,所以說有了好的語法知識才能夠有效提高聽力水平。
2實驗及結論
2.1實驗過程
為了實際驗證語法能力對于大學生英語聽力的影響。筆者實際調查了幾個班的情況。首先初步了解了學生們的英語語法知識,讓他們做了一些考察語法的卷子。而后又讓他們聽了六級的聽力,讓他們簡單記錄下了自己所聽到的文章和語段的內容和其后的選擇題。在最后則將他們在兩個測試當中的分數放在一起進行考察,然后再讓他們各個談談在做每次測試當中的感受。
2.2實驗結果
在統計了學生的分數之后,綜合起來則會發現語法考試成績高的學生在英語聽力的測驗當中也有很好的表現,成績也是比較高的。這很明顯說明了語法水平對于學生的聽力確實有著極大的影響。而且在測驗完成后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進行采訪,就他們在聽力的過程當中是根據什么來進行記錄和做題的。通過采訪,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語法功底好的學生是通過語法結構和分析句子來快速理解和記憶聽力內容的。而語法功底相對差的學生則是通過聽到的個別單詞和句子來進行大致含義推測的,所以說語法掌握的能力對于聽力有著很大的影響。
3小結
本文是基于我對于相關知識的了解展開的,在文章當中首先論述了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然后又分別論述了實驗的過程和結論。由于英語的學習是長期的,對于語法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需要在長期的練習當中提高的。因而在如今大學生的學習當中應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首先學習語法知識,在這個基礎之上再逐步鍛煉自己的聽力能力,這樣才能夠做到循序漸進,也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宥于個人知識水平的限制,并未能夠進行全面詳盡的論述,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蘇靜.句法簡化對大學英語專業學生聽力理解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34(2):125-130.
關鍵詞:河北省 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個性發展
個性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態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同時個性又具有獨特性,即個性的差異性;那么在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個性就成了首要問題。本人在多年教學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就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有利于體育教學做了一些細致的研究。
1.河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從當前河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來看,很多傳統式的體育項目都已經在教學當中占據著主體性的位置。但是,由于學生個體在性別、自身體質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所以,在對于體育課程開展過程當中,有的學生會缺乏積極性。
1.1 對學生個性培養不符合社會的要求
首先,從河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本身的狀況來看,他們對于體育課程的教學觀念與實踐方式,甚至省內大多數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都停留在傳統層面上,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以傳統方式為主,而傳統的應試教育方式,難以有效調動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也使得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難以實現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從另一層面上來看,學生在體育技能的獲取以及實踐的過程當中,也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培養和提高,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追求都帶來了直接的影響。
1.2 教學內容缺乏新意與創造性
從當前河北省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內容上來看,很多體育訓練與練習都是重復的關系,有的體育內容甚至出現了很多次,學生在反復接觸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失去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發現與之前課程的相似之處,難免會產生厭倦感,這種厭倦感不僅會在體育課上體現出來,甚至會把這種情緒帶到其他的學科當中,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
1.3 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對于不同學科的課程,其存在著不同的特點與教學目標,和其他學科相比較,體育課程開展的過程當中,應當更應當把學生的自我實踐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當前,河北省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課程的過程當中,依舊以學術類課程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因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學生不能夠得到機會來表達自己的個性,也不能夠嶄新自己對于體育課程的需求與期望,對于體育課程當中個性發揮與培養受到影響。
1.4 課時安排不合理
和其他學科相比,體育課程存在著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在高職院校進行課程編排的時候,把體育課程放在其他課程之后,明顯落后于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體育課程編排較少,并且時段也并不合理,導致學生難以價格這門學科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夠在有限時間內進行合理有效的應用。長此以往,學生就不能夠真正掌握體育課本當中的運動技巧,技術動作也難以得到掌握。事實上,體育課程當中所涉及到的技術與動作,需要大量、反復的練習,才能夠真正被掌握,如果沒有合理的課時安排座位支撐,那么勢必會影響到對學生的培養。
2.河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實現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
2.1 開展因材施教式的體育課程教學活動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結合學生的個體性差異與特點,來對于教學活動進行組織,從而進一步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發揮自身的個性特點與優勢,也能夠選擇出來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來進行深入學習,得到進一步發展。為了能夠從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教師還可以適當創造出來一個和諧、民主、輕松的學習氛圍,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得到了開發,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強化自我選擇能力,激發個性發展。
2.2 創建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
落實體育教學的關鍵就是創建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個性發展的目的能夠得到激發。基于此,在高職院校當中,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來,適當增設一些與體育活動相關的課外活動,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競賽的方式,使得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激發與培養,也能夠進一步發揮其個性特點,進行培養。對于課堂上的教學安排應當具有合理性,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做出深入地研究,培養個性。
2.3 合理安排課程與課時
為了能夠包成課程科學合理地進行,使得學生個性培養目標能夠得到實現,高職院校應當充分重視起來體育課程本身,調動師資力量,對于體育課程進行優化與創新,相應地增加課時,從而最大程度上使得體育課程的教學實踐,逐漸落實合理化安排,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熱情也必然會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面上來,也有利于在體育課程當中培養個性。
2.4 學生個性培養與時代和社會需求相適應
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型的變化,無論是哪個時代,在對于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都應當與時代的需求相契合。具體而言,應當將學生的培養作為基本出發點,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培養,不可脫離社會需求。只有這樣,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夠與社會的需求相契合。學生本身也應當感受到自身的發展需求所帶來的滿足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所收獲。
3.結語
總的來說,當前河北省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當中,往往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性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因此,應當積極創造優良的教育教學氛圍,體育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能夠得到滿足,這也能夠與社會人才的需求方向相契合。
參考文獻:
[1]劉偉靈. 學校體育教學與學生個性發展的研究[J]. 科學中國人, 2015(7Z).
[2]韋愛常. 淺析體育教育中學生個性差異與個性發展[J]. 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 2016(5):168-169.
[3]周同扣. 高中體育教學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研究[J]. 讀寫算:教育導刊, 2015(16):183-183.
一、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應用現狀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黑龍江省12所普通高校100名公共體育課教師和300名大二學生為調查對象。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內容,通過查閱文獻并咨詢專家設計了調查問卷。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系(部)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其中,對教師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有效問卷88份,回收率為92%,有效率為95.6%;對學生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3份,有效問卷280份,回收率為94.3%,有效率為98.9%。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目前我省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主要以結果性評價、定量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占77.3%、定量評價占65.9%;而以過程性評價、定性評價為輔,過程性評價占60.2%、定性評價占51.1%;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雖然在受調查的部分高校中曾經開展過,但由于種種原因取消了這種評價方法;結果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在我省的普通高校體育課成績評價中占主導地位,雖然這種評價方式與過去只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的傳統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與當今國際課程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的做法相悖。經過進一步走訪調查發現,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采用這種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原因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評價方法本身易于操作,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第二,評價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三,學校的統一規定以及受傳統評價方式的影響。普遍不采用新的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的原因歸結可為以下兩方面:第一,評價方法理論性過強,不易于操作,如反饋性評價或診斷性評價。第二,由于學生的誠信素質有高有低,促使評價的結果易出現不確定性,實施困難,影響教學效率,例如學生自評或互評。
二、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一直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系統、科學、全面的評價方法,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體育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統一的活動,體育課成績評價既是對學生體育能力和成績作出評價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
1.從總體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行體育課成績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歸結為四個方面:第一,考核不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第二,考核偏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第三,考核內容與體育教學目標脫節;第四,考核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對我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調查顯示,我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中的大多數人對現有的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有不同的看法,集中的四個方面問題與很多研究者的調查結果較為相似,說明我省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是現有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中的共性問題。其中,有大部分的教師認為考核不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和體育成績考核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這兩方面內容的選擇已經遠遠超過了半數,是值得廣大高校體育工作者注意的問題。
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起點差異很大,先天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以及運動能力各有不同,如就身體肌肉運動感覺來說,不同的學生存在著先天的差異。同齡的學生有的身體柔韌性很好,動作機敏,有的則僵硬笨拙;有的力量大,有的則手無縛雞之力;有的速度素質好,有的怎么練也跑不快;一些耐力素質好的學生即便不經常鍛煉,也能在比賽和測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而另外一些缺乏耐力素質的學生,無論怎么刻苦也難達到一般的標準。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同一年級不同體型及體質狀態的學生均采用單一的評價方法和統一的評價標準,而學生個體的原有基礎及經過努力提高的幅度(盡管仍未達分數線),在評價中并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可以想象,那些因這方面原因被評為不合格的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必然會受挫傷,將會影響到他們今后乃至終身參與體育鍛煉和學習的積極性。
2.從評價主體方面分析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在實際的體育課成績評價過程中,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體育課成績由授課教師本身進行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還沒有納入評價中去,這就造成了評價的片面性和評價主體的不完整性。還有部分學校實行的是“教考分離”制度,同行進行相互評價,教師成了對學生體育成績評價的主體,忽視了學生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體驗不到體育的樂趣,久而久之,使學生慢慢厭倦體育課。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程度與教學效果成正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最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是同學及其學生本人,只有在參與中,學生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我,體育能力才會得到不斷提高。因此,在體育課成績評價的過程中應給學生多點空間和個性展示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
3.從評價內容方面分析
在對我省12所普通高校的調查中發現,對學生體育課成績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學習態度和行為,而對學生的進步幅度、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方面則極少納入評價內容當中。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評價思維慣性,大部分采用競技體育的評價內容,受“技術技能”教育觀的影響。過分強調對學生體能、技能的評定,存在著對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認識上的誤區,體育課成績評價內容單一,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評價應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關注學生的認知、技術技能,而且更加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三、結論與建議
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課成績的評價方法,已經初步改變了傳統的以單一結果性評價為主的方式方法。目前,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主要以結果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為主,以過程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為輔,但評價主體和內容方面仍比較單一,對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大家有著共同的心聲。因此,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現狀,影響著整體評價的效果,不能很好地體現體育教學目標。
結合各普通高校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應逐步改進并完善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及內容。首先,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需要重視進步幅度評價;其次,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進行,考慮采用等級評定制;再次,在體育課成績評價中,應加強對學生的主體綜合能力的評價,包括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體育課學生成績評價方法在實踐中應不斷完善,以滿足當代大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志勇.體育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29-231.
[2]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9.
[3]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9-291.
[4]高林洲.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理論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06(8):95.
[5]唐靜萍.談體育教學的過程性評價[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5(7):124-126.
[6]易森林.試論課程評價多元化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1(4):24-27.
[7]佟鑄,李貴陽.體育教學評價現狀及改革趨勢[J].體育學刊,2003(2):113-116.
[8]龔德勝.現代體育教學評價的五個特點[J].中國學校體育,2005(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