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醫學工程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工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工程論文

第1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對于一個國家的工業來說,化學工業所占的比重并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可以說化學工業的發展極大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化學工業的不斷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高層次的科技生活的需要,也能夠鼓舞國家的各項產業的發展,促進包括工業、農業在內的各項國家基礎產業的進步。近些年來,化學肥料開始逐步的替代了舊的農業肥料,提高了農業的產值產量,帶動了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農業產值的高速邁進。但是與舊的農業肥料相比的不足之處就在于,化學肥料使用后所產生的化學廢棄物在很大程度上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浪費。化學肥料的殘留物成為了大自然的污染源頭。因此,化學工程有待提高,保護環境的宗旨是重中之重,資源的節約同樣是不能忽視的問題。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化學工程的污染、浪費現象仍是十分的嚴重,發展決不能以污染和浪費為前提,這是大錯特錯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的分析一下:第一,生產的效率低下。就我國來看,我國的工業生產存在一個盲區,重點就在于生產的效率較低。在化學工程的研究的過程中,生產技術首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環境污染的現象依舊沒有被制止。舉個例子來說,在進行的化學生產的實驗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做不到理想的反應,反應現象達不到預計的效果。在這一系列的生產實驗的過程中,事實上,環境污染的現象已經在悄然的發生了,化學實驗所產生的殘留物、化學實驗敗北過程中所造成的化學污染。實驗過程造成了資源浪費的現象十分的嚴重,經濟浪費更是不在話下,極大的降低了生產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化學產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學工程的生產過程,給環境造成了較大程度的影響。化學污染在當下我國的環境污染的比重中占了較大成分。重工業,尤其是金屬工業所產生的污染現象尤為嚴重。在對水資源的檢測的過程中發現,廢棄水中的金屬含量嚴格的超過了安全性能的指標。水資源的污染,也會對地下的土質產生影響,而土質又會影響農業的產值,這樣看來,化學生產所造成的污染現象是嚴重的。另外,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廢棄水的直接排放,給自然環境同樣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學工程的不連貫性,很容易生產的間斷性,從而影響生產的進度,尤其是當它發生了不合理的間斷的時候,很快就會對整個生產的過程產生影響。由此看來,生產效率的低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以及生產的不合理的間斷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在阻礙著化學工程的發展和進步。

2我國化工生產工藝解析

從上文中,對于我國目前的化工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主要的問題就在于我國的化工生產工藝還不是非常完善。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化學的生產工藝需要有哪些改進呢?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采取哪些最新的化學生產工藝能夠降低化學生產所產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學生產過程中,提高反應條件以及反應環境。反應條件是化工生產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為了達到高效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廢料的產生,反應條件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提高化工生產效率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就在于加強化學生產過程中的反應條件。催化劑以及反應所需條件一定要達到所需標準,才能保證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高效生產,并減少廢物的產生。保證廢物不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就能保證化工生產的相對環保。第二,化工生產過程中,并非只是提高產品生產的環境,更應該能夠提供廢物處理的程序以及治理系統。包括我們經常看到的廢氣,都應該經過適當處理后才能進行排放。廢水的排放要采用化學綜合的化工工藝。其原理很簡單,主要是化學反應中最基本的原理,將廢水中的重金屬通過沉淀,從而減輕其危害性。此外,廢氣的處理應該在排氣的中部以及頂部,都設置一出廢氣處理系統,這些裝置可以將廢氣中的有毒氣體以及廢氣中的粉塵過濾,從而保證排放到空氣中的氣體符合國家要求的標準。第三,真正從化學工程中的化工生產工藝技術入手,工藝技術是指從不同的反應原理以及反應條件進行分析與探討。制造氧氣的方式有很多種,那么哪種方式才是最效率高并且更適合化工生產呢?在不同的環境下,對于生產的原料以及方式都是可以隨機改變的,并能通過改變來進行適應性生產,從而提高化學生產的效率,并實現高效以及綠色生產。

3結語

第2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催化裂化具體的工藝過程是為實現特定的操作條件服務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定了操作條件的調整范圍。但就反再系統來說,操作條件就包括諸多方面,如溫度、劑油比、停留時間、催化劑的預提升與預提升介質、油氣與催化劑的接觸、兩者的混合與流動、兩者的分離、反應的終止、催化劑中油氣的汽提、催化劑的性能以及催化劑的再生條件等。盡管操作參數眾多,但平時可調整的卻屈指可數,有些參數,反再系統工藝路線已經確定,也就基本確定下來,不能再調整或無法調整了。

2操作條件的影響

催化裂化在接近常壓的低壓下操作,在這個壓力范圍內壓力對熱力學的影響微乎其微。較低的烴分壓有利于裂化,不利于生焦,因而是有利的。最小總壓取決于后續分離系統,目前在300l(Pa以下。烴分壓可以通過噴入水蒸汽的方法來降低(一般噴入水蒸汽的量占進料的1~5%),也可以將一部分輕烴氣體打循環,但循環量需要根據具體的經濟性來確定。

3焦炭燃燒動力學

催化裂化焦炭的收率一般在4~8%之間。在再生器的典型溫度條件下,富氫化合物要么揮發,要么裂化成可揮發性組分和焦炭。催化劑再生所需要的時間主要由焦炭的較慢的燃燒速率決定。焦炭燃燒的活化能約為147kJ/mol。催化劑焦炭含量為1%、燃燒后煙氣中的氧含量為1%催化劑焦炭含量為1%、燃燒后煙氣中的氧含量為1%,燒焦時間與溫度之閫的函數關系如圖1所示。該函數關系非常重要,因為它確定了催化剡的總量與再生器的大小。減小再生器的大小與催化劑的總量很重要,原因有兩個:FCC再生器在整個裝置的造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減小其大小有利于降低裝置的投資;減少催化劑總量,不僅有利于減少操作費用,而且還有利于根據原料與產品的變化迅速改變催化劑。FCC裝置是一個“熱平衡體系”,熱催化劑為裂化反應提供了部分熱量。FCC裝置的熱平衡與催化劑的活性、原料性質、原料的預熱和反應溫度有關。此外,熱平衡還與再生煙氣CO2/CO的理想比例有關。焦炭燃燒的一次產物有CO、CO2和H2O,CO與CO2之比是溫度的函數。CO與O2反應生成CO2是自由基反應,在有固體存在的條件下反應速率會減慢。如果煙氣中含有過量的空氣,則只要一沒有固體就會燃燒。到目前為止一直是這樣。為了促進CO的燃燒,現在都加含有Pt等貴金屬的助燃劑。使CO轉化成CO2也可以通過提高反應溫度來實現。CO均相燃燒生成C02的活化能較高,約為293kJ/mol,在空氣充足的情況下,在7000C以上CO可以完全轉化。從熱平衡的角度,達到7000C以上的再生溫度毫無問題,但是再生器的材質和催化劑限定了最大再生溫度。催化劑在高溫條件下容易燒結,也易于水熱失活。當然,如今的催化劑可以保證在高達850℃的高溫條件下不會造成燒結破壞,但水蒸汽的老化作用要求溫度要比該溫度低得多。設計者在迸行反應器設計時,在降低再生溫度以減小水熱失活與提高再生溫度以減小再生器大小之間權衡。另外一個減小催化劑水熱失活的方法是采用兩段再生:在第一段,在較低的再生溫度條件下,進行富氫焦炭的再生;二段在較高的溫度下操作。燃燒所需的停留時間是根據等溫反應計算得到的,而FCC再生器并不總是等溫的,尤其是催化劑顆粒溫度不均勻。再生過程中質量傳遞的影響要降低到最小,以便催化劑顆粒內部溫度不超過氣相溫度。燃燒過程中的擴散控制是反應速率快造成的。擴散速率是催化劑顆粒直徑的平方的函數,而反應速率則是溫度的函數。顆粒直徑需要在200岫1以下,再生器才能在6500c以上操作而避免顆粒內部產生高的溫度梯度。固定床反應器的最小顆粒為1mm,移動床反應器的約為3mm,只有流化床反應器的催化劑顆粒直徑小于200μm。對于焦炭收率很低的情況,可以考慮采取稀釋空氣、由此降低絕熱溫升的方法保護催化劑。這種方法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過程中空氣量太大,有一定的問題。

第3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1.1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一般分陳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前者涉及事實、概念、原理,后者涉及經驗和策略。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必須打破原有的以“學科知識邏輯”為主線、陳述性知識和過程性知識相互獨立的現狀,改為建立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的內容結構,重新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1)變陳述性知識為過程性知識,增加過程性知識的比重。如對于“計算機系統”內容,可結合科室配置計算機的應用需求,通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思路完成,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詳見表1。(2)弱化舊知識,增加新知識?!坝嬎銠C發展和數制轉換”等內容在工作中的指導性較弱,可弱化為自學?!坝嬎銠C網絡基礎”可由重點講解弱化為一般講述。虛擬現實、云服務等技術在醫學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增加這些技術的應用實例。醫務工作者經常要接觸患者的“秘密”信息,為防止出現“篡改數據”事件,必須提高醫學中職學生的網絡倫理水平,因此課程中應增加網絡倫理內容。(3)更新知識,實現信息技術操作的升級。當某臺計算機軟件升級后,其操作界面和功能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必須及時更新。

1.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排序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編排一般是“平行結構”,但學習者認知的心理順序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串行結構”。認知的心理順序和課程內容編排的順序不一致,就會導致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分割?;诠ぷ鬟^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編排是一種“串行結構”,這與學生認知的心理順序、與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工作順序是一致的。課程內容可包含多個不同的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可采用項目、案例、任務等不同的實現方式,通過“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的串行次序實現[2]?;诠ぷ鬟^程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意味著知識總量沒有變化,知識在課程中的排序方式發生了變化。

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

因為可通過學習情境組合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因此,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方式。其中,每個學習情境的實現,必須采用“過程化”的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項目,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照行動過程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接納新知識的能力以及與人協作的能力。按照項目組織的思想,將醫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性內容劃分成若干個項目,例如“配置計算機”、“電子報刊”、“單詞默寫表”和“患者信息查詢”等,覆蓋計算機系統組成、Word高級排版、Excel數據管理、PowerPoint匯報演示和新技術應用等知識塊。對于“單詞默寫表”項目,可設計對應的功能要求:左側灰色區域輸入數據,右側黑色框內顯示結果(提取身份證號中的出生年月、成績及成績圖形),見圖1。該項目的工作過程可以按照如下流程進行:項目需求分析界面設計關鍵函數的選擇圖表的建立功能完善。這個工作過程打破了傳統的Ex-cel電子表格的授課方式,突出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語

第4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人機工程學和室內環境設計都是為了創造有利于人類身心健康的環境而存在的,這兩者的結合,能夠更好地營造出更加舒適的室內環境。人機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上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1確定室內空間的范圍

根據人體工程學的有關計測數據,從人的尺度、動作以及人際交往的空間等,來確定室內空間的范圍。

1.2確定家具設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圍

家具設施作為人的實用工具,在設計造型和尺寸時,必須符合使用者的身體尺度,同時還要兼顧到它的使用范圍,在這些設施周圍必須留有一定的活動空間。

1.3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

室內物理環境多種多樣,對人體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有了對室內熱環境、聲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的科學參數后,就能設計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室內環境。

1.4進行視覺要素計測

人眼的視覺要素包括視力、視野、光覺、色覺等,對這些要素數據的計測,能夠對室內光照設計、色彩設計、視覺最佳區域設計等提供科學的依據。

2人機工程學中行為心理對室內設計的影響

人的行為心理常常因為文化、社會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復雜多樣的行為特征,這也就影響了人對室內設計的要求。

2.1心理空間

人們在衡量空間范圍時,不僅是通過生理的角度,也通過心理的角度。對空間的滿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決于人的心理尺度,這就是心理空間。每個人在心理上都有一個個人空間,并隨著現實位置的移動而移動。比個人空間更加私密的則是每個人的領域性。這兩點使得人們對室內空間設計時區域的劃分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必須保持一定的人際距離。

2.2人在空間中的定位

有人觀察研究過,不論是在車站候車還是在劇場和門廳,人們總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遠離人們行走的路線。這就是人們在空間中對自己的定位,選擇視野開闊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擾的地方。

2.3空間環境與人際交流

通過對不同布局空間中發生的人際交流類型的研究,發現位于住宅群體布局中央的人有較多的朋友,這也就說明人類的行為模式與空間的構成有著密切的關系。

2.4捷徑效應

所謂捷徑效應是指,人們在穿過某一空間時,總是盡量采取最簡潔的路線,即使有其他因素影響,也會選擇捷徑。

2.5幽閉恐懼癥

對于幽閉空間的恐懼感,人們在生活中多少都會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輕,所以在室內設計時,要建立這一空間與外界的聯系,盡可能緩解人在空間中的危機感。阿爾特曼指出“可以認為空間的使用是由人決定,同時又決定人的行為”,由此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人的行為方式,對空間環境的形態設計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3結語

第5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課程教學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是知識再積累和知識更新的基礎環節,在整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是學校可控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環節[3]。因此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考慮工程碩士的特殊性,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特色鮮明的工程碩士。在進行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期間,我們通過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工程碩士進行了問卷調查及現場調研,并對調查及調研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在課程設置上增設了實用設備類課程的講解,針對工程碩士要求動手能力強等特點,加設了與醫療相關的設備維修理論及實踐課程和相關實用性較強的應用類課程。同時,在教學內容上也進行了優化以醫學院校為背景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張鑫,曾碧新,黃敏,陳付毅(溫州醫學院,浙江溫州325035)摘要:結合醫學院校特點,探討了以醫學院校為背景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優化,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位論文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優化,以不斷完善和規范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的培養過程。關鍵詞:生物醫學工程;工程碩士;培養模式調整,主要表現為:

1.在講解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增加如電子病歷等熱門話題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探討;

2.攻讀工程碩士學位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及在某一領域已經有一些獨到見解,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安排一些學生講座,讓學生針對自己所熟悉的領域與班級學生進行講解與互動,從而擴大工程碩士在教學內容上的局限性;

3.在時間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嘗試邀請相關醫院及廠家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可以增加解決某一專業問題的針對性。

二、優化學位論文指導與評價體系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是工程碩士培養的主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與工學碩士不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選題應來源于醫院及相關部門的實際需要或具有明確的生物醫學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應用價值。因此,在學位論文指導方面可以實施由學校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與醫院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聯合指導,醫、校雙方導師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指導。為制定更具實用性的論文指導與評價體系,我們調研了省內10余家附屬醫院和部分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相關科室,了解附屬醫院及相關科室對人才的需求情況,根據相關部門及臨床醫生提出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畢業論文制訂及相關評價體系。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訂了工程碩士論文學位論文質量參考標準,并在多家培養單位中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構建適合醫學院校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的模式

生物醫學工程的研究是電子技術、現代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以及材料科學、數學、化學、物理學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研究的深入,由多學科的滲透與綜合作用于傳統醫學領域而形成的一門新型的交叉的邊緣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具有跨學科、交叉的學科特殊性,在培養模式方面會出現偏重于工科或醫科的現象,沒有真正體現出醫學工程的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那么如何更好地將理、工、醫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素質更加完善,這已成為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一個突出問題。為了更好地構建適于醫學院校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4]: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專業設置及培養目標都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緊密結合生產和科技發展變化的需要,及時調整課程設置,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盡快地接受新技術與信息。

2.重視實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課程討論會,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與創新意識。

3.師生共同參與課程設置課程目標由側重傳授知識轉向培養探究能力,由片面增加學生認知成長轉向兼顧學生情感發展,課程內容由靜態的穩定劃一走向動態的開放靈活,課程不再僅僅作為面向過去知識的載體,而更多地呈現為面向未來發展的過程;課程設計趨向更大的彈性,在必修課的基礎上,增加了選修課的數量,多方位地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設置與發展,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需要,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課程的設置與修改,而不僅僅是由學校單獨制定,課程的組織不再限于學科界限而是面向跨學科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培養模式的創新主要表現為:

1.由學校教師和醫院臨床醫生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真正實現理、工、醫的有機結合。

2.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真正做到與實際相結合。針對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對現有儀器設備的看法和改進意見以及病人的需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

3.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

第6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英文名稱: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主管單位:天津市衛生局

主辦單位: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天津醫科大學第三中心醫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7090

國內刊號:12-1329/R

郵發代號:6-147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9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第7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關鍵詞 研究生學位論文 網絡評審系統 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學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請博碩學位,學位論文評閱工作量相對較大。由于中醫藥專業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勻的局限性,X大學論文送審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為主。

1 中醫藥院校學位論文評審的特點

從全國范圍看,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博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較少,且中醫藥大學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單位的中醫學、中藥學專業發展與中醫藥院校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論文評審很難在省內找到一定數量的評閱專家。論文評審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來,X大學論文送審院校主要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貴陽中醫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等高校。

中醫藥院校的專業領域較為獨特,隨著近年來交流的不斷增進,中醫藥相關學科專家數量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總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間的指導教師大多互相熟識。論文評閱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銳的看法,也很少會給論文不通過。因此,作為研究生學位部門管理人員,亟需尋求一個更為合理的、有效的論文評價方法。

2 傳統論文評閱的弊端

2.1 評審過程繁瑣

傳統學位論文評閱的方法主要是,X大學隨機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將抽到的論文隱去作者和導師信息,編號,記錄好編號對應的作者,將論文送至復印社打印。提前與送審院校研究生處聯系,將打印好的論文郵寄至送審院校研究生處,送審院校研究生處領取論文,按論文方向將論文分發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書將論文發放至相關專業專家評閱,專家評閱論文后返給各研究生秘書,研究生秘書返回所在學校研究生處學位辦,學位辦將評審完畢的論文評閱意見書郵寄回X大學研究生處。整個工作十分龐大而復雜。很多學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論文,郵寄的論文如涉及專業過多,或涉及專業在不同校區、不同醫院過多,很多學校不愿意接收論文。特別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論文評閱意見書返回延誤。加上往返快遞時間,一般最快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②

2.2 論文評審費用高

送審論文需要印刷,1本碩士論文印刷價格大約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論文印刷價格大約為100元左右,郵寄費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費在每本50元左右。這些費用占論文評審費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費巨大。③

2.3 論文評審時間集中,工作壓力大

從全國中醫藥院???,學生多在3月份提交論文,很多導師在提交論文前,會臨時提出一些修改意見,盡管學校有論文提交截止時間,但礙于導師情面,很多學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論文。由于每個學校都需要將研究生的論文送到外校審閱,且各個學校發放論文評閱意見書的時間都為四五月,這一期間,全國的研究生處工作都比較繁忙。很多學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論文。特別是很多學校同時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論文,這無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處學位辦的工作壓力。因此,學校在選取發放盲審論文比例時,不太放心選取過多學生的論文,怕給自己、給他人造成工作負擔。由此可看出,這種工作方法,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束縛了學校發放論文的熱情。

3 采用網絡評審的優勢

3.1 網絡評審簡介

現代計算機快速發展為網絡評審體系提供了技術保障。網絡評審可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利用互聯網將更多的相關領域專家納入論文評審專家行列,且學生的論文可以快速呈現到專家面前,同時,利用WEB程序開發技術,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論文評閱方法。最大限度地對論文保密、對評閱專家信息保密,較傳統評審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網絡評審節省資源,降低費用

傳統評審方法,需要將送審的論文印刷,郵寄至送審單位(多為外省份)。通過快遞公司郵寄論文,通過快遞公司取論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而采用網絡審閱,環保、快速、省心,優勢明顯。

3.3 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基礎材料收集好,只需給評閱專家網址(或二維碼)、賬戶、密碼,專家即可在網絡端審閱論文,不受辦公環境制約,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評審結果,便于安排答辯

專家審閱論文過程中,可隨時提出評審意見,待論文評閱完成后提交論文評閱結果,學生收到評閱反饋意見后可及時修改論文,管理單位可隨時了解評閱情況,以盡快通知各學科、各學院,各學院可根據反饋結果合理安排答辯時間。

3.5 建立評審專家庫

網絡評審經過幾年發展,管理單位可對評審專家建立評審專家庫。今后,管理部門可直接與專家交流、溝通,不再走傳統的研究生處、各學院研究生秘書、專家這一繁瑣的工作流程,直接同專家面對面建立關系,評閱論文。專家庫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選取更多院校、更合適的專家評審論文。

3.6 利于數據分析,指導管理者調整政策

網絡評閱論文,數據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觀掌握各年度論文評閱情況,有利于論文評閱工作的總結,及時調整下一年度的論文評閱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網絡評審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1 年齡大的專家不習慣

年齡大的專家接觸網絡相對偏少,對網絡評審工作還不適應。這要求我們開發更為清晰、便捷的網絡論文評審系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如不習慣網絡評閱,可在線打印學生論文及論文評閱意見書。

4.2 電子版論文暫不能實現快速標注服務

紙質版論文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標注,網絡評閱論文暫時無法隨意標記。目前可采取在線打印的方案解決,未來盡快實現一種簡單、方便、快捷的網絡標注服務。

4.3 網絡評閱論文對軟硬件有一定要求

網絡評閱論文對專家使用的電腦系統、瀏覽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還不夠完善。論文評閱使用說明書的編寫上,盡可能地把所有能考慮到的問題匯總編入。

4.4 培養用戶習慣

目前國內采用網絡評閱論文的學校還非常少,特別是中醫藥院校,尚處于未開發階段。X大學尚未接到網絡送審的中醫藥院校研究生論文。由此可見,中醫藥院校的評審專家,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網絡評審。

4.5 電子支付

專家評閱論文后,填寫論文評閱專家費用領取單,由X大學研究生處學位辦審核無誤后直接支付。目前正與技術人員協作開發,爭取未來可通過支付寶應用來支付評審費。

4.6 網上簽名和蓋章

網上簽名已無技術障礙,電子蓋章相對困難。目前的想法是,在線打印后,蓋章,傳真回X大學研究生處。

遠程網絡論文評審工作才剛剛起步,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未來,論文評審工作將會變得越來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訊作者:王洪峰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40204070YY)

注釋

① 張德勤,龔道華,楊勇.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實行網上評閱的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紅.學位論文盲審區域合作的實踐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呂向前.研究生學位上評審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3(6):27.

第8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門生物、醫學和工程多學科交叉的邊緣科學,它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術、新儀器設備 ,用于防病、治病、保護人民健康,提高醫學水平的一門新興學科。

    本文就其目前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討論。

    生物醫學工程在國際上做為一個學科出現,始于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隨著宇航技術的進步、人類實現了登月計劃以來,生物醫學工程有了快速的發展。在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做為一個專門學科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原院校長、我國著名的醫學家黃家駟院士是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最早的倡導者。197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物 醫學工程專業的創建、1980年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的成立,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目前,我國許多高??蒲袉挝痪O有生物醫學工程機構,從事著生物醫學的科研 教學工作,在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科學事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顯微鏡的發明

    “解剖”一詞由希臘語“anatomia”轉譯而來,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觀察研究人體結構。17世紀lee wenhock發明了光學顯微鏡,推動了解剖學向微觀層次發展,使人們不但可以了解人體大體解剖的變化,而且可以進一步觀察研究其細胞 形態結構的變化。隨著光學顯微鏡的出現,醫學領域相繼誕生了細胞學、組織學、細胞病理 學,從而將醫學研究提高到細胞形態學水平。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能力只能達到微米(μm)級水平,難以分辨病毒及細胞的超微細結構、核結構、dna等大分子結構。而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電子顯微鏡,使人們能觀察到納米(nm)級的微小個體,研究細胞的超微結構。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發明都是醫學工程研究的成果,它們對推動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學診斷飛躍進步

    影像學診斷是20世紀醫學診斷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視和攝片是臨床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而今天由于x線ct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使影像學診斷水平發生了飛躍,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診斷水平。即計算機體斷層 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人體組織器官的切面顯像。x線ct片提供給醫生的信息量,遠遠大于普通x線照片觀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經問世,能快速掃描和重建圖像,在臨床應用中取代了多數傳統的ct,提高了診斷準確率。

    醫學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組織中氫、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mri),它不僅 可分辨病理解剖結構形態的變化,還能做到早期識別組織生化功能變化的信息,顯示某些疾病在早期價段的改變,有利于臨床早期診斷??梢哉J為mri工程的進步,促進了醫學診斷學向功能與形態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向超快速成像、準實時動態mri、mra、fmri、mrs發展。根據核醫學示蹤,利用正電子發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創造 的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是目前最先進的影像診斷技術。美國新聞媒體把pet列為十大醫學生物技術的榜首。pet問世不過30年歷史,但它已顯示出對腫瘤學、心臟病學、神經病學、器官移植,新藥開發等研究領域的重要價值。影像學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與20世紀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三、介入醫學問世

    介入醫學是一種微創傷的診療技術。dotter和judkin(1964 年)是最早使用介入技術治療疾病的創始人,他們用導管對下肢動脈阻塞性病變進行擴張治療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過介入放射學,這是醫學文獻出現“介入”一詞的最早記載。1977年 gruenzing成功地進行了首例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獲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診療技術由于其創傷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臨床歡迎。20世紀80年代隨著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高精度計算機化影像診查儀器、數字減影血管造 影(dsa)、射頻消融技術以及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術用的各種導管相繼問世,使介入性診療技術發生了飛速進步,臨床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從心血管、腦血管、非血管管腔器官到某些惡性腫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診療的適應證,并使診療效果明顯提高,患者可減免許多大手術之苦。有人把介入診療技術視為與藥物診療、手術診療并列的臨床三大診療技術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診療技術稱之為20世紀發展起來的臨床醫學新領域--介入醫學。

    四、人工器官的應用

    當人體器官因病傷已不能用常規方法救治時,現代臨床醫療技術有可能使用一種人工制造的裝置來替代病損器官或補償其生理功能,人們稱這種裝置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紀50年代以前,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治療,除了應用抗風濕藥物、強心藥物對癥治療外,對病損的瓣膜很難修復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應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技術,在心臟停跳狀態下切開心臟,進行更換人工瓣膜或進行房、室間隔缺損的修補,使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恢復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機的問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臟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料、新技術的結果。

    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腎血液透析技術已挽救了大量腎病晚期患者的生命,腎病治療學也因此有了很大進步。

    現代生物醫學工程中人工器官的發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關節、人工心臟起搏器、人工心臟、人工肝、人工肺等在臨床都得到應用,使千千萬萬的患者恢復了健康。可以說,人體各種器官除大腦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可能性。

    此外,放射醫學、超聲醫學、激光醫學、核醫學、醫用電子技術、計算機遠程醫療技術等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儀器設備都是現代醫學工程研究開發的成果,綜上可見,20世紀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顯著提高了醫學診斷和治療水平,有力地推動著醫學科學的進步。

    五、生物醫學工程展望

    縱觀醫學新技術誕生和發展的 歷史,從倫琴發現x線到今天x射線診療技術的發展,從朗茲萬發現超聲波到今天b超診斷的廣泛應用,從布洛赫和伯塞爾發現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問世,從赫斯費爾德發明ct到今天ct成像系統的應用,都是以物理學工程技術為基礎、醫學需求為前提發展起來的醫學新技術。

    (一)各種診療儀器、實驗裝置趨向計算機化、智能化,遠程醫療信息網絡化,診療用機器人將被廣泛應用。

    (二)介入性微創,無創診療技術在臨床醫療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術,納米技術和植入型超微機器人將在醫療各領域里發揮重要作用。

    (三)醫療實踐發現單一形態影像診查儀器不能滿足疾病早期診斷的需要。隨著pet的問世和應用,形態和功能相結合的新型檢測系統將有大發展。非影像增顯劑型心血管、腦血管影像診查系統將在21世紀問世。

    (四)生物材料和組織工程將有較大發展,生物機械結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將有新突破,人工器官將在臨床醫療中廣泛應用。

    (五)材料和藥物相結合的新型給藥技術和裝置將有很大發展,植入型藥物長效緩釋材料,藥物貼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組織生長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絕育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將有新突破。

第9篇:醫學工程論文范文

1.1醫院以醫為中心臨床醫學工程發生于醫學和工程學的交叉、滲透和結合,是工程學在醫學領域發展的一個分支。因而作為學科發展建設應當圍繞醫學這個中心做文章、下功夫。在醫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普遍感覺到比醫生“差”。差什么呢?待遇低、職別低、調職、調級受限制;人員編制少;學術上、業務上發展空間窄等等。實際上,來自于對問題看法的角度不同,醫院“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為中心”,所以臨床醫學是主角、是主導。對于工程人員應當盡量多的掌握各類與醫療診斷、治療有關設備、器械的技術;及時指導、幫助醫護人員更好的發揮設備、器械的功能。如何為臨床一線服務,保證醫用診斷、治療設備、器材的正常運行是工程技術人員、設備管理人員的首要任務和主要工作職責。這種主角和配角或主要和次要的狀況是醫院工作的范圍、醫院工作的性質決定的,是誰也改變不了的。所以從事醫學工程的從業人員必須在思想上真正樹立以“醫”為中心的觀點。

1.2工程人員在醫院處于從屬地位充分認識醫院的建立,首先來源于對疾病的治療與防治,工程人員沒有直接服務于病人,既便是從事運用儀器設備、醫療器械對病人進行檢查,以提供生命體征的各項指標參數,與病人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如影像科的攝片技師,心電、腦電檢測人員,直線加速器或回旋加速器物理師等,也只能提供給醫生診斷、治療的技術參數。而對于病人的診斷、治療的確定和判斷來源于醫生對于病人各項指標、參數,尤其是對病人病史,產生原因的分析、判斷、推理后作出最終的結論,這種對疾病診斷、治療的流程和工作的對象,使我們看到了醫生在病人的治療過程中所起的決定作用,而臨床醫學工程人員處于輔助的、從屬地位。一些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甚至已工作多年的從業人員對此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總認為自己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有較全面的工程技術專業知識,或經過多年的實踐具備較高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獨立從事醫療儀器和醫療器械的設計,去解決臨床診斷、治療中出現的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本身是一個非常積極主動的動機,但更應該明確臨床醫學工程的工作:就是運用工程技術在臨床醫學領域應用,以提高對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治療的痊愈率。離開醫學、醫療,那么你的一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所有臨床醫學工程人員都應圍繞醫學,以“醫”為中心。即使不在醫院工作,從事臨床醫學工程教育、科研的人員也應樹立以圍繞醫學展開工作的觀點。

2將臨床醫學工程作為學科發展建設

2.1臨床醫學工程發展的必要性前面強調醫學在醫院的重要性及臨床醫學工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醫學的發展起源于對生命疾病的治療、預防研究,而臨床醫學工程伴隨著醫學的發展而發展,并極大推動了醫學的發展。醫學教科書幾百年來變化緩慢,而工程學的教學內容是日新月異。新材料發展、傳感器的出新、信息技術完善、計算方法提高……,臨床醫學工程的發展以及最新工程技術在醫學的應用,使醫學的發展達到空前水平,以至于當今醫生診斷、治療手段、方法、觀念已經實實在在、完完全全依賴于工程技術的手段、方法。試想沒有各種生命參數的檢查,醫生根本無法對疾病進行診斷;沒有儀器、設備、新型器械的發明,醫生對疾病的治療寸步難行。然而醫學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從實踐到理論一整套學科發展體系優勢,并且越來越細化、豐富、提高。而臨床醫學工程在醫院雖然經過努力得到長足的發展,但大部分醫院還沒有形成整體的優勢,有些醫院甚至還停留在水暖工、電工等從事后勤保障人員代替臨床醫學工程人員的現狀,并沒有形成作為一個學科來發展的觀點。

2.2臨床醫學工程學科建設內涵正因為臨床醫學工程在醫院的現狀,使臨床醫學工程在醫院發展緩慢,有個別的醫院甚至倒退,以至于出現了臨床醫學工程在醫院的生存危機。前幾年有的醫院搞社會化保障,建議取消醫工科或將醫工科合并到后勤部門。這里有客觀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還在于臨床醫學工程從業人員沒有將從事的工作作為一個學科來做。什么是學科,就是它具有本身獨特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形式不一的發展途徑、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目標明確的發展方向。臨床醫學工程哪些已經具備了呢?我們認為學科基礎已經具備,它依賴于工程學方面的實踐和理論的形成,象數學、電子、機械、信息技術的發展都支撐著臨床醫學工程作為一個學科發展的基礎,并隨著它的發展不斷豐富、充實。而臨床醫學工程學科發展的途徑是什么,我們從工程人員在醫院從事的業務性質來分析,除了前一節提到的從事影像科的攝片技術,心電、腦電生物體征參數檢測人員,加速器的物理師等等外,絕大部分臨床醫學工程人員都集中在工程科、器材科、設備科或醫學信息中心等部門,從事設備、器材的采購、維修和其它輔助工作。那么作為學科發展途徑,第一不能脫離所從事的工作,第二要有意識尋找專業發展的規律,并形成特色,逐步上升到理論,以不斷的豐富發展。而在醫院臨床工程技術已滲透于醫療的各個部門,為它的發展提供了多種方式的發展空間。設備、器材的采購工作,從工作職責來看是采購的簡單過程,但如果作為學科建設來從事這項工作,就應該將這種采購過程作為一個研究對象來考慮,分析雙方之間的關系,及其與其相關聯的各種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社會的、行政的、經濟的、政治法規的等。例如買一臺儀器設備,要進行充分的論證,如何做論證,論證過程的規律、相關性;購買過程的規范化、標準化;儀器設備使用后,對該臺儀器設備的性能、參數、使用過程的監測;儀器設備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考核、統計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就是一個尋找、探索的過程,而決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與賣的過程。對這些問題的尋找和探索就是做學問,就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途徑。南京總醫院在設備、器材采購過程中不斷地實踐-總結-提高,編制了《醫院器材設備管理系統》,既保證了醫院醫、教、研工作的正常進行,反過來又用以指導采購過程的規范化,使管理水平走在同級醫院前列。這種對問題的研究、解決,提供了發展的源動力。

2.3有意識的探索是學科建設的必然將臨床醫學工程作為學科來發展,通過有意識的探索、尋找工作的規律,將臨床醫學工程的實踐上升到理論,并加以不斷豐富、發展,每個在醫院從事工程技術的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有了這種觀點,才會更加主動、積極,自覺地完成所從事的專業工作。許多維修工程人員,雖然從事的是日常大量的修理工作,但他們只是從維修到維修,沒有跳出維修局限,最后連自己也陷入了不愿維修,看不起維修的怪圈,感覺到沒有前途。倘若換一種角度考慮問題:醫學院的學生經過幾年學習到醫院從事醫生工作,給病人看病這是必然的,而工學院校的學生經過幾年學習到醫院做什么?非常明確從事醫院儀器設備、器械的質量工作;醫療儀器設備、器械的管理工作,但作為從事維修工程人員決不能僅限于維修和簡單的管理,應當將維修工作、管理工作看作一個手段,一種途徑,積累大量工學方面的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并通過維修、管理發現課題,通過與臨床的結合,挖掘課題,以不斷改進儀器設備的性能,不斷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治療痊愈率。南京總醫院醫學工程器材科幾十年來,尤其是近幾年愈來愈意識到維修工作對于從事臨床醫學工程工作的重要,主動、積極去做,不斷發現科研課題,有些是自己選科研課題,有些是臨床提出的科研課題,這一切都源于對維修工作的正確理解。如果將臨床醫學工程作為學科發展建設觀點,都能作為每一個臨床醫學工程人員自覺的行動,逐步形成每個醫院都能將臨床醫學工程作為學科來發展建設,最終形成整個學科的社會的優勢。我院醫學工程器材科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幾年數始終處于醫院各科室的前十名,2003年達到第四名,個人數排名也名列前茅,做到人人都有;并先后獲得國家、軍隊、省級獎共計41項,有力的提高了我科在醫院中的學術地位,在醫院形成了學科建設的整體優勢。每一成員有一種不斷向上的激情,奮發努力的干勁,評職稱、調級別,調干上學都具有學科優勢。

3拓展學科發展建設的內涵,提高學術水平

3.1基本范疇臨床醫學工程學科在醫院的發展范疇,我們歸納分析,具有以下幾個方面:設備器材采購、設備器材維修保障、制冷、信息化、影像技術建設以及與它們相關的庫房、財務等等方面。這里的任何一項作為一門學問,作為一個??平ㄔO,決不是完成某項任務所能涵蓋的。南京總醫院提出的將設備、器材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就是作為一個專業來做的一種有益嘗試,他們將采購管理中心的問題專題研究,使學術水平提高。

3.2學術水平的提高著重于對工作對象的規律性探索對于醫院每年用于設備購買的投資應是多少?以往有的醫院是根據上一年或上幾年的收益來決定;也有的醫院是根據醫院發展規劃來決定;…,而它們運用資本在生產運行過程中的“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理論加以分析,提出了按醫療設備固定資產比例投入的觀點,得到管理層的認可,成為醫院投資指導意見。他們通過連續三年對儀器設備使用率的考核,運用計算程序進行分析、統計,找出了問題,建立了“設備實行醫院內部租賃”模式,并逐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辦法,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各方面的贊同。這些工作如果你只是簡單完成采購工作,就無需涉及到那么深入,但是結果肯定沒有深入后的內容充實豐富,臨床醫學工程人員在醫院中的地位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所以說只有學科建設搞好了,才能增強臨床醫學工程人員在醫院中的地位。

3.3內涵的拓展在于不斷增加工程技術相關領域的研究上面是講了目前醫院臨床醫學工程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幾個方面。但現實中工程學、工程技術不斷發展,原先的臨床醫學工程領域,在醫院的傳統領域已大大拓寬、延展。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在傳統的采購、維修等領域做好學科、專業建設探索,還要不斷擴大臨床醫學工程學科的內涵,增加內容。諸如醫院智能化建筑設計、凈化病房建設、計量管理工作規范等等,都是臨床醫學工程學科發展的領域,只有不斷拓展我們的領域才能更加有所作為。以往這些領域工程技術涉及面較窄,與醫療的聯系相對疏松,而現在愈來愈密切?,F代化病房的智能要求、凈化級別都與電子、信息、自動檢測密切相關。試想智能化建筑水平有哪一個能達到或超過醫院要求的呢?同樣凈化級要求也是醫院最高,通訊傳輸的圖像要求等等都無法與醫院的要求相比。參與其中的工作必然會帶動醫院整體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發展,也為臨床醫學發展拓寬了領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高清整在线| 交换年轻夫妇无删减|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又黄又骚的网站| 老子的大ji巴cao死你|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黄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男女xx动态图|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 337p人体欧洲人体亚| 国产美女mm131爽爽爽毛片|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天使萌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yy4080李崇端60集视频|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韩国视频| 中文字幕丰满乱码|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日韩福利小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fc2ppv在线播放| 国产片欧美片亚洲片久久综合| 婷婷综合五月天|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