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高等教育論文范文

中醫高等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高等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高等教育論文

第1篇:中醫高等教育論文范文

 

在當前的高等藝術教育中,教育者往往過于注重藝術生藝術素質和藝術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藝術這本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學生對文化總體性的認識和文化素質的養成。提到藝術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時,教育者們常常提到的是藝術作為整個文化的一部分,成功的藝術教育對于社會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認為 “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或文化現象,在整個人類文化大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藝術的起源同人類文化的起源一樣古老,從那時起,藝術作為文化的獨特組成部分,始終參與和推動著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體現和反映出入類文化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其次,目前藝術教育中存在著重專業學科發展、輕視文藝理論研究尤其是文化研究的現象,從而導致藝術教育中研究生的學術視野不夠寬廣'文化理論方面的知識欠缺等現象。然而,隨著文化研究這一學科的發展,人們慢慢認識到,文化本身的理論思考和認知對于當前大學生的藝術教育同樣可以起到促進和補充作用。

 

文化研究肇始于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和英國的伯明翰學派,但是其學科研究范圍早已超出了先前的研究范圍,涉及到社會理論、經濟學、政治學、哲學、文學、藝術學、傳媒研究等各個領域,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超學科”和“后學科”。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文化研究具有跨學科性和總體性學科特征,尤其是近年來對文化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與探索,而這一問題也是當前藝術界的熱點問題。所以,如果能夠在藝術類學生,尤其是藝術類研究生的教育中加入相關課程,不僅能進一步加強和豐富藝術教育的學科設置,而且將大大促進藝術生對文化總體性特征的認知和把握,同時也有助于他們理解當代諸種藝術的外在形態和文化內涵、各種藝術理論的生發和論述,從而更好地思考和認識未來藝術的發展方向和流行趨勢,把握藝術創作發展的規律和方向,促進藝術的繁榮與發展。

 

下面本文將從文化研究的學科發展、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文化現代性和后現代性問題)等方面論述文化研究對藝術教育的作用和影響。

 

1 文化研究的學科發展

 

文化研究這一新興學科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1 964年英國伯明翰大學成立了當代文化研究中心,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化研究,指的就是該中心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該中心的奠基者也是該理論的靈魂人物包括理查.霍加特(Richard Hoggart)、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E.P-湯普森斯(E.P.Thompson)、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ll)等人。他們從對工人階級大眾文化的關懷出發,探討了不同社會集團的文化支配權問題,同時,為研究工業化資本主義社會的當代生活及文化現象提供了新的理論思路,也為世界范圍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模式。在英國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的幾十年里,文化研究這一新興學科因其跨學科性或者說強大的學科包容性迅速被美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學者們接受,就此著書立說,從而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起來。如美國出現了一批以格羅斯伯格(Grossberg,他曾在英國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學習,是霍爾的學生)為代表的文化研究學者。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社會學教授本-阿格爾(Ben Agger)出版了《作為批評理論的文化研究) -書,該書從文化取向出發,對伯明翰派文化研究進行了概況總結,認為該學派的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幾個特點:首先是跨學科性;其次強調廣義而不是狹義的文化定義;再次拒絕高雅與低俗的文化二分論;最后,文化既是實踐又是經驗。

 

20世紀70年代,文化研究的影響范圍繼續擴大。首先,法國理論家路易斯.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的意識形態理論和意大利工人革命家葛蘭西(Antonio Gramsci)的“霸權理論”相繼被納入文化研究的學科領域中來。其次,女性主義和“后殖民文化”研究成為了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80年代和90年代以來,后現代文化與藝術研究、傳媒研究、同性戀研究、種族與族裔問題研究及全球化問題也成為文化研究的熱點問題。至此,文化研究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已經從英國伯明翰學派所關注工人階級文化、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擴展整個人類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學科研究,其綜合性(或稱學科交叉性)、廣泛性和復雜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門學科。

 

2 文化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問題

 

當前文化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就是文化的現代性問題,而這一問題也是當前藝術研究與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尤其在藝術教育中,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在于其關系到當代人對藝術的理解和認識。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聽到有學生抱怨說弄不清當代藝術、現代藝術及后現代藝術到底應該如何區分、如何定義以及如何闡釋?其實這個問題也—直困擾著許多中外學者,值得慶幸的是,不同國度、不同學科背景的文化研究學者在經過一番細致的考量之后,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很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解釋。

 

法國哲學家和社會思想家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認為應該把現代性看作一種態度而不是歷史的一個時期來看待。“我說的態度是指對于現實性的—種關系方式:一些人所作的自愿選擇,一種思考和感覺方式,一種行動、行為的方式。”英國文化理論家斯圖亞特·霍爾提出了現代性多重建構理論。他認為,現代性是一個復雜的多重建構過程,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四個主要社會進程,它們的交互作用構成了現代性。同時,也有藝術家主張現代不是一個時間上的概念,而是兩種不同的繪畫形式或者風格:現代主義取代的是傳統的古典主義,打破了模仿寫實的繪畫原則,各種抽象畫派應運而生;而后現代主義用過于局部、純粹和形式化的風格終結了現代主義宏大敘事的畫風,挪用、拼貼、戲仿稱為主要的表現形式。

 

此外,西方文化理論研究者對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的關系進行了闡述。當代性和現代性著名研究學者齊格蒙特-鮑曼( Zygmunt Bauman)認為后現代性并不必然意味著現代性的終結,或是拒絕現代性。后現代性本質上乃是現代精神長久地、審慎地和清醒地注視自身,注視自己的現狀和過去的活動。后現代性就是正在來臨的時代的現代性。與此同時,法國著名后現論家讓.弗朗索瓦-利奧塔(Jean Francois Lyotard)堅信,現代性總是不斷地孕育著它的后現代性,后現代性不過是在重寫現代性,而不可能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現代性的五個悖論》一書的作者— 法國理論家安托瓦納貢·巴尼翁(Antoine Compagnon)則指出了后現代的噯昧性和矛盾性,認為它—方面極端現代,—方面又反對現代;—方面主張大眾的通俗路線,另—方面又墜入精英主義的窠臼。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后現代也許代表著真正的現代性遠未到來。鑒于現代性內部的諸種矛盾和沖突,美國學者馬泰,卡林內斯庫(Matei Calinescu)提出了兩種現代性——“文化現代性”和“審美現代性”——的理論進行論述。美國另一個學者馬歇爾.伯曼則認為現代主義表現為三種形態:“退卻的現代主義”,“否定的現代主義”和“肯定的現代主義”。“退卻的現代主義”強調藝術的自主性以及生活實踐的區別;“否定的現代主義”力圖拋棄一切價值,是一種反對現代存在的總體性革命;而“肯定的現代主義”則指普通意義上的后現代主義——打破藝術與生活以及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界線,創造出多元豐富的藝術形式。

 

德國社會思想家喬治·西美爾(Simmel 1858-1918)非常強調文化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對現代社會文化中的諸種現象,如時尚、現代文化中的沖突、女性角色、貿易博覽會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指出現代社會中的文化缺乏普遍價值和意義,不復具有統一社會的功能,不得不淪落為商品,而以商品為主導的文化無休止地刺激著現代人的神經。在此基礎上,當代文化理論家哈貝馬斯(Jugen Habermas)認為,現代性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世界的“祛魅”,即一個有著有機結構的自由社會、連同人們對這種有機社會的向往一同離人類而去。現代社會的人們更多關注和追尋的是多元、自治、自由,而不是前現代社會中被高調宣揚的最高價值和對人類的終極關懷。

 

3 文化研究對當前高校藝術教育的作用及影響

 

通過上文中對文化研究這一新興學科的發展歷程及其對文化現代性等問題的論述,可以看出這門學科方興未艾,作為一門具有廣泛包容性和整體性的學科對于藝術教育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借鑒意義。眾所周知,藝術這一學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國內有學者曾提出將藝術教育視為一種綜合性教育的觀點,認為“綜合性藝術教育就是一種大寫的藝術教育。在藝術教育中形式下,物物相需的生態關系,不僅體現在各門藝術之間的藝藝相同,更重要的是把這個相互通達的藝術整體與生活、情感、文化、科學聯系起來。總之,通過藝術與世界的多元聯系,藝術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識技能,而把藝術放到一個廣泛的關系中,從而使學生能生動、完整的藝術,充分感受它的魅力,體會藝術背后的文化及其蘊含的人文精神。”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強調藝術與世界的多元性聯系,建議把藝術放到一個更廣泛的關系中去,并將其視為藝術教育的總體發展方向之一。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讓文化研究走入課堂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其重要性在于讓藝術生從藝術各學科與文化的外在聯系中理解藝術,從文化的視角觀照藝術的特性,在借鑒吸收文化研究領域對于文化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等文化藝術熱點問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來把握認識各門藝術的特征與技法。另—方面,開設文化研究課程,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當代諸種藝術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文化內涵、更清楚地認識未來藝術的發展方向和流行趨勢。

 

其次,在高等藝術教育中加入文化研究相關課程,也有利于完善、豐富藝術類研究生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使藝術類研究生能夠接受更全面的人文學科教育,為繼續藝術類各專業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術基礎。與此同時,這不僅是對當前藝術教育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其實這也有助于提高和拓展文化研究在目前大學藝術教育教學體制中的地位,從而提高該學科的社會影響力、認知度及其應用與實踐。因此,文化研究與藝術學科中的藝術素質教育、藝術學理論教育應該是相互借鑒、互為補充的關系。

 

總之,藝術教育中,文化研究與藝術技巧、藝術素質、藝術學理論的協同發展,將大大拓寬藝術類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視野,提升學生的學術研究素養,從而取得更優秀的學術研究成果,最終有益于學術知識的傳播、新的學術思想的形成及良好學術氛圍的建立。

第2篇:中醫高等教育論文范文

(一)成立各級工作組,三部門聯動合作。校級領導小組由書記、校長擔任組長,副書記、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務處、團委、學生處、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等部門書記為成員,負責全面指導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具體執行機構,辦公室掛靠教務處,主任由教務處處長兼任。各二級學院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組織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領導小組。學校將就業指導工作從原招生就業處分離出來,連同創業指導工作,成立了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為立志創業的學生團隊或個人提供項目引導、技能培訓、法律援助與政策咨詢等個性化、專業化服務。教務處、校團委、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三部門聯動,既有各自工作重點,又聯動合作,在各級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申報、創新創業能力競賽、師生創業實體和成果的孵化等工作中發揮各自部門的工作優勢,形成相互有效支撐、分工協作的機制,實現了校內資源的高效整合,有效推動了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二)建立并完善激勵保障機制。為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校團委每年在全校范圍內舉辦“天中科技杯”學術節,培育、選拔并表彰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與專業能力競賽等成果,全面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和學術科研水平。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在目前每年50萬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由團委、教務處負責管理,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全面發展。《天津中醫藥大學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版面費報銷規定(試行)》,設立本科生論文版面費,用于全日制本科生版面費和專利申請費的報銷,進一步調動我校本科生參與創新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在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申報指南中增設創新創業類課程群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每年進行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及優秀指導教師評選,并對優秀論文、創新成果進行表彰。鼓勵各單位積極與社會相關基金會、校友、企業積極聯系,爭取得到社會的支持,鼓勵學院利用社會資源設立學院的創新創業基金,為學生開拓創業視野。(三)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前行。設置創新創業實踐學分,在學生手冊中公布《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課堂學分管理辦法》。管理辦法中設置了創新創業活動學分,每年修訂并完善相應的創新創業學分認定、累積、轉換的管理辦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并支持廣大一線教師及相關管理人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通過成立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設立相關研究課題、鼓勵創新創業教育試點等工作,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促進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活動。改革考試評估內容和方式,實施形成性評價,注重對學生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探索并實行非標準答案試題考核。充分發揮考核與評價體系的“指揮棒”作用,引導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改變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斷豐富

(一)建設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必修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創新創業類課程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途徑和一般規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充分利用各類資金引入創新創業類網絡課程,充分發揮網絡學習資源優勢,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實現線上學習和線下教學聯動機制,形成層級遞進的一套完整的“慕課&微課”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促進我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二)建設服務專業培養要求專業限選課程各專業要根據性質的不同,充分發掘本專業創新創業的教學內容,可以側重于創新教育,也可以側重于創業教育。醫藥類專業著重強化創新教育,培育創新成果,促進成果轉化,推動以專業創新成果為基礎的創業實踐;管理類專業側重以創新的理念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創辦企業。學校在管理學院搭建創業教育與實訓體系平臺,構建多層次、模塊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充分使用了知識互動、評估、角色扮演、模擬經營、競爭對抗等各種培訓教育領域最新手段與技術,大大提升了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該模塊包括認知創業應用、創業能力評估、商業模式應用、政策達人應用、案例達人應用五個子模塊。(三)建設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能力拓展板塊充分利用學校管理學院師資和已經購置的“爾雅通識課平臺”,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充實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內容,培養創業者解決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具體問題的能力。建設“創新創業能力拓展板塊”,使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要選修相關課程,獲得相關知識,促進創新創業能力的養成。探索以任選課方式推行專業學術社團、實行科研課題開放等創新創業教育方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新創業選修課課程,并邀請我校主管教學校長、主管創新創業教育校長、主管大學生創新創業具體落實工作的團委書記、針灸推拿學院院長等作為主講人,從創新與創業的概念、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的方法、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剖析以及我國、我校創新創業管理制度等多角度為我校學生闡釋創新創業的內涵及其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我校對學生分階段地進行創新創業引導,現已開設必修課3門,選修課4門,累計授課160學時,修習課程學生4800余人。學校積極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分階段、多渠道、點面結合地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三、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廣泛

(一)思維啟蒙平臺。為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培養我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我校整合院校兩級資源,促進優秀人才和創新創業成果的不斷涌現,啟動了“天中科技杯”學術節。學術節開展期間,我校先后組織了“岐黃雛鷹”學術科技論壇、“天中大講堂”、科技論文寫作與投稿專題講座、科技創新基金等相關活動,人文知識競賽、校園微視頻大賽等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創業活動。各學院圍繞“天中科技杯”學術節主題,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分別開展了系列學術活動月活動。(二)校、市、國家三級大創平臺。學校為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并支持學生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學有余力,有興趣進行創新創業訓練的學生創造自主主持項目的機會,搭建校、市、國家三級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學生積極參與申報各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五屆校級創新基金共資助了286個項目,共立項國家級項目52項,天津市級項目63項。通過校、市、國家三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驅動,推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強化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繼續遴選資助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達到創業實踐的目的。(三)專業能力培優平臺。依托各級各類實驗教學中心、實訓教學中心,不斷強化中醫學類學生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中藥類專業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護理類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等,形成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創新為翼”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增強學生綜合能力訓練的積極性,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搭建培優平臺,通過培訓、比賽等形式,加強學生專業思想教育、創新創業及專業能力培養。發揮各類大學生專業能力競賽、天津市創新創業獎學金評比、“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引領作用,積極組織開展校級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強化創新創業,實現賽事育人功效。(四)創業孵化實踐平臺。我校“天夢”眾創空間堅持“服務與指導”雙項并舉,是我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有效載體。學校為已入駐創業團隊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和資源,發揮流動工位的作用,提供辦公、培訓、考核、洽談等指導和服務。積極通過“”網站,以及“天中就創業”“天中SC-DA”“創客在天中”“眾創空間團隊”等微信平臺、QQ群,定期創業政策推廣、創業活動分享、創業資源整合等信息。將優秀創業團隊的事跡推薦到《天津日報》、《渤海早報》、天津廣播電臺生活頻道《創業者說》欄目及“北方網”“濱海高新網”“今日頭條”等多家網絡媒體進行報道。以創業培訓提升學生創業能力,組織大學生創業培訓班,講解國家、天津市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有關政策和優惠措施,傳授創業的理念、基本知識和技能,近300人參加并取得了創業培訓證書。舉辦網絡模擬經營公司實訓課、“大學生創業———路在何方”等專題培訓輔導等培訓輔導、實訓實踐類講座。依托“天夢”眾創空間,依托豐富的實驗室資源、實驗實訓基地資源等突出專業服務特色,為學生提供創業成果轉化的有效服務,打造了“岐承”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實現優秀學生項目成果轉化。2014級碩士研究生鄧憶伏創建的“恒益堂”,將中醫藥專業特長與日益增長的養生保健需求對接。2012級本科生馬亞樂相繼注冊成立了“天津綠印廣告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與“天津綠印云創科技有限公司”,現已在天津市、吉林省等20余所高校校區開設直營和加盟分店。

四、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初步建成

(一)師資隊伍高素質、多元化、專兼職結合。學校要選任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擁有一定創業經驗的干部教師充實到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為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公共選修課或必修課,以學校領導、部門領導、學術帶頭人為主。此外各學院至少要有一名教師或者輔導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工作。學校還聘請了校內外導師、附屬醫院及教學醫院專家為創新創業項目指導教師,邀請智聯招聘經理、天津電視臺《非你莫屬》特邀嘉賓,福能集團CEO等企業負責人為創業企業導師,為學生創新創業導航。初步建成穩定的、專兼職結合、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和經驗、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團隊。(二)積極開展師資培訓以及聯動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與績效考核。為激發教師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通過選送外出或邀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進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班,對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黨政干部、輔導員和指導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業務培訓,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將教師從事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情況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鼓勵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活動,鼓勵在職教師兼職擔任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教師年底績效考核以及教學綜合測評結果參考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類競賽獲獎或創新研究等成果,并將教學綜合測評結果與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聯動。對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予以認可,能夠量化的工作,納入教師教學綜合測評指標體系;無法量化的工作,作為年度獎勵性績效評定依據之一。

五、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日漸濃郁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廣泛宣傳,加強學生對創新創業政策與機制的了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中宣傳載體的建設,做好政策引導和創業交流的平臺建設。建立“創客在天中”創業交流QQ群、“天中創客微部落”創業交流微信群和校團委官方微信,并依托校園網開辟大學生創業專欄,及時向學生關于創新創業的政策,并且引導大家交流創業想法,擴大創業教育的受益面。幫助我校大學生提升創業意識,了解創業市場,提高創業能力,促進我校學生創成業、創好業。定期組織教師、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經驗交流會、座談會、調研活動。邀請企業兼職導師來院做講座,為學生開拓創業視野。積極發揮學生社團作用,定期舉行講座、論壇、見面會、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活動,大力建設校園創新創業文化。(二)廣泛開展實踐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把學生創新創業社團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陣地重點扶持,旨在通過社團指導學生自主實踐創新。通過暑期三下鄉活動,“中醫療法進社區”等一些活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開展課題研究調查,并將創新創業實踐結果進一步普及應用,有力地推動了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實施了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四個一”工程(即一次活動、一次研討會、一次評比、一次展示)。注重典型宣傳效果,涌現出多項典型項目,如:我校岐黃學子的公益青春暨天津中醫藥大學醫覽華夏———中醫藥文化傳播項目進行公益創業,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中醫藥文化。撰寫《品成語學中醫》書稿,編寫《四季之味》兒童藥膳植物繪本等。項目組利用網站、“醫覽杏林”微信公眾號,普及有關中醫藥文化知識,中醫名家故事等。同時,開展面向兒童、留學生、社區民眾的宣講活動,反響熱烈。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創新創業項目立項逐年遞增,學生在各類科技創新大賽中屢創佳績,達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局面。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水平大學人才培養的歷史使命[2],天津中醫藥大學要建成以重點學科建設和中醫藥對外教育為特色,以科學研究為優勢,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醫學、理學、文學、管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外向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勢必要在創新創業教育這條道路上穩扎穩打,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依據創新創業的時代要求,使得更多的創新人才孕育而生。[3]

作者:李增艷 闞湘苓 李佳恒 王帥英 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國務院辦公廳,2015.

[2]周祖翼.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3(8):42-43,47.

第3篇:中醫高等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大學英語;應用

[作者簡介]曾秋霞(1983―),女,江西中醫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謝麗萍(1980―),女,江西中醫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江西南昌 330004)

[基金項目]江西省2014年度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江西高校外國語言教學研究專項課題“基于MOOC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的應用研究”(14WX206)

一、引言

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沖擊。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所有行業都有可能被顛覆、變革的時代,教育領域在這股變革的浪潮中,也不能獨善其身。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一刀切”的做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改革進程,為僵硬的教學模式提供了無限可能。早在互聯網興起之時,對教育和技術相互融合的探索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網上各種在線教育,精品課程使人們看到了教育領域做出改變的希望。隨著技術進步,電子白板、電子書包、電子課本等新興教育技術開始走進傳統課堂。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科技使教育變得唾手可得,學生學習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順應時展要求,傳統課堂模式也應有相應變革,使課堂教學更便捷、靈活、個性化。而“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近幾年受到廣泛關注的比較有代表的新興教學模式之一。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介紹

1.翻轉課堂的定義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是課前預習,課上講解,課后完成作業。知識傳遞主要是由老師在課堂上集中傳授。而翻轉課堂中的“翻轉”二字就表明這種新出現的教學模式將對傳統課堂的順序或形式進行改變。具體來說就是,課前老師根據課本內容,自己錄制或從網上下載相關微視頻及其它相關學習資料給學生,而學生課前通過觀看視頻和學習資料,掌握課本內容。課堂老師再針對性解答學生問題、輔導學生作業、加強討論交流等形式來促進學生知識的深度構建。由此可見,翻轉課堂是一種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先自學后傳授的模式。它的“翻轉”是一種手段,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個別指導來實現真正意義的因材施教。

2.翻轉課堂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翻轉課堂的出現是順應時展的必然結果,而它的出現同時也具有偶然性。2007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一個山區小鎮學校“林地公園高中”里,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asse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為了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錄制了應用PPT進行的教學課堂視頻,傳到網上供學生下載觀看。后來他們發現學生觀看視頻無法完全消化吸收知識,于是就將課堂“翻轉”過來。課前學生觀看教學視頻,課堂老師幫學生答疑解惑。這一教學模式被學生接受并廣泛傳播開來,但局限是學生可利用的視頻資源太少了。而薩爾曼?可汗創立的可汗學院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他的可汗學院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視頻,而且還開發了配套的課堂練習系統、獎勵學生進步的徽章以及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的工具。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翻轉課堂”不斷深入,2012年,一場以數字化為特征的教育變革席卷了整個教育領域,這一年被被稱為“慕課(MOOCs)元年”。盡管慕課與翻轉課堂是教育領域的新名詞,但這兩者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

3.翻轉課堂的特點

翻轉課堂的最大的特點是先學后教。傳統的教學流程是先教后學,而翻轉課堂顛覆這一流程,它把傳統的知識內化階段由課堂轉移到課前,而課堂則由老師答疑解惑來實現知識的深化。這種先學后教的模式是基于微視頻和網絡學習的前提下開展的。視頻講解比傳統的課堂預習更生動有趣,而且網上老師可以及時反饋學生。

學生的學習是主動性的,個性化的。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主動觀看教學視頻,這種學習是學生自發的,是一種主動地知識構建。而教學視頻是一個個短小精悍、緊密相連的信息單元,這些信息單元就像一塊塊碎片。學生可以自主決定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展開學習,并控制學習的速度和進度,真正做到了“按學生自己的水平來學習”。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每一個知識點。

老師的教授是靈活的,實現了因材施教。傳統的班級授課制,老師是講臺上的“圣人”,必須在有限課堂時間傳授盡可能多的知識給學生。而翻轉課堂讓老師在課堂走下講臺,坐在學生旁邊,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沒有弱化老師的作用,相反,它給予老師更大的空間去指導關心每個孩子的學習。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外發展情況

1.翻轉課堂在國外的發展情況

翻轉課堂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實施起源于美國,可汗學院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翻轉課堂的實踐。在美國,涌現出很多翻轉課堂的成功案例。除林地公園高中外,密西根市的克林頓戴爾高中和明尼蘇達州的拜倫高中,都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典型案例。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驚人的相似點:采用微視頻和翻轉課堂進行教學后,學生興趣得到提高,學習動機進一步增強,學習成績得到改善,師生互動更加密切。正是這些優點使得翻轉課堂在其它國家也受到廣泛關注。毗鄰美國的加拿大,在翻轉課堂的實施中有較多早期的探索實踐,奧卡那根中學是該領域的佼佼者。而新加坡從國家層面制定藍圖來推動教育和技術的結合,政府和教育部大力支持翻轉課堂在中小學的實施與應用。

翻轉課堂在各國的實踐開展的如火如荼,而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也在2013年呈現出一個爆發式增長。從2013年開始,翻轉課堂頻繁出現于各大主要學術理論期刊和雜志上。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對翻轉課堂的認識;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3.翻轉課堂的實施與應用;4.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從總體來說,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比較全面,實踐案例也很豐富。由于對翻轉課堂的探索開展得比較早,國外不論理論還是實踐研究都比較深入透徹,但國外的研究也存在不足。比如,翻轉課堂的研究更多是關注理論,缺乏學科針對性;教學設計不夠深入,很少結合學科提出具體實施方案;教學評價缺乏系統性;很少關注課堂活動等等。

2.翻轉課堂在國內的發展情況

借助于數字化技術,一場以“翻轉課堂”為手段的變革在我國教育領域展開。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講話》中指出:“信息化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誰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誰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在政府支持下,我國不論是高等教育領域還是基礎教育領域都出現了對翻轉課堂進行積極探索的先行者,重慶聚奎中學校是國內較認可的成功案例。但我國地區與地區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經濟水平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差異導致慕課在我國的實施都必須采取尊重差異,穩步發展的策略。

相比國外,翻轉課堂在國內的發展起步較晚,但國內對翻轉課堂的研究熱情高漲。在中國知網輸入“翻轉課堂”搜索相關文獻,2012年22篇,2013年206篇,2014年1320篇。不難發現2013年,我國學者開始大力關注翻轉課堂,2014年研究文獻則呈現爆發式增長。這些文獻多集中在:1翻轉課堂歷史發展;2翻轉課堂意義(價值);3翻轉課堂翻轉模式;4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等四個主要領域。但還存在不足。比如,對其他領域,如翻轉課堂背景下的家校合作研究、教學管理、角色轉變、學生發展、教師專業成長、教育公平等研究較少;其次,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開發缺乏系統普遍的模式;第三,翻轉課堂多集中在信息技術課、數學和英語等基礎學科,專業學科涉及較少;最后,缺乏對學生評價體系的探索。

四、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實施的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在全世界引起廣泛關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所實施的翻轉課堂會呈現不同的形式,因為每所學校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翻轉課堂的一般模式是學生在上課前,根據個人情況通過視頻或者其他學習課件直接教學,而在課堂上,老師將時間用于提高整體教學效果,或者提供學生所需要的個性化教學。簡單來說,翻轉課堂就是學生在課外完成直接教學,課堂時間策略性地用于集體或個性化活動。不同的學科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基礎性公共課,它的特點是,受眾廣,實踐性強。考慮我國大學教育實際情況,再結合大學英語的特點,本文擬設計大學英語課堂上的翻轉課堂模式。

課前:老師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每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創建教學視頻,同時,老師還可以利用豐富的網上英語資源,結合學生特點設計個性化的教學課件。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本著對自己學習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學習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深度學習視頻內容,老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只有當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課堂:重點講解,釋疑拓展,合作討論,老師總結,學生展示。具體而言就是,課前老師利用幾分鐘時間先快速講解課本重點,然后再針對同學們在課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老師進行答疑解惑;隨后,老師根據課前布置的有深度問題,組織同學進行討論后,老師進行總結;最后,學生展示環節。這一環節應該本著“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方向,以基于問題或任務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的探究式自主學習能力。以下是一些適合大學英語課堂展示環節的具體活動,比如:1.角色表演:對于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課文進行角色表演;2.英語演講:針對課本內容,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上通過實物或者多媒體介紹某些人物、事物或社會現象等;3.成果展示:以小組形式,分工合作,錄制相關內容的視頻或制作相關內容的畫報等進行展示。

以《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這篇課文是關于成長的,課本標題是――Writing for Myself。老師課前創建好這個單元的教學視頻后,安排學生課前觀看視頻并完成課本后面的練習。課堂上老師先花五分鐘時間對課本的知識進行梳理,然后再針對同學們觀看視頻所產生的問題進行答疑。隨后,老師和同學一起提出有關知識理解和知識應用的深度問題,提出問題后,先讓學生合作交流,共同找出問題答案。接著,老師對該問題進行總結。最后,展示環節。這個部分本文擬設計如下:

(1)分組:課前安排同學們觀看紀錄片――7up。然后讓全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興趣自由組合,四人一組。每一小組按照任務要求選取紀錄片中的一個孩子。四個人中,一個當組長,負責統籌規劃,一人負責PPT的制作。

(2)分工準備:根據所提供的網站進行探究式學習,尋找所需要的視頻和文字。

(3)內容討論:各小組的四位同學一起對所獲得的視頻進行討論,選取自己需要的內容。

(4)修改潤色:將所編寫的人物經歷進行修改潤色,制作成PPT,使之文字優美、圖片豐富、布局合理。

(5)課堂匯報:各小組選一位同學向全班匯報所準備的內容。在匯報課上,學生不但要介紹有關文字內容,還要演示相關的圖片等材料。

(6)課堂討論:當同學們表演完了,老師要求同學們討論一下下面幾個問題:

Who played a major role in your development from a child into a well-educated young person? Your parents, your grandparents, your teachers, or other people.

Tell about some of the things they did or said that had a good influence on the shaping of your character, behavior or attitude.

Suppose you are Baker’s classmates, Brainstorm how to write him a letter of congratulations on his success in essay writing.

六、啟示和建議:

“翻轉課堂”的實踐目前在中國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這一全新模式,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支持,同時在硬件上需要更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撐。但就英語教師而言,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翻轉課堂并不是簡單的用視頻代替講課,它不僅沒減輕老師的地位,相反,它需要英語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錄制視頻和組織課堂活動。在數字化時代,我們要不斷與時俱進,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借鑒國外先進理念的同時,我們還應結合我國具體國情,設計出符合自己學生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4]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

[5]邵淑芬.網絡環境下物理主題探究性教學實驗的研究[D].華南師范人學碩十學位論文,2004.

[6]王長江,李衛東.“顛倒的教室”:美國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黄色毛片视频| 中文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厨房里挺进美妇雪臀|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处女的第一次电影|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美女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男人女人做a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偷窥无罪之诱人犯罪电影| 又大又硬又爽又粗又快的视频免费 | 色噜噜视频影院|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 69无人区卡一卡二卡| 日本人与物videos另类|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高贵的你韩剧免费观看国语版| 天堂mv在线免费播放|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男生gay私视频洗澡|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不卡免费| 亚洲欧美校园春色| 色五月在线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免费a级黄色片| 高清一级毛片免免费看| 在线观看黄的网站|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免费看 |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成人免费视频88|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正在播放国产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